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第287章 粮食的关键是水

第287章 粮食的关键是水(1/2)

目录

昌平的疫情已经过去了,虽然还有少量散发,但中医院的普通门诊就可以应付。

协和医院已经撤回,留下也没什么意思,只会多丢脸。

经过此番一役,首都中医院的名声就算是彻底在京郊,乃至整个京城立稳了,除去流感病人外,其他的普通病人明显在增多。

不过这几天,对昌平分院来说,头件大事不是看病,而是种地。

4月是播种的季节,中医院能出去的职工家属全部都出动了,全部都下地干活。

1000亩薄田,中医院准备种满产量最高,又可以当主食的800亩玉米,剩下的200亩全给种上土豆、番薯和各种蔬菜。

所有种子都是林三七提供的,所以种粮不缺,缺的是人工。

等林三七回到昌平的时候,一眼望去,田野里到处都是种田的人,高音喇叭还不停播放着红色歌曲,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非常有感染力。

可惜书生种地,效率低了不少,如果让老农民来种,估计几天就搞定了。

林三七是在田间找到正戴着草帽在挖坑的纪副院长:

“纪副,我回来了,怎么样,安排什么活给我?呸呸,怎么这么多灰尘。”

纪副院长脸上完全没有笑容,反而是一脸忧愁:

“唉,这让我想起了江南的一首古诗: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瞧瞧,多么美的意境,放水声,这是春耕必不可少的东西。

你再看看我们的田野,一阵春风吹过,卷起的不是层层涟漪,反而是阵阵沙尘暴。小七,我愁啊,你看看你弄来这么好的种粮,可能不能活是个问题啊!”

林三七也是挺无奈的,怎么穿越到这个时代什么都是问题,真是举步为艰。

没吃没喝的愁、没药没设备的愁、天天不下雨没有水愁,这一天到晚发愁,全国平均寿命都要下降几岁。

“纪副,愁啥,有困难我们就克服困难呗,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你有啥办法?难道你能变出水来?真是站着不怕腰疼。”

林三七一下子语塞,心想自己两辈子没种过地,没有代入到这个农民情感中吧。

站起身来的林三七这才发现,中医院种地的人群当中,有一部分是在挖坑,有一部分是在填充种子,另外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拎着水桶,然后拿勺子在给种子浇水。

林三七很快就在人群中看到潘晔也在吃力地提着一个木水桶,用力朝前走。

“哎哟,没天理呀,潘晔只是一个实习生,可没有拿我们一分钱工资,你们怎么不让她好好学习,反而是让她参加劳动啊?”

林三七不干了,护短的毛病出来了,赶紧跑过去。

纪副院长知道这家伙是说给自己听的,翻了个白眼,继续埋头苦干起来。

潘晔也看到了正向她跑来的林三七,好多天不见,心中一喜,于是拎着水桶就更有劲了。

“放下放下,谁让你拎水的?真是的……”

林三七还没跑到就在抱怨了,别说装满水了,就算没装水,一个木桶就重几斤,装满水起码几十斤,这对瘦弱的潘晔来说,绝对是个体力活。

潘晔还没说啥,旁边几个老头不满意了:

“臭小子,你长没长眼睛?眼睛里只有媳妇就没有师父们了?我们几个老家伙可同样在挑水呐。”

说话的是蒋宗会蒋老爷子,说话大嗓门的他这么一吼,林三七才发现潘晔身后跟着七八个老头,要么拎着木桶,要么两人合作抬着木桶,一个个都累得满头大汗。

“嗳嗳,你们几个小老头,我走的时候不是交待你们,劳动装装样子就行了嘛,你们的口粮包在我身上,哪怕你们不劳动也不会饿着你们的。我来我来,当心闪了腰我靠。”

林三七本来要顺手帮潘晔拎水桶,但一看老头们这样子就急了,赶紧想帮蒋老爷子去挑水。

蒋老爷子不服气:“我还没老到不能动呢,你去帮别人。”

施老爷子也笑道:

“大家都在劳动,我们不参加不好意思的,春耕是大事,我们每个人都要贡献一份力量嘛。唉,怕就怕我们做的是无用功啊。”

郝老爷子已经在农村劳动过几年,对种田更有心得:

“的确要糟糕,这过去一个冬天几乎没好好下雨,现在的泥土全是干的,而且因为没有下雪,泥土里面的虫卵都没被冻死,这庄稼就算长出来也会被虫子给吃光喽。”

潘晔小声提醒道:

“三七,你是不知道,现在水不够了,咱们医院里惟一一口水井已经快没水了,杨科长说了,实在不行只能保障生活用水,农业用水顾不得了。”

林三七是知道农场缺水的情况,还没开张的时候就关注过,后来事情一多给忘了。

“对了,那山脚下的幸福河现在有水了没?”

