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经纪公司(2/2)
落魄的时候没有来找自己,红了才赶着上门,进屋就是要磕头,这种品德优良的年轻人,在娱乐圈里简直就是大熊猫。
他哪里知道,张粤是放长线,钓大鱼。
“好孩子,有心了,以后没事常来家里聚聚。”拍着张粤手臂,张纪忠很是欣慰:“雨欣大学学的是戏剧专业,你们年轻人话题多,有空多聊聊。”
“我跟雨欣妹妹一见如故。”张雨欣已经泡好茶端过来,张粤望着她道:“我不拍戏的时候都是在帝都的,欢迎随时找我玩。”
张雨欣边给他倒茶,边说道:“听我爸说你表演很厉害,正好我有些这方面专业知识想请教你。”
张粤手指轻轻扣了扣桌面表示感谢,微笑道:“请教谈不上,大家一起交流进步。”
他看出来了,张雨欣不简单,至少远比同龄人成熟,言语之间对自己的好感并不像是粉丝和偶像的关系。
这种社交手腕,更像是饭桌酒局上的人脉积累。
难怪人家将来能干大事,年轻时候就挺不一般。
张粤这个两世老油条在人情世故上都做不到这么润物细无声。
茶桌上,三人聊了一会张雨欣借口有事离开,把空间留给张纪忠和张粤两人。
二人聊了很多,内容是娱乐圈的人情事故,影视方面的未来发展,国家政策啥的。
看得出来,对于张粤的前途,大胡子上心了。
“小张,你有没有考虑签约经纪公司?”
品着茶,张纪忠问道。
张粤点头:“当然有,背靠大树好乘凉嘛,但内地有实力的经纪公司不多,之前我又人微言轻,没什么代表作,想着等人气高点,政策好点再考虑这些。”
张纪中端着茶杯的手在空中一顿,他没想到张粤居然对经纪公司有了解。
放眼全世界,经纪公司不是什么陌生词汇,但在内地,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机构。
原因也很简单。
在内地,大学生都是包分配。
学生从电影学院一毕业,去的都是戏曲,文工,话剧院,或者各大制片厂,端的是铁饭碗。
你也只能在这些地方才有饭吃,因为只有制片厂才会产片,私人投资非常少。
所以经纪公司的模式在内地根本行不通,在内地开经纪公司,就像是在贵州卖空调,在广州卖羽绒服。
但这一切在最近几年变了,大量外资涌入,不只是制片厂拍戏,一些煤老板,港台的过江龙也会在内地投资,演员拍戏机会大大增加。
大学生太多,分配不过来,上头的政策也变了,计划从1996年开始,逐步取消大学生包分配政策。
现在是1998年,最近两届毕业的大学生都是流入社会,包括各大表演学院,艺术学院的学生。
本不该出现的经纪公司开始在这片土壤上发芽。
但正如张粤所说,内地娱乐圈发展慢,市面上靠谱的,有实力的经纪公司确实不多,相反,乱象丛生,群魔乱舞。
有的足浴店,歌舞厅都敢打经纪公司招牌招收大学生。
一些女孩为了明星梦,忽悠着就加入公司了,结果去了才知道是干陪酒,当小姐。
张粤试探着问道:“张导,您有什么好建议吗?”
他查过,张纪忠是有自己的公司的。
往后数几年,老张在娱乐圈可是金字招牌,把他手中的金庸系列男主拍一遍,最次都能混成二线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