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 9 章(2/2)
有人跟她说广式烧腊对食材要求高,烧鹅要用清远黑棕鹅,也有人说广式烧腊很考究师傅的手艺,粤菜酒楼都会重金聘请烧腊名师,很难做到统一。更有人说广式烧腊讲究的是人情味,属于老广的独有情调。
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剔除高端餐饮的顶级口味,蕴含情怀的追求,想要传播广,工业化、标准化,可复制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她开始了创业,她的烧腊品牌确实能打,拿到投资后,店面在全国铺开,而为她带来巨额利润的是海外市场,国内大酒楼的烧腊作为冷碟,烧腊小作坊遍及街头,她的店有名,却也不至于是想吃烧腊,就想到她的店,而且激烈竞争下利润微薄。
而在国外,她把烧腊饭做成了有确实有中国味道,又适应外国人口味的中式快餐,爆款单品叉烧饭,全球单日售卖超过两万份,后来更是推出了火爆,但是也被骂上热搜的玻璃脆皮烧鸭饭,网络热议,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被改得面目全非的烧腊,还能说是老广味道吗?
很多厨师踩着她的菜,卖起了正宗广东烧腊来,一时间广东烧腊在网上爆火,人们去大街小巷探寻正宗广府味道,顺带踩一下她的烧腊不正宗。
那又怎样?又不耽误她财源滚滚,公司估值节节攀升,挤入富豪榜。
钱赚多了,人膨胀了,面对网络说她不懂粤菜的声音,她不爽了,公开宣布要开一家高端粤菜酒楼,亲自坐镇,主打一个用心做菜。
网友坐等她开,要打她的脸,结果这家酒楼门庭若市,她不得不开启高端餐饮品牌线,在中国和东南亚等地区开了十八家门店。
后来,她又寻了山清水秀的地方,开了一家有门槛的餐厅,主打她亲手料理,往来都是各界名流大佬,他们要求越来越高,也将她带得对食材十分挑剔,没有好食材,她拒绝做菜,她越是挑剔,那帮子人越认为她的菜值得等。
不知道老天是不是认为她太不惜福,所以才让她来了西北,在龙趸、帝王蟹梦里才有,鲍鱼海参想都不要想,就连牛羊都是国家的地方。
好在改革开放了,有上辈子的经验,这辈子她总能起来的,起来了不能再像上辈子那样了,以后可别挑食材了。
言归正传,现在爷爷对爸爸心存亏欠之心,但是到了港城,他家里有老婆,有儿孙。她去港城,侵犯的是他们的利益。她这个没有相处过一天的孙女,怎么和几十年陪伴的老婆、儿孙相提并论?
这点微薄的祖孙情,能耗上几天,与其到时候,情分全消,还不如不去。还是按照自己原定的计划,参加高考回城。
思虑停当,岳宁点头:“港城是好,可是我去了会给您添很多麻烦。现在改革开放了,去也有机会,我开个烧腊摊,应该能养活自己。”
“你会做菜?”岳宝华有些意外。孩子五岁来到这里,这里物资匮乏,哪有机会给她学?
看吧?她爸是个手艺很好的厨子,爷爷都不信她会做菜,别说是高考了,不解释也罢。
有一年过年,爸爸把她养了很久的鸭子给杀了,给她做烧鸭。她转在爸爸的裤腿边,看他调制脆皮水,听他无奈地说这里很多香料没有,等爸爸烤好了鸭子,她当时信心满满说自己也会了。
她吃得狼吞虎咽,见她喜欢,她生日,爸爸去买了一只鸭子,这次她非要闹着她来做烧鸭,爸爸拗不过她,让她试试。
她一步步做下来居然分毫不差,烧鸭出炉,口感跟爸爸做的相差无几。爸爸抱着她哭,说如果她在粤城,如果她能好好学,一定能成最好的厨子。
后来爸爸总是攒鸡蛋,攒肉票,教她做菜,她总是能一次学会。
那时候她骄傲,认为自己是天才,记忆觉醒后,她知道那不过是上辈子带来的手艺。
岳宁坚定地说:“会啊!爸爸说我做饭很有天赋,一学就会。我原来就想,回城后先摆摊卖烧腊饭或者猪脚饭,赚了钱开小饭店。”
岳宝华见小丫头如此自信,当年自己学厨,十二岁拜师,十八岁出师,已经是几个师兄弟里,算是天分高的,厨师这个活,那是一次次练出来的。一学就会?真是孩子话。不过想要学厨艺总是好的。
他伸手摸岳宁的头发:“傻孩子,爸爸说你天分高,那肯定高。但是学厨哪里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还有爷爷在港城就一个人,当年出去,外头艰苦,我让你爸爸跟你罗爷爷学手艺。本想着等我挣下一份家业,再接你爸爸出来,谁知道时局变幻,国门关了。我后悔没把你爸爸带身边,只能天天盼着国门开。这一等就等了这么多年,我没有其他家人了,只有你这么一个血亲。你要是留在粤城,难道我们祖孙要继续骨肉分离?”
爷爷没有再成家,他一直在等国门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只是她准备了这么多日子的高考,莫伯伯还等着她考去上海。
岳宁犹豫,却见爷爷又拿起了爸爸的照片。
爷爷这把年纪得知儿子没了,孙女还不愿意跟他回去,难道让他孤零零一个人回港城?
只能说她和高考无缘吧!岳宁想来想去下定决心:“爷爷,我跟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