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174章 海运的难题

第174章 海运的难题(2/2)

目录

“正常,这对香港经济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这对于我们的胶水业务,也有好处。”

有了本土的产业链,那自然就会有生意人想办法扩大生意。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政府带头做产业链,成熟了之后,内部企业也就自己正常发展了。

可惜,香港没这个环境,港英政府不会做这种事。

钱尚德说道:“对,胶水销量越大,那各方面的成本就都会降低了,特别是原料采购成本。”

“嗯,那这件事就这样,后面配合好3M就行了。”杨文东说道:“老魏,我们现在核心的任务,还是提高拉杆箱的产能,特别是如果能够与3M达成合作协议,那订单量必然会超过产能。”

“好的,只是现在运输方面会有很大的问题。”魏泽涛说道:“我昨天查询了下香港去美国的货物成本,一立方米的报价是21美元,而一立方米,最多能够放下10个行李箱。

那光是运输成本,一个箱子就要12港元左右,再加上码头搬运成本,那到了美国的售价,就太贵了。”

“这个问题,的确麻烦。”杨文东点点头,集装箱没有出现之前,海洋运输成本贼高。

甚至70年代能够出现全球自由工业化,也是因为集装箱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原因。

只是,他纵然知道集装箱,可这个东西不是创意问题,而是基建问题,集装箱海洋运输的概念也早就被提出来了。

美国或者欧洲那边,其实已经有集装箱的船了,但能够卸货的港口却非常少。

这就需要全球范围内一步一步的进行货柜革命,香港这边,应该会在60年代末开始,这离现在还是比较久远的。

或许以后,他有机会插上一手,但现在还是不行的,光是一个港口码头的投入,现在的他,身价再高十倍也搞不出来。

魏泽涛又说道:“对,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大不了美国那边先卖的贵一点,这是新事物,3M也有这个能力。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行李箱太占空间,如果大规模出口的话,很多时候恐怕连船上位置都订不到,因为现在出口的船位也是很紧张的。”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自己买船?”

“如果想要做好欧美的行李箱市场,我觉得这是必须的。”魏泽涛点头说道:“不然,光是运输这一项,就能卡死我们。”

“航运?”杨文东想了想,说道:“那买什么样的船?”

“二手的。”魏泽涛说道:“一条不算很旧的万吨二手船,一般50万美元左右,内部空间接近上万立方米,我们的行李箱方方正正,可以轻松放进去5-7万个。

如果按照正常的报价,算上油费及运营费用,一年跑个10次就能回本了。

更不要说,有了自己的船,时间方面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一切都可以控制在自己计划之内了。”

“一次性5-7万个行李箱?”杨文东想了想,说道:“这生意的确不错。”

魏泽涛又说道:“是的,经济上肯定划算,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因为不是新船,没办法从日本贷款;

香港这边的银行基本上也不会贷款给我们,我们得自己出钱,除非我们以其他资产作为抵押。”

杨文东问:“新船什么价格?”

魏泽涛回道:“日本那边产的7000吨新船,售价100万美元,万吨的话,要150-200万美元,需要等一年多时间。”

“那算了,可真贵,我们也等不起那么长时间。”杨文东摇摇头,果然要做航运,都需要大资金。

船王在这个时代的地位,是超过地产或者实业大王的。

魏泽涛笑说道:“其实二手的更划算,顶多就是维护成本高一点,油耗高一点,现在油价也不算很贵。”

“50万美元我还是能拿出来的。”杨文东没有在意这个,说道:“但船买回来,怎么运营?还得请一个完整的团队才行。”

魏泽涛说道:“只要肯花钱,挖人也不难,比起买船的成本,这算不了什么,香港的一个船长,普遍也就两三千港元月薪,水手一般也就三四百。”

“嗯,那先与3M协商好合作,再放出消息,我们要招聘船长。”杨文东顿了顿说道:“这两个时间,估计也不会太短,正好同步进行;等船到手了,就将人给挖过来。”

船运行业,在未来20年还是有着非常大的潜力的,远超过地产,特别是1967年中东大战爆发,据说当时的船东都赚翻了。

如今从60年开始入局,等7年后,规模也差不多了。

再晚几年可能就要错过黄金机遇了。

正好,自己的出口,也能保证自己的航运公司即使碰到了海运费暴跌,也能有生意,而海运费大涨的时候,也能降低出口成本。

一举两得了。

魏泽涛笑说道:“好,我会先找猎头请一个航运专业的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