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郡王的战场初表现(2/2)
如此下来,大明军队在南下的道路上更加占了优势。
后方也是如此,因为地方上部落的配合,那些反抗势力很快被彻底消灭,更多的军事贵族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借助这股势头,朱能发起了第二次后方扫荡军事行动,彻底消灭部分军事贵族,断绝德里苏丹国在巴里黑地区的幕后之手。
那些与德里苏丹国统治阶层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军事贵族,皆成为了明军消灭的对象。
那年德里苏丹国的军队虽然只有五万余,但是大明在西部七省的军队可不止五万,随着第二次扫荡军事行动,撒马尔罕城召集了新的一批军队。
西部七省的军户比例非常高,高达三成,八百万的人口里,有两百余万是军户,每户出一個正丁那就是三十余万的规模。
只不过这是理论上的,西部七省的战争形势没有达到那一步,真要是在西部七省当地征集数十万的大军,对于地方上的生产和秩序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所以京营出动一万五,加上亦力把里行省和西域行省的军队,结合西部七省的军队,对于西部七省地方上的生产并没有造成影响。
反而因为大量军队的到来,明军士兵都是消费力,竟然短时间内刺激了西部七省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繁华。
第二批六万军队进入了巴里黑地区,包括苔哈儿王国,从巴里黑到喀布尔一带进行了消灭行动。
与之相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大明各大商帮主动加入,商帮里的护卫是当地人,而且是最优秀的年轻人,所以他们不但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而且更为的出色。
在大量商队护卫的协助下,地方上的贵族们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与明军恢复到了同一水平。
在同等的情况下,明军的武器装备,以及明军士兵的素质等条件,远不是当地贵族们可以对抗的,正面交战的过程里,往往是一触即溃。
形势越发的明朗,在商帮的号召与要求下,更多的部落投靠了大明,选择帮助胜利者。
赫赫有名的苔哈儿王国被消灭了。
最后的将军鄂木布带领剩余的不到两千士兵,被明军包围到了一处山脉,因为地方上土著们的通风报信,鄂木布始终甩不脱身后的追兵。
前无生路,后无退路。
绝望的鄂木布带领苔哈儿王国最后的火种冲向了明军的阵营。
悬崖上能坚持到这里的家兵们与鄂木布一样坚定,可是再勇敢的战士面对冰冷的现实也只能无能为力,明军士兵只靠着自生火铳就让他们无法抵近。
前进的道路上倒下一批又一批的战士,最后活下来的人们绝望的投降。
明军士兵火器强大的场景,烙印在了土司们的心里,对于明军的强大,人们再一次有了清晰的认知。
人们把失败归咎于明军武力的强大。
但是朱能非常的清楚,明军干净利落的胜利,反而来自于这些认为明军强大的土著们,不是因为他们的协助,明军绝无可能在当地建立直接的管理。
帖木儿已经是武力最强盛的时期,也只能在当地施行分封制度。
不是因为帖木儿不够强,而是地方上的环境决定了一切。
这个过程里,离不开商人们的功劳,与别的勋贵不同,朱能保持了初心,认可了商人们的能力,可也正因为朱能正视商人们的能力,所以他亲笔写了一封奏疏告诉皇帝。
巴里黑地区到喀布尔地区的荡平,保障了南下明军的补给线,明军们可以放心的一往无前,不用担心自己的后路。
从白沙瓦进入拉合尔地区,成功突破了山脉的缺口,掌握了战略的优势,而德里苏丹国彻底慌了起来,他们认为明军办不到的事情,现实是办到了。
德里苏丹国的国王穆巴拉克·沙,派了自己的继承人阿拉姆·沙亲自去监督军队。
同时,国王的弟弟巴赫鲁勒·洛迪,也就是拉合尔和信德总督,选择了与明军联络和谈,他可不愿意与明军作战,消耗了自己的实力。
历史上,现在德里苏丹国国王死后,这位国王的弟弟选择了造反,要抢夺侄儿的王位。
倒是与明朝永乐时期类似。
只不过朱棣是被迫,此人是主动,而且在现国王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暴露了野心,但是因为此人手里的势力强大,现国王也无可奈何。
这也是德里苏丹国的政治形势注定了的现象。
任礼已经升为了大明的高级将领,此次西部七省的战争,朱能与他一同从京城派遣到地方,朱能负责所有,委命任礼负责南下军。
任礼的大军里,还有秦王朱高燧与郡王朱瞻墉。
任礼胆子不小,所以朱瞻墉得到了上战场的机会,真正的上战场,不是前番大瀛岛上“捡漏”的上战场。
朱瞻墉的亲兵首领武忠明与郑雒一左一右紧紧护卫着郡王,与四百多名护卫军发动了冲锋,追歼德里苏丹国的溃军。
朱瞻墉师从朱高煦,虽然没有二叔的雄伟,但是弓马娴熟,在战场上表现的很勇猛,亲手射杀了几人,获得了全军的赞赏。
不久后。
任礼与拉合尔和信德总督谈崩了。
任礼要求对方投降再谈,拉合尔和信德总督要求保持自立,双方的诉求差距太大,最后发动了战争。
多年来,仗着国王弟弟的身份,以及手头里的军队实力,巴赫鲁勒·洛迪并没有把大明军队放在眼里,只当做平等的对手。
但是明军给了他沉痛的打击。
无论是装备还是士兵素质,明军碾压了巴赫鲁勒·洛迪的军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