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工人时代(1/2)
技术报
最新的内容,刊登了朱高炽的文章。
“从秦汉研究百草,到唐朝时出现的新式农具曲辕犁和筒车,乃至宋朝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
“先民的技术成果,让中国农业产量得到永久性的提升,为农业发展打造了有力的基础。”
“奠定了千年以来的农业格局,在这份基础上,土地上已经诞生了多余的人力。”
“宋朝高度发达的城市人口,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诞生的。”
“多出来的人口,继续束缚在土地上,不但不会让土地多出更多的粮食,反而让人均粮食下降,也就是人均生产财富降低。”
“不改变这个现象,人们会越来越穷困,因为他们能分配到的生产资源会越来越少。”
“只有发展工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把富裕人口吸收到工业之中,有利开发自然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最终提高社会生产资源。”
“在社会资源总量提升中,不但保证了人均财富,还会大大增加人们的财富。”
“土地的产出是有限的,而工业的发展是无限的。”
“投入工业的人越多,工厂会越规模化,越发成熟化,有利的促进技术的发展。”
“众多的新技术,会让生产效率提升,成倍增加社会生产资源总量。”
“这些生产资源总量,需要通过调节分配,让社会中每个人,都分到他该有的生产资源。”
……
这是一篇很高深的理论知识,对当前的大明来说,是很新奇的,加上出自朱高炽之手,引发了许多人的兴趣。
如果没有现实参照物,那么理论只是理论,没有下层支持,会显得很空洞。
但是朱高炽已经创办了中华重工,打造了中华重工体系。
那么结合中华重工的现象来印证这篇理论,就能让人们清晰的解释,为什么北平的百姓越来越富。
在朱高炽的文章下,还有几篇来自调研司的数据,采集于北平各地农村。
田亩产量,一户人家理论上可以种植的田亩数,以及这些田亩数可以生产多少粮食。
在北方夏麦秋粟,还有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在南方水稻为主,豆料为辅。
南方的亩产年产量要高于北方。
各地的实际情况都有不同,北方有的地方是一亩全年产量在两石头,南方有的地方一亩全年产量是三四五石不等。
要知道,哪怕十四纪的英国,亩产量也才九十七斤,而汉朝的亩产量就已经远远超过英国。
朱高炽发表了工业发展重要性的理论,能获得多少人的支持,他不得而知。
现在的他,奉朱棣之命,第一次亲自带领军队,虽然规模不大,可毕竟是首次。
为了保障朱高炽此行的顺利,更不容许失败,朱棣精挑细选,任命唐云为朱高炽保驾护航。
从燕山三护卫中,挑选出了三千精锐骑兵,并派出驻扎密云的石匣营,任命丘福为先锋大将。
朱高炽最后还带上了两个弟弟。
卫所挑选军队,以及都司准备粮草,并下发公文沿途各卫,由军工联合办出面,维持军队乘坐铁道事宜。
在这个过程中,朱高炽召集中华重工的几位大掌柜,开了一场小会议。
“在这个紧要关头离开北平,我是不愿意的,但是父命难违,等我离开后,会有很多人失望。”
朱高炽面色平静的说道。
王府的实力提升,一定会引起诸多的反弹,王礼的举动,既有社会矛盾的原因,更有来自官府对王府的打压。
最开始因为太子死,加上朱棣在北平的威信,中华重工在北平的诞生比较顺利。
在初期发展中,刁难因为秦王和晋王恢复兵权而告终。
再后来。
中华重工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李学颜来北平“兴风作浪”的动作,在即将下一步的时候。
以三王领兵外出,终结了又一次的“刁难”动作。
乃至中华重工向外省开拓,引来了练子宁这位未来的大佬,随着秦王死而告终。
这叫做什么?
可以叫做国运。
例如后世的中国,因为“国运”加持下,许多外部的刁难都被无形化解掉了。
现在的中华重工,已经毫无疑问是北境三省的巨无霸,如此体量蕴含的威力,许多明智的官员都看得见。
王礼打压中华重工,不代表他蠢,他固执。
可能正因为他聪明,看见了其中的威力,才会态度越来越激烈,随着他上任北平以来。
从开始的磨合,到疏远,到现在的反对,是随着此人对中华重工的了解而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