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142章 黑白两道的布局

第142章 黑白两道的布局(1/2)

目录

魏泽涛点点头说道:“是的,所以我们现在就需要开始准备了,跟香港的很多势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利益关系,这样才能够保证明年出口额翻倍式增长后引起的关注;

下一次关注,一旦出口数据被爆出来,轰动性比这一次还要大。”

香港的各种“实业大王”,其实一两年就会出现一个,很少见,但也算不上稀罕,民众在得知之后,也就这样了,知道了有这么一回事。

也就这一次自己老板白手起家的过程比较有吸引力,加上年轻,才更有关注度。

但即使如此,半个月的时间,也就差不多热度降下来了。

可如果年度上亿港元出口的数据出来,那将会是更震撼的,这个时代能够跟“亿”这个字搭上关系的,香港范围内也就英资那几大洋行或者银行了。

杨文东说道:“赵成光会给我介绍一个香港警察内部的高层,到时候我们一起去见一面,记住,和他之间,只有正当的合法交易,那些低等手段不要拿出来。”

“明白。”魏泽涛点点头,又说道:“警察这边既然能搭上关系,那帮会那边?”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也一样,通过合法的手段,跟他们进行交易,一定程度上喂饱附近的帮会群体,他们也是有工人的,这样算是利益一体化了。

我不会找他们做什么违法的事情,但要他们保护我的利益,不然他们的利益也就没了。”

在前世的互联网上,很多网络传言都说香港在很久之前有着大量帮会人员,动辄十万级别,但用脑子想想,也是不可能的,哪有什么团体,能够养得起这么多闲人。

香港所谓的社团,大部分都是“挂名”的模式,挂个名字然后交点费用,然后就可以受保护;又或者,一些帮会还直接将大量成员送去自家工厂或者其他人工厂上班赚钱的。

大家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赚钱,只有有时候实在是赚不到钱了,才会走歪路,有人能在正道上让他们赚钱或者说养活那么多成员,那绝对就是利益共同体了。

魏泽涛说道:“这方法倒是可以,很多工厂也在用这种方法养一些帮会的人,这样也能受保护;

只是我们工厂的原材料是纸张与胶水,其他一些小东西,采购额虽然不小,但是想养活那么多人,恐怕不太够。”

“现在是不行。”杨文东耸耸肩说道:“不过等两三个月就不一定了,你别忘了我们可是还是有粘钩与旋转拖把的。

我考虑了下,你之前说的很对,这些东西都我自己生产,显然是不可能的,目前的我们根本就做不到,那就外发出去,这样一样能够通过间接手段来控制一些工厂,外加这些帮会了。”

虽然他的想法一直都是自己生产,顺便还能囤地,但事实就是,一个便利贴就能消耗他们高层的所有精力了。

按照他的推测,粘钩一旦出现,可能会比便利贴还要火爆,旋转拖把或许比不了,但它的体积大,对生产需要的人群、管理、工厂面积等丝毫不比便利贴低。

虽说便利贴只要生产后,他们不会很缺钱,可这真不只是钱的问题,扩张也是需要时间的,管理那么多人,至少对目前的现有管理层来说,是很费劲的,甚至如果扩张太快,那反而会产生严重质量问题,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因此,跟前世的很多大企业一样,进行合理的外包,就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最佳方案,反正包出去的也是利润最低、最耗费精力的塑料件生产。

至于囤地这个目的,等他明年有钱了,直接去中环买地都行。

魏泽涛笑了笑,说道:“那就好,粘钩背后的胶水还有差不多一个月就能做完试验了,到时候就可以准备推出市场做前期测试了。”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那旋转拖把呢?”

魏泽涛回答说道:“老洪他们已经从日本买到了轴承,现在正常使用,已经能顺利的对拖把进行脱水了,后面会进行正常的测试,可能还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试验的话是为了保证质量,也急不来。”

魏泽涛又说道:“杨生也不用急,长兴实业的发展速度已经太快了,光是一个便利贴就超过全港的大部分工厂了。

现在产能很多了,更重要的事情是,保证现在新厂生产的便利贴不发生质量问题,直到所有的员工都熟练了。

等这个问题解决后,我们再推动粘钩与旋转拖把逐个上市,这样的时间安排,算是比较稳妥的。”

“嗯,行,反正相关质量试验,也需要时间。”杨文东同意说道:“除了已经发布的便利贴,其他的,晚一点也无所谓。”

魏泽涛笑说道:“对的,工厂的扩张是不能这么快的,太快了,极有可能会出大质量问题,那样反而不划算。”

“嗯”杨文东也认可这个观点,随后说道:“话说回来,我也就是想通过这些外包,来拉拢更多的同盟,短时间内,倒也不急,不过,可以先安排人找起来了。”

“好,我会安排一些工程师,去拜访附近的塑料工厂。”魏泽涛点点头说道。

“行,还有一点。”杨文东顿了顿,又说道:“上一次参加廖创兴银行的宴会,我跟金镛先生聊了几句,原本我是想投资他的明报的,就是想获得一定的传媒话语权,这对我们也会有帮助。

但金镛拒绝了,他也直说了,就算我能投资,或者其他人投资,也顶多获得经济收益,不可能能够影响到明报的经营,更不要说内容了。”

魏泽涛听完后就明白了老板的意思,问道:“杨生你是想成立一个报社?”

“有这个想法,报社也能增加我们的影响力,或者方便有广告资源,特别是销量高的报纸。”杨文东皱眉说道:

“只是有点无从下手,资金方面倒好说,我们现在手上就有一些,等几个月后便利贴顺利生产,就更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我的担忧是,该如何经营这个报社,也就是说,拿什么去跟那些经营几十年,有着成千上万的稳定读者的老报社竞争。”

“这”魏泽涛想了想,说道:“杨生,这一块我就帮不了您了,我也不是专业的,您或许可以找一个业内人士来讨论。”

“也是。”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伱这段时间就负责这里吧,保证设备的顺利安装调试,以及后面便利贴的生产,等成功了,我给你们所有人发一个大红包。”

在公司,他这个老板如今基本上只负责战略层面上的事情,像如何管理好数百台设备,数千人、一天几十万份便利贴的原材料检查、过程生产、批次管理、终检、仓库管理、发货等等,这些事情让他来,他也没这个能力。

因此,也只能依赖现有的团队,自魏泽涛进来后,后续还在不停地招人,才将整个团队建成,现如今公司规模大了十数倍,产能也会扩大十数倍,又是需要招聘足够的有管理能力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