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土地兼并的根子(1/2)
燕王府。
朱棣,姚广孝,葛诚,还有一名太监,几人面色沉重,让书房的气氛显得压抑。
“人算不如天算啊。”
姚广孝一脸的无奈。
谁也不曾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西南土司叛乱,烧杀抢掠屠戮人口,惊动了朝廷。
对待土司。
只要老老实实呆在原地,关起门来随便折腾,任他行什么法,朝廷是不会管的。
愿意学习道学的,朝廷也会鼓励。
例如云南的丽江府。
最是倾慕朝廷,主动学习了大量的道学,在治内施行仁道,以仁义智礼信为政。
不光是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欢呼,连当今圣上派去的两万屯田的军户,也人人称赞。
哪家百姓不希望头上的统治者施行仁政?
丽江府也的确从始至终的学习道学。
两百余年后。
不光有巨大的藏书楼,所有的子弟都要学习道学,成为了除了昆明外,云南最富庶的地方。
连未来有名的徐霞客,也游历到了丽江府,留下了大量的记载。
对这种土司。
大明是支持的。
对不愿意为自己的权利戴上笼头,仍然施行奴隶制度的土司,大明也不会管。
可施行奴隶制度,而本身生产力又落后,造就无法自给自足,需要获得外资的物资。
朝廷每年会给予赏赐。
但是赏赐归赏赐,不可能大明来养活土司。
土司部落没有足够的物资,和外交交换自身所需,土司无所谓,一家足则矣,但是会造就人口逃亡。
面对这种情况,于是有了三种做法。
一种是和丽江府一样,学习道学,提高文明,促进生产力,加入到外界的贸易,满足自身所需。
一种是跑去外番劫掠流窜。
一种则是留在当地作乱,大肆抢掠周边。
第一种,大明是鼓励的。
第二种,大明是不大管的。
第三种,大明无法置之不理。
西南路途遥远。
十成的力量输送过去,到了当地只剩下一成,而且西南地势复杂,对战事的影响非常大。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大明的武勋,如今自然是战功赫赫的蓝玉为首。
朱元璋为了战事的顺利,任命蓝玉为大将军,带领大军出征平乱西南。
而蓝玉还是太子一系的武勋之首。
所以蒋献这把刀,如今是落不到蓝玉头上了。
可刀都举了起来。
是会收刀呢?还是转个方向?
朱棣脸色不太好看。
正是因为姚广孝信誓旦旦,加上老大推波助澜,他才放开手,不但支持了老大建立工厂,还动静不小的修建铁道。
“还得是武勋。”姚广孝坚持道。
“无论秦王,晋王,又或者太子的儿子们,谁也压不住那帮武勋,人人服气凉国公,而凉国公又向来嚣张。”
“他得罪过秦王,晋王,也陷害过王爷。”
朱棣没有责怪姚广孝,发生这种事,谁也不愿意,不能把责任归咎于人。
一旁的长史葛诚也感慨道:“既然老天都帮蓝玉,合该他躲过此劫,是他的命数。”
“咱认同大师傅的看法。”
朱高炽肯定道。
蓝玉大案。
但凡对明史有些了解的人,大多会知道这件事。
蓝玉死得可不可惜?
可惜。
冤不冤?
还真不冤。
他眼里谁都不在乎,藩王不放在眼里,更不会把官员放在眼里,能带兵攻打大明自己城池的主。
任用亲信私人不提,还养了大量的义子,而且全部安排到了军队之中。
在外恃强凌弱,目空一切,经常违背朝廷的调遣。
朱元璋最喜欢对人说教。
对蓝玉也是如此,可蓝玉屡教不改,可见连朱元璋也无法让他约束自己。
能走到今日的地位,纯属他能打胜仗。
可也正因为他能打仗。
他也必死无疑。
因为没人管得住他。
姚广孝是自己分析出来的,朱高炽则是根据熟知的历史得出的结论。
朱棣不认为朱高炽有姚广孝的才能。
长子之所以支持姚广孝,是因为姚广孝的言论,符合长子的利益,所以他感到不满。
上位者,不能偏听偏信,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事。
见到朱棣不善的目光,朱高炽没有后悔。
他的确要支持姚广孝。
铁道的规划,专门选择的荒地,远离水源,所以并不怎么经过良田,只有几个站点不同。
因为靠近城池,难免会占些土地,不过占的地也不多,每亩才几分而已。
但是不能这么换算,还要考虑铁道两边不好继续种地,所以大致就有了数百亩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