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乌兰妮(1/2)
美国,一个“发达且自由”的国家。
这是美国这个国家,在世界上大多人的印象。
乌兰妮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可能是因为这个国家太自由了,甚至“父母”或许也算限制人自由的东西,所以乌兰妮打记事起就没有父母。
是的,乌兰妮是个孤儿。
不过好在美国大部分的“人道主义设施”配备还算完全,乌兰妮从小就被一所天主教堂收养,接受着《圣经》的熏陶。身为基督教的分支之一,乌兰妮所属的天主教堂每年都能受到很大的一笔拨款,所以在这个教堂所长大的孩子都能算得上衣食无忧。
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是这样。
乌兰妮从小就是一个相对内向的孩子,在其他孩子跑跑跳跳的时候,乌兰妮就喜欢窝在房间中,看书,看漫画,甚至是看《圣经》也可以,总归是不要让她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她就会很开心。
可教堂的修女和神父都觉得,乌兰妮如果长时间缺少社交,性格可能会出现问题,但是每次他们试着将乌兰妮送往“外面的世界”,都会遭到乌兰妮的强烈抵触,三番两次之后,他们也意识到不能这样,要不然乌兰妮容易出现更大的问题。
在乌兰妮八岁的那一年,她偶然间看到了神父用笔记本电脑在网站上面发布关于“礼拜”的相关内容,还要举行一场“布施”活动,乌兰妮当然没有被这类的内容吸引,而是被神父操作的笔记本电脑所吸引了。
在乌兰妮强烈好奇心地驱使之下,她询问了神父他手中是什么东西,神父很了解乌兰妮的性格,她是那种能不和人交流,就绝对不和人交流的性格,乌兰妮主动和他说话,就一定证明了乌兰妮对笔记本电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如果性格内向的乌兰妮能培养出来一个相对而言较为健康的兴趣的话,那么或许她就能试着接受外面的世界。
有了这个想法,神父就开始为乌兰妮耐心解答,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基础功能都有哪些,甚至还教乌兰妮一些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的操作。
这就好像为乌兰妮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一样,从那之后,乌兰妮每天空闲的时间都会主动找神父教她使用电脑,而神父在确认了乌兰妮对此事感兴趣之后,也试着和乌兰妮做出了一些“交易”,比如说强迫乌兰妮每天从事一些社交活动和体育活动,然后换取每天一到两个小时使用电脑的时间。
乌兰妮虽然不情愿,但是她实在是对电脑过于感兴趣,所以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做这些。
坚持了一个月的时间,乌兰妮的性格有了一些明显的转变——她不再那么害怕外面的世界了,而且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年仅八岁的她就能熟练的使用电脑以及各种常见的办公软件。
乌兰妮进步的神速也让神父看在眼里,身为乌兰妮在计算机方面的“老师”,乌兰妮进步的有多神速他是最清楚不过的,前半个月他还想着能让乌兰妮熟练的掌握打字的功能就可以了,但是后半个月乌兰妮甚至已经学会了基础的PS功能,这种堪称“恐怖”的进化速度让神父意识到了一件事情——或许乌兰妮在计算机方面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也说不定。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神父就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暂时借给了乌兰妮,乌兰妮可以合理的使用。
不过,乌兰妮熬夜的坏习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养成的——正常乌兰妮想要使用电脑,就需要通过白天正常的社交活动来换取使用电脑的时间。但是一旦到了夜里,神父和修女们全都休息了,那么对于乌兰妮来说就是绝对自由的时间了,乌兰妮逐渐开始自己研究电脑,用来开发她不曾学会的功能。
很快,她学会了使用网络,使用搜索引擎,甚至是玩一些简单的纸牌游戏。不过这也导致她在九岁那年就因为近视带上了眼镜,可这并没有阻碍住乌兰妮学习电脑的脚步,终于有一天,她询问了神父一个问题:“电脑上的这些软件,还有这些网页,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编程。
当乌兰妮听到了这个词汇的那一刻,她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她想要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软件,从那一刻开始,她开始在网络上搜索关于编程的课程,自学C语言等一系列的编程语言。
随着她眼镜度数的不断增长,她编程的能力也在以一种夸张的速度提升。
乌兰妮喜欢网络,因为在网络上可以接触到教堂外面的世界,并不是外面的风景,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外面”的世界。
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乌兰妮所追求的,就是所谓的“自由”。
十三岁那年,乌兰妮通过在网络上做一些简单的兼职,购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这也就意味着她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去追求内心的自由。而神父对乌兰妮的“强制社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她不再那么内向,也不再那么封闭,除了深夜畅游在网络上的时间里,乌兰妮还是愿意和其他人进行一些接触的。
