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赤壁》下狂暴的票房(2/2)
他们虽然无法给予刘周什么支持,但是起码在电影上不用刘周来操心。
不过让刘周和韩山平几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随着福布斯富豪榜的公布以及随后刘周与泰山会几人的争斗。
《赤壁》的宣传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这两件热点事件,助推了这部电影的热度。
这可是内地第二大富豪演电影给我们看诶!
这么难得的事情,省一个星期的早餐钱,也得去电影院支持一下。
十二月十二日,《赤壁》下举办了盛大的首映礼。
本来刘周觉得这次没必要搞首映礼的,宣传攻势已经这么猛了,直接上映就行。
但是韩山平和张卫平都坚持办,他们觉得为了打破《泰坦尼克号》的票房记录,再怎么宣传都不为过。
刘周见两人坚持,也不再反对。
在周董倾情献唱之后,电影也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正式开始放映。
电影开始,承接了上一部的剧情,周瑜和曹操初战,虽胜却也发现曹操水军不可小觑。
周瑜一边想着除掉蔡瑁张允这两个荆襄水军宿将,一边也为弓箭紧缺发愁。
随后也引出了经典剧情,草船借箭。
同时蒋干盗书,计除蔡瑁张允的剧情也同步进行。
张一谋的导演能力无疑是不用怀疑的,剧情拍得很连贯。
而且各方谋划目的,用各种叙事表现技巧说的很清楚,极大方便了观众理解。
不要小看这点,一些古装历史,尤擅打哑谜,很多观众的理解能力并没有那么高,而且因为电影时间短,有时来不及思考,所以一些剧情就囫囵吞枣。
如果能够在不啰嗦的情况下,简单明了的讲清楚,可以增强观众观影体验。
电影的节奏很明快,诸葛亮草船借箭解决了孙刘联军弓箭短缺的问题。
蒋干盗书,除掉了蔡瑁张允,让曹操水军实力受损。
之后就是商讨决战战略,确定火攻并实施苦肉计,获取曹操信任。
诸葛亮借东风还是挺深入人心的,所以在电影里也让他继续装了个笔。
不过周瑜就不是像演义那样看着诸葛亮装比,而是根据江东的风土地利,也大致推断出东风出现的时间。
两人把各自的推算写在纸上,打开后见彼此不谋而合,不由相视一笑。
这是属于男人的浪漫!
哪还需要孙尚香男扮女装去曹营踢足球,更不用小乔孤身入曹营和曹操上演一出什么红颜知己的戏码。
豪杰之间智力谋略的碰撞,是你哪怕知道剧情,也挪不开眼睛的精彩。
随后就是最后的大决战,火烧赤壁。
这场耗资上亿,凝聚整个剧组大量心血的一场戏,刚开始那种宏达的场面就铺面而来。
远景,火烧铁索连船几十里,将黑夜照得犹如白昼;
近景,火光、厮杀、冲锋、逃离,战场的画面让人目不转睛。
这样的战争场面,丝毫不逊色于好莱坞的战争大片。
坐在电影荧幕前,不管是邀请的各路嘉宾也好还是影评人也好,都被这最后的战争场面深深震撼。
甚至都有人不由疑惑,这是国产电影能拍出来的镜头?
但随后就将这个思绪抛开,事实摆在眼前,没什么好疑惑的。
大家知道,这个战争镜头,一定会成为国产电影中的经典,甚至放到世界影坛,也同样是经典。
直到电影结束,众人才从震撼中回过神来。
继而大部分人都是长长地松了口气,然后突然感觉膀胱一紧,连忙起身快步往卫生间走去。
第二天,关于《赤壁》下的报道再次屠版。
《下全程无尿点!》
《一部前所未有的商业大制作!》
《火烧赤壁具现,宏大的战争场面!》
《三国豪杰之间的谋略碰撞,让人欲罢不能!》
……
这是电影上映前最后的宣传,韩山平几人都是发狠了,发动了所有能够联系到的媒体。
这样高密度的宣传,电影质量优秀还好,如果电影质量稍微差点,就会引起反噬。
不过《赤壁》第二部显然是一部质量出众的商业大片。
那些通稿,除了是自己发的以外,也有不少参加首映之后,媒体和影评人主动发的。
在外没有影片竞争,内有前作打底,中有大规模宣传的情况下,《赤壁》下终于在十二月十五日这天登入全国各大院线。
此时,不管和这部电影有没有关系,业内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首日的票房。
《赤壁》下的表现,没有让人失望。
3260万!
再次打破了半年前由其上部所创造的首日票房记录。
这个成绩传出去后,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让众人不由一阵失神。
而对于韩山平几人来说,震惊之后立马陷入狂喜之中。
按照这个成绩,打破《泰坦尼克号》的记录,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那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为了不出现什么意外,刘周和张一谋两人分别带队,开始奔赴全国路演。
《赤壁》下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待,随后两天周末,再次分别轰下3800万和4100万的票房。
首周三天一共轰下一亿一千一百万的票房。
三天破亿,再次刷新最快破亿记录。
此时对于时刻关注《赤壁》票房的人已经有点麻木了。
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注定是非常爆炸的,现在就看什么时候,打破《泰坦尼克号》的记录。
此时电影的口碑也开始传播开来。
几乎是一面倒的好评,这次就算是再挑剔的影评人或者观众,也没太多可说的。
随后一周,《赤壁》下再次轰下一亿三千万的票房。
上映十天,总共拿下两亿四千万的票房,差点超过《英雄》的总票房。
之前声势浩大,上映了近两个月才拿下2.48亿票房的《英雄》,现在十天时间,就有电影的票房快超过它了。
看到这,很多人都不由有些唏嘘,但更多的是,大家对华夏电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