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一切是经济的必然(2/2)
没有去京城拜访郡王府,直接一路乘坐火车到占城府。
从山东到交趾行省的占城府。
一路上的景色,不同的社会风俗,让郑雒心情开阔,见识越多,学习的越多,郑雒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在码头上看到了巨大的轮船。
比岸上的楼房都要大得多,看得郑雒目瞪口呆。
登船梯上,郑雒与所有人排着队上船,因为军官的身份,郑雒的票价打了五折,购买了头等舱的位置,房间里不光整洁明亮,还有玻璃窗户可以观看大海。
轮船上的乘客们许多人在打牌,虽然大明禁赌很严格,但无法杜绝,但是赌坊不敢明面上开办,百姓们自己的赌博行为,只要是不组织赌博,巡检丁差们也不管,因为管不过来,又容易引起骂声。
还有从南洋与西部七省兴起的各类风格的舞蹈,女性们跳着欢快的步伐,热烈的欢迎男人们一起上前共舞,共舞可是要花钱的,但许多人仍然愿意上去。
看着莺莺燕燕,热闹繁华的场景,郑雒笑着无语,一边喝着自己的黄色米酒,各类酒水与饮品多达数十种。
船上的日子是单调又是热闹的。
半个月后,轮船抵达了渤尼都司北岸码头。
与占城相比,这里的码头规模要小一些,但是在大海上呆了半个月,郑雒终于看到了陆地,以及熟悉的场景,脚踏实地为他带来了安全感。
码头下看到轮船的到来,迎上来了许多人。
有车夫、有店小二、有卖商品的小商人,以及举着牌子迎接的人。
一名棕色皮肤,穿着白色褂子的小伙子把写了名字的牌子举过头顶,牌子上写着山东郑雒四字,郑雒看到自己的名字走了上前。
那小伙子看到有人站到自己面前,反应过来连忙恭敬的询问:“可是郑总长?”
郑雒点点头。
那小伙子随即热情的说道:“我家老爷不知道轮船什么时候到,所以遣了我来等候,已经等了三天了,每天看到轮船靠岸,我就会来举牌子,生怕错过了。”
听到一口流利的汉语,郑雒脸色有些古怪。
武忠明庄园的地址郑雒是知道的,并没有做好被迎接的准备,看来武忠明还是那么心细。
与大明不同,渤尼都司人力廉价,不光有车夫还有轿夫,都是大明流传来的模式,郑雒选择了乘坐马车,没有选择坐轿子。
大明已经没有了轿子,郑雒坐不习惯。
马车离开了码头,经过了城市,往郊区的方向而去。
“这里本没有道路,咱们脚下的道路是十年前修起来的,经过咱们的庄园,非常的便利。”棕色小伙向郑雒不停介绍一路的事物。
渤尼都司发展的真不错。
郑雒不停的点头,也习惯了棕色小伙的表现。
过了半个时辰左右,终于停在了一处庄园前,庄园里修建了栅栏,木栅栏刷了一层红漆,看起来又显眼又好看,里面的房屋是三层的,成排。
屋顶是黑色的,墙壁刷了与江南一样的白漆,空地上有草坪,远处还有一块水池。
两旁一边是马棚牛棚仓库等杂房,一边是长工们居住的房子。
两名男工在草坪上修剪,还有几名女工在院子后面晾晒被褥,郑雒听过武忠明讲述自己家里,但万万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大。
虽然风格迥异,比内地庭院单调许多,但就这规模与人手,不得一个子爵以上的身份才相符啊。
收到消息的武忠明,领着家人来迎接郑雒。
两人见面后热情的拥抱,然后拱手行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庄园里这些年不停的买地,大概有了两三千亩的土地吧。”武忠明与郑雒喝着酒,听着郑雒的询问,武忠明不经意的回答。
郑雒忍不住心动了,虽然海外远不如内地繁华,可是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也不错,毕竟几千亩的土地。
武忠明是靠着父亲的家业。
武震梦从军中退役后,选择留在了渤尼,靠着资历和职位的身份,最初就获得了一千亩的土地,那时候渤尼的土地根本不值钱。
通过招募长工,有了成熟的工人,武家的庄园底蕴越来越足,开始获得更多的土地,所以才有了如今两三千亩的规模,家里长工就有几十口。
“当地人为何这么乖顺?”
郑雒好奇的问道,西部七省可不行,大明多年来的改变方才有今日,渤尼都司虽然也有管理,但比较西部七省的投入,大明在渤尼的力量远远不如。
武忠明笑了笑,介绍了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没有盔甲,没有马,没有成熟的冶铁行业,没有相应的制度,原始的风格面貌等等,郑雒恍然大悟。
历史上。
大明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出海求活,不光成为南洋的上层,包括渤尼,吕宋,都是汉人势力的范围,这些普通百姓背后没有官府的组织,更没有官府的支持。
能获得如此的成功,正是因为文明的巨大差距。
一直到西方殖民者到来,在他们主动或间接下场的情况下,才有了对南洋华人一次又一次的屠杀,一直到后世,同样也是有老鹰部门的影子存在,推波助澜,最后发动了新世纪的大屠杀。
西方所谓的现代文明,是为了维持他们的地位的口号而已,真要是挡在了他们的面前,世界上最恶毒,最没有人性的事情都是他们做出来的。
西方的古语:胜利者不被指责。
东方的古语:成王败寇。
所以没有什么好指责的,世界的本质就是如此,输了当然要承担输了的后果,一切的命运在别人的手中,赌自己的运气,毕竟世界上充满了复杂的局势。
但是运气好的并不多,所以赢是唯一的选择。
简而言之,大明在渤尼都司,包括吕宋的治理相较而言非常的轻松,并没有太过浪费官府的精力。
这也是南下派坚持的原因。
当年虽然北上派占据了上风,但是随着经济利益的原因,当初的矛盾之争早已不知不觉的消失,大量的人口主动南迁,已经是事实上的选择。
至今,大明还需要在西部七省投入不少的物力财力,包括人口的迁移,也需要朝廷给予许多的手段与努力,比起南洋的治理艰难了许多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