那一天,乌兰妮正因为连续熬夜而在白天进行补觉休息,却突然被修女叫起来,又是洗脸又是换衣服。修女们说,今天会有一个官员来教堂,甚至还会带着一位富商,如果今天运气好的话,富商可能会收养一个孩子,并且还会出资资助教堂重建。
乌兰妮很清楚,她所在的这个天主教堂虽然每年都会受到国家的帮助,但是也只是足够人员的开销而已。教堂里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已经破旧很多年了,神父一直想把她修缮一下,可神父攒了多年的工资,也不足以修缮好那座圣母玛利亚像。如果说那位富商愿意出资帮助教堂,那就再好不过了。
不过更重要的事情是,今天可能会有人被富商收养,修女和神父们都非常希望教堂里的孩子们能被接去过好的生活。而能被富商选中的前提当然是有一个正常的外表了,很显然,年仅十三岁就有着严重近视眼和黑眼圈的乌兰妮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但是神父却认为,乌兰妮应该是被富商收养的最佳人选——原因很简单,乌兰妮在计算机方面有着非常卓越的天赋,但是现在教堂却无法提供计算机课程,乌兰妮现在所掌握的所有计算机知识全都是自己自学的。倘若能搭配良好的计算机课程,那么乌兰妮未来的前途觉得不可限量。可在美国这个“自由国度”中,想要掌握这种高级的知识储备,钱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所以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神父就连忙让修女将乌兰妮叫起来,并且还让会一些化妆技术的修女,为乌兰妮紧急的遮盖了一下她脸上浓重的黑眼圈。
在整理好了乌兰妮之后,神父还特地叮嘱她一会一定要表现的精神一些,随后神父布置了任务,在前来参观的人到来之后,所有人都统一服饰一起伴随着礼拜堂的音乐唱歌。
乌兰妮对于这种过于“形式”的事情提不起一点的兴趣,她一心只想赶快回到她自己的房间,好好睡上一觉,然后把自己昨天没弄完的那个程序写完。
随着几台车停在了教堂的院子中,一切都如神父期望的那样进行着,乌兰妮为了能帮助神父实现他修缮圣母玛利亚像的愿望也在卖力的给那些高官和富商们表演着,不过乌兰妮很快注意到,来拜访的众多人当中,有一个身型略微肥胖且有些秃顶的男人带着类似口罩一样的东西,只能看到他的那双眼睛,却无法看到他的面容。
为首的高官为神父介绍了在场的其他人,却唯独没有介绍那个带着口罩的男人,而神父自然也没有追问,毕竟这些都是他惹不起的大人物。
在做好了开场工作之后,神父就让孩子们一字排开,然后依次介绍每一个孩子,在神父特意的安排之下,乌兰妮被安排到了最后一个位置,这么做的用意很简单,如果说按照顺序介绍东西,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往往会给人很深刻的印象。不过如果将乌兰妮安排在了第一个位置,那么或许在这些富商们看了之后,就会想先看看后面的,然后再做决定,从而受到影响。
但是放在最后一个却能让人印象深刻,“压轴”也正是这个道理。虽说这么说有些不好,但是如今的神父几乎是铁了心的想将乌兰妮送出去,倒不是觉得乌兰妮有什么不好,是因为在神父看来,乌兰妮值得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一直待在教堂中,直至成年。
神父介绍前面一些孩子的时候速度都很快,且都很平均,每介绍一个孩子的时候,那些富商们都会认真端详那些孩子,这也在所难免,毕竟富商们最要面子,总不能收养一个丑孩子吧。而且这些孩子被富商们收养之后,当然也不会被富商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之所以这么做,也只是为了提高他们在外界的风评而已,不过就算是无法当成自己的子嗣,生活条件也绝对要比在教堂里好得多,最主要的是能受到相对较好的教育。
当神父介绍到乌兰妮的时候,时间比其他孩子拉长了近一倍,几乎将他能想到的所有关于乌兰妮的优点都说了出来,有些甚至是乌兰妮自己都不认为自己具备这些条件,但是硬是被神父给编故事一样编造了出来。
虽说现在的乌兰妮可以和相熟的人交流,但是面对这些陌生人她还是有些畏惧,在神父夸夸其谈的时候,她注意到了那个带着口罩胖男人的眼睛在紧盯着自己,这种凝视让乌兰妮非常不适,她处于自我保护本能一般的后撤半步,躲在了修女的身后,而这个小动作引起了在场所有富商和那个为首的高官的注意,神父发现其他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走了之后,也随着众人的视线看向了乌兰妮。
本来只有那个胖男人一个人盯着乌兰妮,但是现在在场的几乎所有人都在盯着乌兰妮,这种注视让乌兰妮感到非常的不适,她几乎是没有半点犹豫,径直逃离了礼拜堂。
此举也引得神父一阵尴尬,不过他马上打圆场说道:“啊,这个孩子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一点点的......怕生。不过只要跟她熟悉了,你就会发现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
这个小插曲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在那之后,高官带着富商们一起参观了教堂内的一些设施,期间有意无意的暗示富商们资助教堂,修缮和更新一些必要的设施,在当天晚些时候,有两名富商有了收养教堂孩子的意愿,其中就有那个蒙着面的胖男人,他决定收养一个比乌兰妮小一岁的女孩苏苏。
苏苏的性格和乌兰妮几乎是天差地别,苏苏很外向,很阳光,而且是个美人胚子。当天晚上,已经确定了要被收养的苏苏很开心,她一直向其他孩子们炫耀,不过乌兰妮并不在乎,她不想离开教堂,所谓的外面的世界,她在网络上就能看到,完全没有必要走出去。
对于乌兰妮来说,教堂就是她的避风港。
那天夜里,苏苏兴奋的没有睡着,而乌兰妮和往常一样熬夜来完成她一直没完成的电脑程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