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陈氏在行动【求订阅】(2/2)
而他们的手中一定是有一些人跟随着的,即便是黔首也不是所有的黔首都是“聪明”的知道到底什么样子的日子对他们好的。
这些都是隐藏在新王朝下面的波澜。
始皇帝元年,在这个王朝新建立的第一年,许许多多的制度一股脑的被推行了出来,官制也发生了一些变革,但却并没有大的改变。
因为前几任秦王已经改的差不多了。
依旧是“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其中前面的三个官职属于“实权职位”,后面的三个官职则是属于“加封”。
在秦王朝统一之后,除却现有的几位“侯”以及“安国君”、“武安君”之外,始皇帝嬴政并不打算再加封其他的君和侯了。
所以“三师”便算是一种类似的加封,但只空有爵位的名头,没有食邑和实权。
在三公和三师之下,则是由“十三卿”扩展而出的“十六卿”,其中除却正常的九卿之外,还加上了咸阳学宫山长、山河使者、司寇、军司马、中车府令、黑冰台使、铁鹰卫令等七人,共称为十六卿。
这十六卿负责的事务各不相同,却又有些相互交错。
比如司寇和廷尉便是有些重合的官职,这是为了互相制约,以平衡皇权的力量。
当然,与十六卿平级的则是“郡守”,如今的秦朝在统一之后,便重新划分了郡县,这次的划分主要是为了打乱之前郡县的“地别”,以让以往的六国黔首混杂在一起,不能形成一股凝结稳定的力量。
天下共有二十个郡,这二十个郡的郡守则是与十六卿并为“两千石”者,乃是平级。
正好暗合三十六天罡之数。
在这三十六个“两千石”下面,官制便又再次复杂而又稍微有些混乱了起来,施行的是“俸禄”与“官职”并行的官制。
有些为“官职”之说,有些则是以“俸禄”为准。
在官制被搞清楚了之后,两件理所应当的大事便顺理成章的被抬上了日程。
其一:祭祀。
其二:分封群臣。
国之大事,唯祭与戎,秦国一统天下横扫六合,此等大业当然是要祭祀以告诉上天以及秦国先祖的。
所以这是头等大事,但这个事情急不得。
因为数百年间都没有可以参考的旧例,所以一定是要慎重再慎重。
其二便是分封群臣了。
这个分封并不是指分封制的分封,而是“封赏”的分封,毕竟秦国能够一统天下建立起来这个雄伟的帝国,也是有诸多群臣的功劳在。
而这功劳簿的第一页第一行,便一定有一个名字。
陈氏。
始皇帝元年,冬,腊月与元月相交之际。
因为尚且没有商讨出来一个合适的祭祀礼节,所以今年的祭祀只是和往年一样,只是先祭告先祖,秦国已经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大业。
等到挑选出合适的礼仪以及时间,便再次祭祀。
待到祭祀之后,始皇帝嬴政便开始封赏群臣了,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第一个被封赏的便是陈氏。
这一点没有任何人有质疑。
关于这一点,后世的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始皇帝元年,上加封群臣,追封陈氏先祖、安国公陈野为“安国王”,追封陈氏先祖文安公陈慎为“文安王”,追封陈氏先祖靖安公为“靖安王”,追封陈氏先祖陈安为“安王”、追封陈氏先祖陈守为“守安王”,追封陈氏先祖武安公为“武安王”。”
“上铸七鼎以赐陈氏,乃昭告天下,陈氏为“王公之族”,此乃秦唯一“异姓王”。”
“后,加封陈氏此代家主、安国君陈肃为“安国公”,许其世袭罔替。”
“加封陈氏之子,右相陈仲为“仲安候”,许其世袭罔替。”
“加封陈氏之子,武安君、太尉陈赞为“武安公”,许其世袭罔替。”
“陈氏之幸,一时无二。”
这便是史书中关于这一次封赏对于陈氏加封的记载,若是用简单的四个来形容,那便是“荣宠之至”,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以遮掩住陈氏的光辉。
而后的加封还有许多,但加封为“王”的一个都没有,甚至休说是“王”了,就连“公”都没有一个。
唯独李牧、王翦、蒙鹜三人得了一个“彻候”的位置。
就连这三个彻候的位置都是不能够“世袭罔替”的。
但蒙鹜、李牧、王翦三人都没有嫉妒,有的只是深深的羡慕,但他们也知道,陈氏对于秦国一统的贡献太大了!
人家接连五代都在秦国朝堂上,为秦国一统而努力,更是与秦王室多有纠葛不休。
从惠文王开始,连续五代秦王都是陈氏中人的弟子!
有这样的荣宠也是应当的。
而这样的荣宠也让某些躲在暗中的老鼠开始嫉妒起来,但是此时他们却没有表现出来。
等到祭祀结束,这次的加封也算是完成了。
三公的位置中,右相依旧是陈氏陈仲的,左相却是换了一个人,换成了“王绾”,此外御史大夫则是变成了“冯去疾”,太尉则依旧是由陈赞所担任。
三公有四个,这难道不是约定俗成的么?
只是众人再次看到了一个问题,三公中,陈氏竟然足足有一半之数!
这不得不说有些吓人了。
而原本的左相吕不韦则是辞官告老还乡,根据他的说法是“臣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只想要在家中苟活”。
嬴政并没有挽留这位辞官的左相,这让吕不韦也放心了许多。
当初他“奇货可居”的对象是“子楚”,子楚是嬴政的父亲,无论他如何是“子楚”的恩人,但他毕竟将其当做货物了。
谁知道嬴政会不会记仇呢?
再者说
始皇帝母亲的死,跟他可以说是有直接关系的,若不是他敬献了一个没脑子的嫪毐,赵姬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于是,吕不韦果断的辞官了。
而他回到家乡后,埋头于“杂家”的“吕氏春秋”著作,日后竟也成了后诸子百家时代的一位“吕子”,杂家也有些声名传扬。
陈府
陈仲、陈赞、陈肃、陈正四个人坐在一起,互相看着对方的脸颊,脸上都是带着些许沉默与慎重之色。
良久后,陈仲幽然叹了口气。
“陈氏的荣宠,太过了!”
PS:这一卷开头十分不好写今天把下周日的休息挪过来,等我捋顺了就好写了,一定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