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入冬(1/2)
突突突突突……
拖拉机冒着黑烟一路进了海城市区,若是再过几十年,这种排气量,别说进城了,刚到外环线就得让警察给轰出去。
秋收已经全面结束,芦苇也都安排送去了市物资局设的收购点,时间刚过11月中旬,天气一下子变得冷了。
上辈子进入新世纪以后,好像年年都是暖冬,到了腊月底也不见飘几个雪花,家里的羽绒服全变成了摆设。
如今这个年代的天气……
真特么冷啊!
戴着棉手套,李天明都感觉两只手快被冻麻了。
冷风嗖嗖的刮在脸上,真的像小刀子一样。
又到了给海城钢铁厂送鱼的日子,苇海快上冻了,往后再捕鱼就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了。
上次来的时候,李天明见着了孙福满,已经和他提过。
孙福满当时也提了要求,务必赶在年根儿底下,再给厂里送两万斤鱼,用做给钢厂职工发福利。
往常过年,厂里也就是发点儿米,发点儿面,偶尔能有几个苹果就不错了。
肉这种紧俏的物资,近些年是别想了。
今年要是每位职工能发条鱼,那可是了不得的政绩,到时候,从李学军到孙福满,再到主管后勤的副厂长,人人都能落到好处。
车上还有一百多只野鸭子和大雁,这是年前的最后一批,再想送的话,得等到来年开春以后了。
“牛哥,今天您的白班啊!”
李天明和门卫打着招呼,常来常往的,跟门卫,还有后厨的人全都混熟了。
“哟!天明,又给厂里送鱼啊!往后多送点儿,有时候去食堂晚了,连鱼汤都混不上。”
“没问题!指定让您吃上!”
李天明说着,在拖拉机驶过岗亭的时候,动作飞快的一挥手,一条足有五斤多的鱼被扔了进去。
牛哥心领神会,脚底下一扒拉,朝李天明挥了挥手。
人情世故,方方面面都得照顾到了。
拖拉机开到食堂后门,后勤处,还有食堂的人已经在等着了。
天冷以后,李天明不用熬夜赶路,每次都是早上出发,赶着中午前后到钢厂,晚饭的时候,这些鱼就进了工人们的肚子。
“5264斤,总计2368块8毛,没问题吧!”
孙立把单子递给李天明。
“不用看,信得过!”
李天明抬手给推了回去,顺便接过了孙立递来的烟。
孙立打发人去找李学军和孙福满签字。
“兄弟,今天送来多少?”
“105只,现在天凉,好些都奔南边去了,剩下的也不好抓。”
这还是存了三四天的,哪像上个月,一晚上就能抓个百八十只。
“这也是年前最后一批了,天冷,那地方不太好进,容易出危险。”
孙立点点头,这段时间他也已经出尽风头了,每次有领导来检查工作,参观学习,野鸭子和野生大雁往桌上一端,厂领导都能想起他来。
前段时间工资顺利调了两级,现如今也是海城钢铁厂后勤处物资科的股级预备干部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孙立是场面人,知道多亏了李天明,心里一直记着呢。
“还是老价格,咱们先去吃饭,等会儿再开单子。”
孙立带着李天明进了后厨,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支上桌子,没一会儿就有帮厨端来了两碗硬菜,红烧肉和软熬鲫鱼。
“喝点儿?”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拉倒吧!
现在没那个规矩,路上也没几辆车,再说了,李天明开的拖拉机那也叫车?
“整点儿!”
孙立让人拿来了一瓶大曲,一人倒上一碗。
“兄弟,多亏你了,要不然我大伯还和以前一样,整天在我耳边念经。”
孙立端着碗和李天明碰了一下。
一口下去,确实比散白的味道好得多。
“光嘴上说谢,我心里还怪不好意思的,有什么事,只管开口,能帮得上忙的,我一定不推辞!”
李天明等的就是这句话,这段时间往来钢铁厂,他也早就打听清楚了。
孙立的老子是是市建委的一个领导,虽然不是一把手,但也手握实权,整个海城市的建筑材料,工程建设都能说得上话。
“孙哥,你既然这么说了,我就……不客气了!”
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孙立是个什么性格,李天明摸得透透的。
人家不喜欢那些虚头巴脑的,李天明要是假客气,反倒是落了下乘。
“别客气,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让我帮着办的,尽管说!”
李天明递了支烟,给孙立点上。
“是这么个事,我这岁数也不小了,家里一直催着结婚,可这新房子还没着落,盖房的钱我倒是不缺,红砖也能找村里批条子,可就是……我这也是烧包,就想着能把房子盖得体面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