萧老爷子骂道:

“有个屁水,从山上流下来的一点点水,早就半路被沿河几个村给截流了,到我们中医院一滴水都没剩,这群农民真够自私的。”

幸福河要流过太平庄、西沟村等几个村庄,因为水太宝贵了,这些村庄都垒起了土坝,把为数不多的溪水全截流了,下游一滴都不剩。

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常见,为了抢夺水资源,上下游几个村打出狗脑子来的事件比比皆是,死人也常见,这时候就比拼哪个宗族男丁多,够团结了。

可中医院这边都是文弱书生,跟久经战场的农民去打架?恐怕马上就会被团灭,那就是输阵又输人了。

林三七双手叉腰,看着眼前的劳作的人群,脑子里一直在想办法。

当代大学生虽然说善于摆烂,但真要开动起脑子来,鬼点子是一个比一个多,毕竟智商和见识摆在那儿。

“我觉得,我们可以打井!”

林三七这话一出,旁边听到的人都笑了起来:

“林科长,看病你行,种田你不行啊,你以为打井我们没试过呀?你看咱们农场的东南西北都试着打过井,可一个都没出水。”

“已经打过井了?”

忙着流量变现的林三七还真不了解这个情况,于是准备过去瞧瞧看。

纪副院长和总务科的杨科长看到林三七在察看水井,也跟着过来了,他们是抱有一定希望的,觉得这个神奇林科长肯定会有办法。

林三七来到一口废井前,往里面看了看,可以看到水井只有三米左右深,于是一下子就兴奋了。

“纪副,老杨,你们这井打得不行啊,哪有两三米深的,继续往下挖呀。”

杨科长听了撇撇嘴:“小林,你仔细瞧瞧,哪里是我们不想打深井,可这下面都是岩石了,挖不下去了。”

林三七一瞧,脸就红了,这又闹了一个大乌龙。

中医院农场原来是一块荒地,还在山脚下,土层本来就薄,下面尽是整块的岩石,怪不得打不了井。

杨科长继续解释道:

“西边这边我们试过几次,都是岩石打不下去,东边有我们的生活用水井,那边可以打井,但如果我们打了生产用井,那生活用水就保障不了,所以不能打。

剩下靠北边幸福河这块,我们抱有很大希望,可是一直打到了30米深还是不见水。唉,看来这果然不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纪副院长苦笑一下:“如果是风水宝地,那这里早就是皇帝的陵墓所在地了,人家不来肯定有人家的道理。”

说到风水宝地,林三七就想到了乾隆皇帝的裕陵。

据说裕陵第一次被孙殿英盗墓,地宫里面都是水,墓门都被乾隆飘浮起来的棺材顶着,可见水量之大,都可以划棺材了。

后来第二次溥仪派人去收拾尸骨的时候,发现地宫里再次发了大水,墓门再一次被乾隆的棺材给顶住了打不开。

哪怕后世裕陵开放了,地宫也跟水帘洞似的都是水,有时候不得不动用抽水机。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隔壁康熙的景陵地宫,据说正是因为景陵里面水太多,所以被盗后的地宫一直没有开放,抽水都来不及。

景陵裕陵发大水,说明只要挖得深,那是一定能出水的。

十三陵的地底下肯定是有地下河,或者地下泉眼的,就看找不找得到了。林三七想到这里又问道:

“咱们打不出水来,那十三陵的农民们是怎么用水的?”

杨科长笑了:“咱们没水,他们同样没水,闹,你看看,有不少村庄都组织全村去十三陵水库挑水,据说水库现在也快见底了。”

林三七长吐一口气,心想农民太难了,几公里远挑一担水,挑到田间能浇多少庄稼?

没有喝水饱的庄稼又能结出多少果实来,怪不得一亩只有七八十斤的产量,没绝收真的已经是奇迹了。

原本林三七还想从十三陵水库接水,大不了从2023年多弄一些水管子来,4公里路一路接过来。

现在一听水库都没水了,这条路显然不通。

就算行得通,水管路过沿途几个村庄,估计早就被扎几个洞放水了。

那怎么办?

林三七看着辛勤在田间劳作的职工们,心有不忍,脑子也在飞速运转。

“纪副,老杨,看来还是得靠打井,不过不能打普通井,而是要打上百米深的深水井才行啊。”

林三七之所以知道深水井,那还是前世看七点档新闻。

至于为什么一个大学生会看七点档新闻?这都是学校爱guo主义教育的一部分。

每到晚上7点,学校各个闭路电视统一播放,你想换台都不行,除非你不开电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