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单刀直入(1/2)
…
“臣闻大宋田制之患积重难返,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诚社稷之忧也。今欲革弊兴利,宜行以下策:
其一,丈量天下田亩。遣能吏赴诸州县,详查田土之数,明辨公私产权。凡隐田瞒地者,依法治罪,其田产没入官中,以为公田。公田之利,一可增赋税之入,二可备荒年赈济。
其二,推行限田之制。依官民等级,定田亩限额。如一品官之家,限田五十顷;庶民之户,依其丁口,不得过二十亩。逾制者,许其留适量祭田、永业田,余者或卖与无田贫民,或由官府平价征购,转售于贫者。
其三,鼓励垦荒。凡荒闲之地,许民自由开垦,三年之内,免其赋税。待垦熟之后,依常例纳税。其有官宦之家、豪强大族,能率民垦荒有绩者,官府赐以爵禄或减免其家赋税,以为奖掖。
其四,立田契律法。规范田土买卖交易,使民有恒产,产权明晰。凡田产交易,必经官府税契,否则视为非法。严禁强买强卖、兼并土地以势压人之行。
此数策若行,或可稍解我大宋土地兼并之困,使耕者有其田,田赋得均,农桑大兴,邦本以固,天下幸甚。
然改革之际,当防豪右抵制,须朝廷秉持公正,严法峻行,方可期成效之显……”
这道《土地改革疏》,不是赵宇写的,是郑显肃写的。
当然,内容是赵宇口述的。
赵宇提出相关的理念与内容时,郑显肃觉得若按赵宇表述的,太过直白,有失妥当,兴许会适得其反。
于是,在取得赵宇的同意过后,郑显肃开始为赵宇的《土地改革疏》润色。
郑显肃姣好的面容,仿若春日盛开的繁花,令人赏心悦目,而她腹中的才华更是如熠熠生辉的明珠,在每一次的交流探讨中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郑显肃还始终谦恭有礼,落落大方,温文尔雅,说话书写都极有分寸,很有贤后的潜质。
不。
郑显肃不是有贤后的潜质,而是她肯定能成为一代贤后。
历史上,郑显肃成为赵佶的皇后时,赵佶的后宫中有上万个妙龄女子充斥在其中。
那时,大小刘妃艳压群芳,乔贵妃、崔贵妃、大小王贵妃争芳斗艳,赵佶的后宫中绝对是美女如云。
就这,赵佶还时常离宫外出寻花问柳、嫖娼宿妓。
这么庞大又多事的后宫,本应混乱不堪、争风吃醋之事频发,但在郑显肃的精心治理与悉心调和之下,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令人惊叹的和谐氛围。
毫不夸张地说,赵佶的后宫,众妃嫔、女官、宫女全都各司其职,少有因嫉妒、怨恨而引发的激烈纷争,她们也从未给赵佶带来麻烦和困扰,使得赵佶完全不用为后宫的事操心,能够专注于他想干的事或者他的个人喜好。
如果赵宇当上皇帝,有一个郑显肃这样的皇后,他就心满意足了。
关键还是,郑显肃在赵宇当上皇帝这件事上,能给予一定的帮助。
“要不就让她当我的皇后?”
赵宇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考虑要不就让郑显肃当自己的皇后之际,郑显肃也对他刮目相看。
在此之前,郑显肃只是觉得赵宇孝心可嘉,其它方面并没有凸出之处。
郑显肃甚至觉得,赵宇有些莽撞、有些不智,连皇帝和准皇后都敢得罪,政治上表现的很不成熟。
可现在郑显肃却不这么看了。从《土地改革疏》上,不难看出来,赵宇远没有她之前想的这么简单。
这些年来,赵宋王朝一直陷于新党和旧党的党争之中。
他们争论的焦点就是,赵宋王朝到底该不该变法,怎么变法?
新党以王安石为精神领袖,他们秉持着富国强兵之念,力求通过激进的变革举措,一扫赵宋王朝积贫积弱的阴霾。
他们主张全面革新财税制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