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齐泰最后的努力(1/2)
山海关新军五营入广宁,金州新军营入北镇,接管各城的同时,也带来了粮食和物资。
不久。
各卫司衙门口,悬挂了新的公示牌。
“从小兵做起,每年十八两银子的军饷,十年兵役,到期后可以继续服兵役,也可以退役,退役后有安置,会提供工作,一切待遇从优。”
“能给十八两?”有士兵忍不住怀疑。
“一个人十八两,十万个人就是一百八十万两,二十万人就是三百六十万两,北平发起的这么多银子?”
“听说那边发的不是银子,是粮票?”
“粮票是什么?”
“就是跟宝钞一样的纸。”
“这不是糊弄人嘛。”有士兵骂道。
“好像不是,粮票可以买到粮食,跟粮食等价。”有去过北平的老兵说道。
“老朱家孙子打爷爷,看起来孙子比爷爷厉害。”辽东军民吃着北平送来的粮食,嘴上却在笑话着。
到底不是生死大敌,加上陆续从北平返回的辽东将领,特别是郭铭返回辽东后,整个辽东绷紧的心松了下来。
是啊。
世子妃还是郭家人呢。
以后世子做了皇帝,郭家女就是皇后。
郭铭这回不再犹豫,亲自为北平安抚人心,效果非常的好,毕竟郭家在辽东数十年。
根深蒂固,郭铭的表态,影响了多数人。
辽王没回来北平,但是长史府却恢复了运作,加上卫司衙门也恢复了。
辽东看上去仿佛没有变化。
“金州营的待遇难道是假的?”
辽东的金州,发展了数年,金州营的的待遇,辽东的军户们并不陌生。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卫所兵中有不少的人报名,辽东新军营的招募逐渐顺利,但是新军的标准却不低。
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龄限制,淘汰了一半的人,除非体能或者别的方面优秀的,才会放宽年龄限制。
辽东数十万的军民,终于还是招走了九千人,也是北平采取的一种制衡手段。
有了这九千新军,辽东就算有反抗之心,也无反抗之力了。
并且顺着这个时机,北平把辽东的军制也改了。
和北平一样,军户们全力生产,卫所基层军官的权力被削弱,最终形成军户们只保留军籍,每年中按期操练一段时间,而军户的免税政策仍然保留。
辽东新军一营,辽东新军二营,辽东新军三营,分别在山海关新军五营和金州营的指导和支持下成立。
辽东的军官奉命入关,去北平军官培训学堂培训,当初大宁的军官调来了辽东。
还有部分军籍工人在受训中的优异表现,被委任为队长级别的军籍工人,也受到了招募。
赵寡妇和老幺从北平大剧院赶了回来,担心的看着老大赵宏。
“哥,你真的决定受招入营?”弟弟赵锐说道:“现在拒绝还来得及,不会有任何的惩罚,如果真入了营,就再也没了反悔的余地。”
赵宏每年去金州受训一次。
和他一样提拔为队长的军籍工人有许多,同样,收到招募通知书的同伴也很多。
赵寡妇既没有劝阻,也没有鼓励,但是脸上的神色,显示出她内心并不平静。
“总有人要保护北平的。”
二十几岁的赵宏,至今没有成家,这名六年前在工地上极其倔强的少年,如今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坚强。
入了营就是军人,军法就是第一。
逃者以军法处置。
赵宏望着母亲和弟弟。
他们一家人六年前的时候,已经到了要变卖父亲留给他们的房子的地步。
好日子才过了几年,赵宏深信小王爷引导的工业化社会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既是为了家人,也是为了大义,赵宏内心很坚定,并没有太过考虑个人得失。
这就是责任!
人人都不想承担责任,那么这个民族就会遭受痛苦。
法国人不想承担责任,所以法国人只能依赖黑人,靠黑人当兵,靠黑人来工作,所以法国换种了。
而越是以人为本的地方,人们就越有责任。
赵宏看到了北平社会的美好,为了这份美好,像赵宏一样具备牺牲精神的人就会有很多。
正如中华重工喊了六年,从来没有动摇过的理念。
发展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以人为本,提倡社会道德风气。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不是可以嘲讽的笑话。
嘲笑这句话的社会,说明这个社会是悲哀的。
至少在古代,心中没有辫子的时代,社会是追求道德的,称赞道德的,而不是以道德为耻,谁提道德就笑话谁。
赵宏的决定,弟弟不再反对。
夜晚。
赵寡妇无声的哭了一夜。
第二日天未亮,赵寡妇为儿子们做好了早餐,两兄弟和往常一样坐在桌上吃饭。
“大哥,你什么时候跟我找个大嫂?”赵锐活跃的问道,努力让家里的气氛好起来。
赵宏笑骂道:“听说你在大剧院和一位姑娘处的不错,所以催起我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