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艾沙巴赢白云村 > 第112章 后世后扬诗书继世长

第112章 后世后扬诗书继世长(1/1)

目录

勤耕善读爱国大家,孝行天下五修族谱;

先哲英名后世后扬,爱国孝家光远光景。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在远古蒙昧洪荒时期,黄人起源于今内蒙东部兴安岭和西拉木伦河流域,过着游牧生活,在南下到幽州燕山的森林里(现在的北京),产生了对黄鸟(今称黄莺)的喜爱和崇拜,遂将其作为黄氏族的守护神和图腾。史料认为,黄字的读音,就是这种可爱的黄鸟优美动人的鸣唱声。权威考古学家、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古代黄氏族在陝西、山西一带生活时,将坚韧的石头(玉)制作工具,把碎石头(佩玉)做成礼物赠给本部落的女友;后来,黄氏族又以喜爱佩玉为特点,并把佩玉作为氏族“黄”字的象形字。

当黄氏族游牧到山东半岛时,与黄帝之子少昊的部落相遇,少昊部落不仅部落大,势力强,而且与黄氏族相处得和睦亲善。无干戈纷争,无勾心斗角,以礼邦相待,以诚敬相迎。初始,我们黄鸟族与凤鸟族建立起联姻关系,这是黄氏族在“姓氏基因”上的一项重大的革命。时间久了更为亲热,黄氏族深深地感觉到和少昊部落在一起,要比自己单独原始遊牧好。于是,在今山东兖州加入了少昊东夷部落联盟集团。

黄氏部落不断的得到发展,成为集团的九大强盛部落之一,史称九夷中的黄夷。跟随少昊又沿黄河陆续西徙,最后在黄河的河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山西、陕西一带定居。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期,当逐渐发展到能够建造简陋居房,可以初具过着农耕生产、生活,可以初具基本达到自力更生时,在黄河之滨的华山和汾河流域建立黄国(史称汾水黄国)。后来,周人建立的晋国不断向外扩张,其国首当其冲被兼并。黄夷仍以国为姓,姓黄。据史料记载,伯益的父亲皋陶辅佐舜帝有功,极受舜帝赏识。舜帝去世后,帮助大禹接任了华夏部落领袖,称为禹帝。禹帝指定皋陶为接班人,不久皋陶因病去世,陶儿子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又是禹帝的女婿,皋陶死后,再帝指定伯益为禹帝的接班人。于是伯益长子大廉以长子的身份接任了伯益担任的少吴赢姓鸟夷氏的部落首领,又被禹帝封于“黄”。就是说,禹帝又指示大廉重建少昊赢姓鸟夷氏族部落黄夷声威,重建黄国。

据史料记载,黄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潢川古隆乡,黄国延续了三百九十年左右。迁祖时值明季,扰攘之秋,流离转徙,不遑宁处。而镇清公乃隐迹于石湾,乐其土沃山环,景物秀媚,足以为子孙聚族之地,遂购置田地,更肯堂而肯构焉,由是发迹,渐臻隆盛。五百年以来,族裔繁衍。后人勤耕善读,爱国孝家,代有起色。

四修家乘时,根据镇清公祠建在和镇清公安息在东方海拔最高的石鼓镇锦鳌峰下(锦鳌峰高海拔755.1米),家族公议将原湘中黄更名为东方锦鳌峰黄氏。至此,东方锦鳌峰黄氏立足于潭,迁播天下,英才辈出。

今逢太平盛世,国昌民裕,沐江南黄氏二修世谱之春风,族人传承祖德,尊祖爱族,孝行天下,启动了五修族谱,经过三年多的卓越努力,大功告成,付之际,正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夫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凡物尚有返本思源之意,为人者岂无尊祖敬宗之心?谱之修也实以寻源溯流,使后世得本根之所自来,不致徒观枝叶也!我锦鳌峰黄氏系出江夏。鼻祖瑕公初居婺州,五季末徙居豫章丰城,十二传诚公,始迁潭邑。其子天物公卜居潭邑之十四都,即我分支祖也。天物公传明道公,明道公传镇清公,始定居于潭之十四都锦鳌峰下石湾,是为我锦鳌峰黄氏之始。我族自明季迁祖以来,子姓繁行,星居不一,几有相遇不想识之慨。先祖虑代远年湮,亲疏黄别,屡次修谱。凤腾公创修于康熙二十四年,作忠公继修于嘉庆二十五年云路公继修于光绪元年,少龄公继修于中华民国七年,迄今又百余年未修谱矣。其间我锦峰黄氏族人承先辈基业,继先贤懿德,虽屡遭兵燹年荒仍耕读不辍。或通仕籍,或列胶,或为商贾,声称于世者,代不乏人。然谱牒累世未修,尊祖敬宗之道湮没不彰,先辈之往绩亦行将泯灭。且宗族涣散,九族不亲,甚或一本之亲而视若陌途。每念及此,族之贤达深以为忧。今族兄荣青、族叔建明等兴思远报本之心,倡议续修,族众黄不称善。公等遂废耕弃商,不辞辛劳,不计廪资,遍访族人,周爱商榷,其余族众亦踊跃从事,历三载而谱告竣。俊其生也晚躬逢盛事。宗老以余学于文而委以校修任,且嘱余作序。俊资质驽钝,乌能胜任。然敬宗收族,世之美举,安能推诿,兹惟搜集枯肠,片言鲜颉。惟冀醇厚家风,世代相传;祖先功德,谨记毋忘。有道是:

前年谱牒墨芬芳,先哲英名后世扬;

爱国孝家光远景,镇清后裔惜珍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