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75章“七国之乱”

第75章“七国之乱”(1/2)

目录

面对吴国势力一天天的壮大,晁错对刘启说,高祖皇帝分封天下,齐王封七十多城,吴王封五十多城,楚王封四十城,天下都给分去了一半。吴王因丧子之故,称病不朝,于法当诛。文帝宽厚仁爱,恩赐吴王手杖,刘濞不知悔改,骄横反增,公然开山铸钱,煮海为盐,广招天下亡命之徒,这就是谋反作孽。事到如今,你削藩,他要反;不削,他也要反。如果即刻削,他早反,准备不充分;如果不削,让他准备充分,祸害就大。晁错分析有理,刘启答应削藩。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晁错借楚王刘戊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奸污服舍,请求诛杀。刘启赦免刘戊,但削了他的东海郡。接着,晁错又借罪削赵王刘遂的常山郡,借胶西王刘卬卖爵之罪,削刘卬的六个县。刘戊、刘遂和刘卬实力不足,不敢挑战朝廷,一起将目光投向实力最强的吴王刘濞。

朝廷削刘戊、刘遂和刘卬的封地后,刘濞自知有罪,担心被削,准备举兵造反。刘濞想除勇猛的胶西王外,诸侯王不足与谋。刘濞命中大夫应高游说胶西王,说刘启任用奸臣,听信谗言,更改法令,擅削诸侯,越干越猛,吃完糠必然要吃米。吴王和胶西王都是知名王侯,时时被察,连活动自由都没有。吴王已经二十多年没朝见皇帝,日忧被疑,难以自白,整天胁肩累足,惶惶不可终日。吴王曾听说胶西王也有过失,朝廷表面借过失削地,只怕不仅如此。应高言论有理,胶西王害怕被削,问应高该怎么办。

应高回答:“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求,同欲相趋,同利相死。现在你和吴王同忧一事,何不趁此时机,捐躯为天下出害?”

胶西王很害怕,说宁愿死也不敢造反。

应高说:“这全是御史大夫晁错蔽忠塞贤,惑乱皇上,侵夺诸侯,导致民怨四起,诸侯背叛。现在彗星出,蝗虫起,是成就千秋大业的良好时机。吴王跟随你内诛晁错,外安天下。凭大王的勇猛,驰骋天下,定然所向无敌。只要你一句话,吴王即刻率兵攻取函谷关,抢占荥阳敖仓的粮食,抵御朝廷,修葺房屋,等待大王。如果大王起兵,那么天下就有一半是你的。”

应高游说,诱以大厚利,但也没全是瞎说,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到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前后出现两次彗星,第一次在东北方,第二次在西方。应高不辱使命,劝服胶西王刘卬起兵。刘卬勇猛无敌,他肯出兵,刘濞就有前锋将军了。

应高告诉刘濞,刘卬同意起兵。刘濞办事精细,假扮吴使,亲见刘卬,面谈相约。刘濞见刘卬真有起兵之心,很高兴,回国起兵。

吴王的朝臣劝谏说,诸侯王国的封地不满朝廷的十分之二,造反必然令太后心忧。现在只侍奉一位皇帝都如此之难,如果真有两个皇帝,祸患更大。刘濞否决朝臣,遣使相约齐王、菑川王、胶东王、济南王造反,这几位王都答应。

刘濞这次造反,共约了六位王,分别是:楚王、赵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和胶西王。七位封王一同造反,史称“七国之乱”。

七国齐声发难,旗号为:清君侧,诛晁错。当然,这不过是借口,刘濞等人的真正想法就是要夺取帝位。

作为法家思想的继承者,晁错身体力行,修改法令,十分激进,损伤社会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晁错此举,与商鞅变法相似。商鞅有位进取的秦王支持;晁错有位还未脱离仁爱的刘启,他的性命寄托在刘启手中。

齐国、济北国、胶东国、胶西国、菑川国和济南国六国的国王是六兄弟,刘恒怜悯刘肥子孙无王,分大齐国为小六国,让刘肥的诸位子弟都能称王。这几位王实力不强,只是胶西王刘卬勇猛,可以共论大事。因此,这六国合力,只有曾经的一个齐国之力。

造反总是有点不顺利,突然齐王刘闾不干了;济北王城墙坏损,交兵权给郎中令修复,郎中令劫持大王,不让出兵。齐王不造反,言而无信,大伤兄弟情谊,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和济南王合兵一处,由勇猛的的胶西王刘卬统率,全力攻打齐国首府临菑。刘卬兄弟间的事,交给刘卬解决,吴楚联军不干预,径直西进。吴楚联军人多势大,一路向前,锐不可当。邀请匪徒为将,强迫百姓参军,吴楚联军,全是乌合之众,只有一鼓锐气,刚猛之威难以持续。

吴楚联军势大,但注定必败,因为刘濞不用良言善计,吴军内遍布妒贤嫉能之人。刘濞刚发兵,大将军田禄伯请求领五万人沿长江、淮河而上,攻取淮南、长沙,进入武关,为大军开辟根据地。吴国世子却阻碍,害怕田禄伯拥兵自重,不听使唤。刘濞不懂形势,竟然听信儿子之言,错失良机。

桓将军认为吴国步兵多,利于据守险要地势;刘启车骑多,利于平地作战。他请求引领步军直取洛阳,抢占敖仓,一得地理,二有军粮,就算不能攻取关中,也有一半天下。诸老将竟然说桓将军只会打前锋,不懂兵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能任用大将,这是刘濞是失败的前奏。

失去田禄伯提议的第一个机会,刘濞失去了自己的后方,一旦开战,刘濞必然后院起火;失去桓将军提议的第二个机会,刘濞就失去了一半天下。

虽然叛军势力强大,但刘启并未自乱阵脚,他兵分四路,先封周亚夫为太尉,率兵迎战吴楚联军,再命郦寄攻取赵国,截杀吴楚联军后方,然后命栾布救齐国,最后派窦婴镇守荥阳,护卫长安。此番调令虽然心思周密,但要请窦婴出战有点难度。窦婴本极力反对削藩,之前愤然离去,后又因刘武之事得罪太后,已被免官除籍。

可大敌当前,不容退却。于是刘启立即召见窦婴,意封为将军。但窦婴称病推辞。刘启说:“如今天下危急,作为皇室外戚,怎么能够推让呢?”于是封窦婴为大将军,赏赐黄金千斤。窦婴举荐郦寄和栾布。刘启派兵四路,有三路将领因窦婴而存在,可见窦婴对平定七国之乱的功劳。

眼看天下因削藩削得兵征将战,烽火四起,晁错的老父亲由颍川跑来见晁错问:“皇帝刚刚继位,你当政用事,侵犯诸侯,离间骨肉之情,弄得怨言漫天,你究竟想干什么?”晁错的老父亲是明白人,他问晁错“究竟想干什么”,意在告诉晁错适可而止,因为只要活着,削藩就没有尽头。

“你说的都是实情,然而,如果不这样做,天子之位就会遭到威胁。”晁错回答很简单,只表达一句话:我愿为此舍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