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满载而归(2/2)
白受了多少辛苦。
“多了不要,少了还不行,这帮吃人饭不拉人屎的,脑袋瓜子一个个的真特么轴!”
李学庆骂完,抬头看向李天明。
“你问这个干啥?”
李天明笑道:“叔,我说的大好事,就是指这个。”
接着,他就把和李学军聊的那件事,原原本本的对着李学庆说了一遍。
“把鱼虾卖给钢铁厂,您说是不是好事?”
“把苇海的鱼虾,卖给……钢厂?”
李学庆的脑子有点儿转不过来了。
“可集体的财产,咱随便卖,能行吗?这事要是被人捅上去,天明,叔这个村主任当不当的都没事儿,闹不好还得蹲笆篱子。”
李学庆的反应,李天明早有预料。
“您说的这都哪跟哪啊?苇海里的鱼虾是集体财产,可咱们是以李家台子的名义卖给钢铁厂,公对公,卖的钱也入了咱们村的账,集体财产又没受损失,能犯啥错误?”
李学庆听着连连点头。
“倒也是这个理,可我这心里不踏实,你大伯咋说的?他觉得这事能不能做?”
他毕竟见识有限,好多政策上的事都不是很理解。
不过也正是如此,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李家台子少了很多荒唐事。
不像有的村子,村干部都是积极分子,只要有运动,就第一时间跟风,连生产都能撂下。
“能!”
李天明带回来的这个字,算是让李学庆踏实了。
“既然你大伯都说能干,那咱就……干!”
最后一个字,李学庆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他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是却有着最朴素的心愿。
那就是过上好日子。
李学庆也希望等到年底分红的时候,家家户户能多分上那么一点儿钱,给孩子扯上一身新衣服,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饭桌上能多一道菜。
“天明,你说咱们咋干?”
李学庆或许都没意识到,他居然在找李天明讨主意。
“这事得赶在开镰前先试一次,不过知道的人最好别太多,等咱们把这门路走通了,到时候,最好能有一个盖着钢厂大印的收条啥的,县里物资局就算是知道了,让他们去和钢厂打官司。”
“对,对,对,他们都是公家衙门,让他们去打官司。”
“家家户户都有洗澡用的大木盆,明天收上来,然后找几个靠得住的人,收工以后,等天擦黑的时候,就去苇海,天黑以后出发,赶着天亮前就能到海城,还能保证鱼新鲜!”
“对,对,对,鱼得新鲜才行,给工人老大哥吃,可不能拿死鱼糊弄!”
李学庆听得喜不自胜,仿佛已经看到了成捆的钞票进了村里的小金库。
“我早就说了,你小子行,你们这一辈的兄弟里面,往后就得数你能成个人物。”
说着,又想到了退亲的老杜家。
等到这件事挑明了以后,杜立德能悔死。
“叔,您可别捧我了。”
“这可不是捧你,天明,这件事要是真做成了,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得念着你的好!”
对普通人来说,只有到手的利益才是实打实的。
“行了,赶紧回去睡觉,明天……还得干大事呢!”
李天明应了一声,取了严巧珍给的“旧”衣服,还有他在海城买的那一包东西,借着月色回了家。
出去一趟,满载而归。
院门已经插上了,这也难不倒他,手搭在墙头上,稍一用力就翻了过去。
轻轻推了一下东厢房的门。
“谁?”
还没睡?
“我,大哥!”
房门立刻开了,黑漆漆的能看到李天亮手里还拎着根棍子。
看到这一幕,李天明也不禁苦笑。
院门插着,李天亮手里拎着的棍子是防备谁的?
这时候,李蓉拿着煤油灯从里屋出来了。
“小蓉,你怎么也没睡?”
“我睡不着,哥,你咋才回来?”
虽然以前也是他们兄妹几个人过日子,李天明农闲的时候参加民兵巡逻,也经常不回家,但现在分了家,李蓉就是觉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孩子从小就心重。
“去了趟大伯家,看看,我给你们带什么回来了。”
李天明说着,拿出了大娘给收拾的衣服,说是旧的,可每件衣服上面,连一个补丁都没有。
“这儿还有呢!”
接着又从口袋里翻出桃酥、水果糖,还有一个……
“发卡!”
看到发卡的时候,李蓉难得笑了。
这次卖刺五加的钱花出去了一半,李学军上次给的粮票,也被李天明花了个干净。
“哥!咱家……”
不等李蓉说完,李天明的手就按在了她的头上。
“不该想的别想。”
李蓉一愣,随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手里捧着那个发卡,牵起嘴角又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