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开挂”

第三百二十一章 “开挂”(2/2)

目录

众人听得很吃力,全部能理解的没有一个,最多也就勉力跟上思路,但是许多的疑问,连方向也没有摸清楚,让他们无从问起。

朱高炽并没有做出众人都能理解的打算。

中国模式。

不是那么简单的。

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闯出来的全新社会生产模式,虽然其中有一些道德低下的人导致的问题,但这个模式并没有错。

社会上也有好人和坏人,不能说因为有坏人,就一竿子打死所有的东西。

“成立的这家集团公司,将由粮票银行贷款,计划投资五百万元粮票,分期分阶段完成。”

“嘶!”

……

人们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目光。

五百万元粮票啊。

粮票银行总行长陈恒,忍不住看了财务部部长蔡文一眼,蔡文也正震惊的看着他。

两人感到了惊恐。

宝钞的前车之鉴,这超额发行的五百万元粮票流入市场,会导致多年来建立的粮票信誉体系一夜之间崩塌。

“小王爷,我反对。”陈恒当场说道。

“我支持陈行长。”

蔡文随后出声。

其余人低下头,态度表明了一切。

他们虽然不是专业人士,可到了这个层次,许多事情要比常人了解的更多。

在他们看来,陈恒和蔡文是对的。

朱高炽没有生气。

其实在场人的观点才是正常的。

逻辑。

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是能用自身的逻辑来理解的。

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

纽克门蒸汽机发展到瓦特蒸汽机。

人们是用常识来理解,并发展蒸汽机技术。

例如气密性。

在后世的科学发达情况下,许多的技术已经让人无法用常识来推导技术。

但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气密性问题,人们就是想出了“加盖子”的办法。

这个思路,就来自于原始认知的想法。

普通人能用自身的逻辑来理解。

例如在人们想要飞行的时候,想到了学鸟类一样安插翅膀,任何人都能理解。

但是飞行技术越来月发达,越来越深奥,逐渐就超出了人们的逻辑认知。

在经济自然发展理论之上的,更深奥的中国模式,自然就不是普通人的逻辑能理解的。

所以在前十年,无数的西方经济学家唱衰中国,提出中国经济崩溃论。

提出大量的西方经济发展的例子和理论,来举例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如何不对不对,仿佛下一步就会印证他们的说法。

整整十年。

国外国内有很大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会崩溃。

直到这个理论,变成了*****。

说明了什么?

这个模式的成功。

并且威力之巨大,让人们感到了害怕。

发展了数百年的国家,占据了世界上大片的土地,全方位优势的情况下,在中国模式发展进入第十一个年头,他们感到了害怕。

这个模式有多厉害?

不是自己说厉害才叫厉害,而是别人说厉害才叫厉害。

别人害怕了。

厉害不厉害?

朱高炽要说服这些人,让他们不要用原始逻辑来理解自己提出的方式。

“我知道你们有许多人心中想的是宝钞,其实两者是有差别的,五百万元的粮票,不会全部流入市场,而是下沉到基建之中。”

“为什么我要说成立一家集团,而不是公司呢。”

公司这个词,很早出现了这个概念。

最早出自孔子《大同》中《列词传》:“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

庄子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

其含义与现代公司大致相同,即公司是聚多人之财、共同运作之意。

朱高炽最后解释道:“因为这个集团,就是用来兜底发行的粮票的。”

集资,开发,卖出,获利。

这是自然经济理论。

发行,开发,使用,生产力增加。

这是社会资源分配理论。

当年唱衰中国经济发展,正是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者看不到中国模式利润所在。

当然,事情道理没有这么简单,不是朱高炽向十几位高层管理者说的这么简陋。

但是朱高炽要的是执行。

这些人能贯彻他的理论就行。

换句话说。

朱高炽要在大明“开挂”了。

在后世西方经济学者眼中,中国模式的确是“作弊”的,他们国家学不来,只能硬着头皮抵抗。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