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它小说 > 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 第三十一章 原形毕露

第三十一章 原形毕露(1/2)

目录

“一队,西坡地,二队,东三条地,三队……”

往常都是各个生产队自行分派劳动任务,今天是开镰的大日子,由李学庆亲自坐镇安排。

李家台子一共分成五个生产队,每个队负责一块地,头一天开镰,也不用太累了。

“知青组,跟着一队。”

李学庆的语气平淡,可说出来还是引得社员们一阵哄笑。

谢建设等人羞愧地低下了头,只有刚来的不明所以,尤其是张青森,探头探脑的,似乎还想要找到这笑声是从哪发出来的。

当年第一批知青来村里落户的时候,村民们也是抱有极大善意的,当真以为他们是来帮着村里搞生产。

可第一次上工,没半个钟头就原形毕露了。

这哪里是帮着村里搞生产,分明就是大爷大奶奶。

一个个的身娇肉贵,肩不能抗,手不能提,还得占着村里的粮食。

最可气的是,明明活没干多少,只要在地里混一天,就得拿着全工分。

在农村,一个壮劳力一天能拿10个工分,老人和孩子根据劳动能力,分别是6到8个。

这些城里娃,连村里最小的娃娃都赶不上,却因为政策的问题,拿着全工。

凭啥?

这就是为什么李学庆去县里和革委主任拍桌子。

再多些知青,村里的粮食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行了,都笑啥,赶紧上工,完不成任务,都让你们住地里!”

李学庆说完,背着手走了,多看这些知青一眼,他心里就冒火。

本来今年说好了的,和往年一样,不往李家台子分派知青,结果还是来了六个。

这下又得舍出去六份口粮,总不能当真看着这些城里娃饿死。

憋气!

任务分派下来,众人纷纷赶往自己要负责的那片地。

“天明,你割两垄,咋样?”

金利已经听李学庆说了,今天晚上要干大事,李天明还要连夜开着拖拉机去市里。

两垄地对别人的来说,已经是壮劳力一天的工作量了,但对李天明而言,根本不算啥。

上辈子,他最多一天割过四垄地。

“成!”

李天明答应一声,拿着镰刀下到了地里,俯下身子刚要干活,就听到有人扯着脖子大喊。

“同志们,这是我们新来的知青第一次参加收割,我们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打赢这场秋收攻坚战,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又是张青森,这个货就不能消停点儿?

一不怕苦,没毛病,二不怕死,是个啥?

割稻子又不是去玩命,咋还能出来个死呢?

张青森说得激扬慷慨,但回应他的却只有寥寥几声,还带着满满的羞耻感。

“行了,行了,干活吧!”

知青队长谢建设催促着,他就不该听张青森的,搞什么战前动员,这下好了,又成了村里的笑话。

“谢建设同志,委员教育我们说,干工作要有顽强的革命意志,思想跟不上,怎么能在劳动中发扬……”

“行,你说得都对,咱干活行不行!”

谢建设说完,招呼着大家伙赶紧走。

再让张青森白话下去,他们这些知青在李家台子怕是真的要成了笑柄。

如今这年头,哪都有张青森这种积极分子,李家台子之所以能这么平静,还是多亏了李家人在村里占了绝大部分。

那些想要借着运动做弄潮儿的,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庞大的李氏家族,再加上那盘根错节的姻亲。

闹?

闹个六!

好好的日子不过,瞎折腾个啥。

张青森讨了个没趣,又想在劳动上出个风头,可他似乎是忘了,嘴上功夫,他或许是个王者,委员语录倒背如流,但是在劳动上,他就是个菜鸡。

干了还没一个钟头,新来的知青差不多就已经叫苦连天了,让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宋晓雨一直咬牙坚持着。

哪怕汗珠已经爬满了脸,她也不肯直起腰歇上一会儿。

李天明的记忆中,宋晓雨好像一直都是这样,闷不作声的干活,从早到晚,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倒是那个和她结婚的本家兄弟,整天像个大爷一样,东家串,西家逛,没个正行。

说起来,那个本家的兄弟好像重生之后一直没见着,也不知道又跑去哪里逍遥快活了。

“队长!”

谢建设和金利同时直起了身子。

老知青毕竟来了好几年,干起活来,虽然比村里人差得远,但好歹也能帮得上忙了。

“有事?”

谢建设问了一句。

至于金利,看到说话的是他最瞧不上的张青森,又俯下身子继续干活,他这个老庄稼把式已经被李天明落下了十几米,难道不要面子的吗?

“我有个问题。”

谢建设一脸无奈。

“有问题就说呗!”

张青森扬起手,手心已经被磨得满是血泡。

“为什么不发手套?”

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