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任命书(2/2)
“不过三哥,还是得谢谢你,帮我这么大的忙。”
“林川兄弟,又见外了不是?自家兄弟,不说两家话。”
“对对对,不说两家话。”周来顺偷偷抹了一把眼睛。
不料却被刘三炮发现了,骂道:“妈勒个巴子的,给我憋回去!”
“哎,哎,憋回去了。”周来顺强忍住眼泪。
刘三炮盯着他,目光又落在林川脸上,来回看了几遍,纳闷道:
“你说你们这是什么缘分?怎么模样越看越像呢?来顺兄弟,你爹去世前,没跟你说过,外面有私生子吧?”
“三哥,你净说笑了。”
酒过三巡,炕头烧的滚热,心也热腾腾的。
媳妇儿孩子都在另一屋吃饭,这个热炕头,专门留给三个大老爷们喝酒。
周铁栓因为跟着林川打猎,算是长大了,也被允许坐在这一桌,给叔伯端茶倒酒。
林川想起赵社长的委托,问道:“三哥,你听没听过索伦族?”
“索伦族?熟得很。”刘三炮点点头:“问他们干啥?”
“供销社那边,想采购点皮子……”
“这有点麻烦。”刘三炮摇摇头:“索伦族现在不跟咱们汉人做生意。”
“为啥啊?”林川困惑道。
“还不是抗战的时候,被汉人商贩骗的?”
“哦……”林川心里有些遗憾。
“他们一般都在西山那边,游牧的。”刘三炮说道:“你平时进山打猎,把弓也带上,保险点儿。”
“知道了,三哥。”林川点点头。
“哎?林川兄弟,咱现在有了高级社的任命书,你干脆就当屯里的居民呗?”
“咋当啊?”
“就是去年开始,各屯都开始登记什么来着?我忘了名儿了,正好赶上机会,给林川兄弟也报上名。”
周铁栓困惑道:“报啥名啊?”
“就是就是……”刘三炮挠了挠头,死活想不起来,“每个屯的人都得登记,叫什么来着?”
“户口啊?”林川问道。
“对对对!”刘三炮一拍桌子,“就是户口,国家去年还是前年出的文件,林川兄弟,你咋不记得自己家在哪儿,能记得户口这个词呢?”
林川假装糊涂:“我也不知道啊……”
原来,在1955年,国家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落户便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林川没有想到,自己最担心的问题,反而似乎很容易解决。也算是误打误撞,赶上了这个节骨眼。
他愣了愣,不禁苦笑了一下。
刘三炮戳了戳他:“林川老弟,我怎么感觉你有心事呢?”
林川抬起头来,看了看刘三炮和周来顺,目光又落在旁边的周铁栓脸上。
这是来到1957年,与自己关系最紧密的几条汉子了。
眼看着快过年了。
过了这个年,就是1958年。
眼看着再过一年,就要迎来国内范围最大、最严重的灾荒,干旱,土地绝收,死亡人口数以千万计。周来顺、周铁栓、周铁柱、周铁蛋,都是在这三年之中,陆续失踪、死亡。
同样的灾难,也会落在刘三炮的头上,落到屯里每个人的头上。
可是该怎么说出口?该怎么做才好啊?
“三哥……”
林川斟酌着语句,“咱们屯……现在有没有修水库?”
“水库?”刘三炮一愣,摇了摇头,“咋突然问起这个?”
“那高级社……有修水库的打算吗?”
“这得去问廖营长,到底咋了。”
“哎呀,我有一天做梦,连续好几年大旱,种地都没水了,这不老寻思这事儿,还是有个水库,心里踏实……”
“老弟,你这刚当上民兵副队长,咋就开始想种地的事儿了?”
“想种地好,种地娶媳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