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艺术之门(1/2)
孩子们在等着这些物资开启他们的艺术之门,我们不能放弃。”
经过艰难的跋涉,林愉和团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这里的孩子们生活条件比之前去过的地方更为艰苦,但他们眼中对艺术的渴望却愈发炽热。
在一堂音乐课上,林愉发现一个小男孩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眼神里既有向往又有些胆怯。
林愉走过去,轻声问道:“孩子,你怎么不一起唱歌呢?”小男孩低下头小声说:“老师,我怕我唱得不好听。”林愉微笑着鼓励他:“别怕,音乐没有好坏之分,只要你勇敢地开口,就是最棒的。”在林愉的耐心引导下,小男孩逐渐放开了嗓子,脸上也绽放出了自信的笑容。
为了解决志愿者老师教学方法不统一的问题,林愉专门邀请了几位资深的艺术教育专家来到山区,为志愿者们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
专家王教授在培训课上说道:“我们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对于那些节奏感强的孩子,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乐器演奏能力;而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绘画可能是他们更好的表达途径。”志愿者们纷纷点头,认真记录着专家的建议,并在后续的教学中积极实践。
随着“艺术之光点亮山区”项目的持续开展,一些已经毕业的山区孩子也开始反哺这个项目。
曾经在林愉的教导下学会了绘画的女孩小美,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名美术学院的学生。
她利用假期回到家乡,加入到支教队伍中,对孩子们说:“我曾经也和你们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是林老师和这些志愿者老师们给了我希望和机会,现在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教给你们,让你们也能追逐自己的梦想。”
在国际项目方面,林愉遇到了新的挑战。
由于不同国家的孩子使用的艺术工具和材料存在差异,在一次跨国线上绘画创作课程中,出现了部分孩子无法正常使用提供的绘画材料的情况。
林愉立刻与各国的项目负责人展开紧急视频会议。
一位欧洲的负责人着急地说:“林,我们这边的孩子用不惯那些颜料,画出的效果很差,孩子们都有些沮丧。”林愉冷静地思考片刻后说:“我们可以收集各国常用的绘画材料清单,然后进行统一采购和调配,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进行创作。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们互相介绍自己国家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增进文化交流。”
在项目的交流活动中,林愉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他组织了一场跨国的音乐合奏活动,将不同国家的孩子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首乐曲的演奏。
在排练过程中,来自亚洲和美洲的两个小组因为对节奏的把握不同产生了争执。
林愉分别与两个小组的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后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我们每个人对节奏的理解可能会有差异,但这正是我们互相学习的机会。
大家要学会倾听彼此,融合各自的特点,这样我们才能演奏出更美妙的音乐。”孩子们听了林愉的话,开始互相交流和磨合,最终在合奏中展现出了惊人的默契。
回到国内后,林愉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推动艺术教育扶贫政策的完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