第四十四章:白狄(2/2)
如果蛮夷突然讲究礼仪,找诸夏讲道理,要开战理由了,那这就不是一般的蛮夷了!
必须重拳出击!
“而白狄,就是这般的戎狄!”
说到这里,西门豹脸色十分沉重。
白狄之族,原本活动于雍州之北,在宗周附近。
平王东迁之后,因秦国新立,一路征伐,而当时的晋国为了壮大实力,实行了“和戎”之策——
周简王八年,也是晋厉公八年时,晋厉公命吕相为使致秦桓公,于《绝秦书》中说:“白狄与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婚姻也”。
由此,白狄从西至东,迁居到了太行群山的覆盖下,活动于晋、齐、燕三国之间。
初时,白狄和晋国相处的还算融洽,并着实帮助晋国,夺取了临近的不少土地。
但随着晋国为了争霸,获得合法宣称,便也逐渐举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
白狄中的后肥氏、鼓氏、仇由氏,随即为晋所灭,唯有鲜虞氏成功存活下来,并于周敬王十三年,晋定公五年时,建立了鲜虞中山国。
听到这里,
何博也着实点头,“学着诸夏建国了?这确实要重视起来!”
蛮夷竟然不肯安心继续当两足禽兽,想要超进化变人了,
这合乎周礼吗?
“是的!”西门豹一脸严肃,继续道,“因此同年,晋侯便派兵讨伐鲜虞氏,以扬诸夏之威。”
可鲜虞氏能够在晋国主持的大逃杀中夺得幸存者称号,其实力本就不一般。
故而晋定公派出去的军队,并未曾取胜,大将观虎反为鲜虞氏所俘虏。
晋国因此深感耻辱,发誓一定要除灭鲜虞中山。
只是后面晋国内乱,不仅没有实现誓言,还给了鲜虞中山不断壮大的机会。
周敬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孔子遭受“陈蔡之厄”,也有可能是老子写下《老子》的那一年,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击败中山,成功使得鲜虞氏一蹶不振,并稳固了赵氏当时“三家盟主”的地位。
再之后,晋国智伯再伐鲜虞氏,“取穷鱼之丘”,又下鲜虞中山的都城,将之灭国,鲜虞氏残部逃亡太行山中。
“所以说,这些戎狄,就是被智氏灭国后,流亡至此?”何博觉得自己逐渐明白了一切。
“不是!”
结果西门豹又摇头道,“是魏灭中山后,他们才游荡过来的。”
“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
何博请教。
于是西门豹继续道,“智氏虽破鲜虞,然而之后,便是三家分晋。”
从实际上瓜分晋国,再到几年前三家正式成为诸侯,这段时间,三晋内部一直因为抢夺战利品,而动荡不安。
鲜虞氏由此抓住机会,死灰复燃。
十四年前,中山武公率领鲜虞氏部族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地建立了新都。
复国之后,中山武公深感之前鲜虞中山国制度的落后,认为正是因此,才会被诸夏之国给击破攻灭,
因此,他仿效诸夏的礼制,学习先进文化和技术,重建了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使中山国摆脱了部落时期的束缚,成为了一个“符合周礼”的国家。
何博闻此,便直接道,“必须要出重拳!”
建国就算了,
毕竟国与国之间,也是有差距的。
鲜虞中山之时,其文明制度,顶多也就和夏商一个等级。
现在模仿了诸夏,国家的基础得到夯实加固,国力自然还要增强!
若是不及时消灭,便是诸夏的心腹大患!
否则,
诸夏国家之间,夹了一个戎狄建立的国家,还用了周礼……
这事传出去,
周公旦都要振臂疾呼,“孩子们,这太不周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