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双阀终成陌路,九霄佐命大臣(1/2)
故而,在有所忌惮的情况之下,这两家只能坐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共同存在于这个大夏朝廷之下,暂时谁都不敢再轻易兵戎相见。
尤其是大夏,能够蛰伏暗中抢回来权力一次,不代表这次失败了,还有第二次机会。
大夏虽然依靠这一波的绝地反击,让原本的傀儡皇帝有了权力。可是,手底下却依旧还有一个相当于类似一字并肩王的权臣。
这个时候虽然看不惯眼,但也依旧只能忍着。
独孤阀本来就是四大门阀之中实力最弱的一个,甚至,一直以来,这一家也并不像那几家有那么大的野心。
真正野心勃勃的,其实一直以来都只有帝阀。
或者说,他们的地位逼迫着他们,不得不野心勃勃。他们如果不进一步的话,那等待他们的就是无比的深渊。
势力强到了与国齐平的程度,要么更进一步,要么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李阀也有一些野心,不过,如果大夏不出现变故的话,他们或许也不会做出什么事情。如果出现机会的话,那他们就会顺势而起,不会放弃这种机会。
至于曹阀和独孤阀,他们对于帝皇之位的兴趣就一般了。毕竟,又不是每个人都争着抢着要当帝王的。
只不过,局势推动着他们不得不为了求存,如同帝阀和李阀那样扶持起一个傀儡,在这乱世之中摸索前进。
而且大夏之前激荡的局势之中,独孤阀越发的显得有点后劲不足,存了激流勇退的想法。
反观曹阀,就觉得相反了,本来他们和独孤阀那样野心一般,但是,权力的不断扩大,让他们的野心也开始滋长。或者说,这段时间,让他们的野心得到了滋生的土壤。
由此,曹阀与独孤阀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原本两家的地位是相差不多的,现在一家的野心得到了滋生,渴望着不断朝着那个位置而前进,而另一家却想要激流勇退了。如此一来,再发展下去,必定是一家当老大,而另一家不得不乖乖当小弟的下场。
而这个时候,曹阀和独孤阀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大苍的四大将军府一样,相互之间的实力相差不多,还没有差到了和帝阀之间那样的差距。
如此一来的话,原本和你站在同样高度的人,现在却让你站到他的下面,对他俯首称臣,这事一下子就能够想通,并且乐意去做的吗?
再说了,就算是要当小弟,但选择老大的时候,干嘛不选择一个实力更强的老大,这样跟着在后面笑到最后的机会还大一些!
可选一个实力和自己相差不多的人做老大,这不是纯纯的大冤种吗?
故而,再加上一些外部力量的介入,这两大门阀之间最终分道扬镳!
独孤阀就算要学老大,自然不会选择个子和自己差不多大的李阀或者是曹阀,是选择了实力远远超过他们的帝阀。
而骤然失去了这么一个强大的盟友,再加上虚弱之时,遭到了外部力量的攻击,元气大伤的曹阀,这才进入了最虚弱的境地。
也就在这个时候,原本一直隐藏着的大夏朝廷的残余势力,趁此机会展开了激烈的夺权之战。
而为了增加胜算,大夏皇朝这一次绝境反击,确实是孤注一掷了,隐藏在其他几个门阀的力量也全部相继撤出,全部都转移到了曹阀这里。
压上了整个龙家最后的底蕴,终于压倒了曹阀,让皇权重新回到了龙氏手中,至少,在曹阀组建的这个小朝廷是如此阀。
龙曹之斗,帝阀乐得如此,等到这两方两败俱伤的时候,他们刚好坐收渔翁之利。而且,让他们两方相互争斗的时候,他们也可以腾出精力来继续关注大楚皇朝那边。
可是,李阀就不乐意了。
他们这边要是继续自残下去的话,他们李阀一家之力,可对抗不了帝阀。
这才做出一副假意大军压境的模样,以外部的压力,逼迫这两家暂时放下争端。
帝阀那边,见好戏看不成了,正式开始了登基立朝的准备。
原本,帝之凌扶持的是一个稚子,作为他的傀儡。但是,这个稚子,显然是没那个皇帝命,才刚当了两年皇帝,就已经病故没了。
有的时候,就是这么无奈!
毕竟,在封建社会医疗卫生不够发达的情况之下,小孩子的存活率确实是一个问题。
对于有钱有势的人家来说,可以通过出生时请医生,雇奶妈,成长时有专人保姆照顾等各式各样的手段降低死亡率,但也只是降低而已。
要知道,在清朝的时候,即使是条件最优、待遇最好的皇室,也不能保证皇子皇女们的活到成年,有一半数以上的皇子皇女们早夭了。
从清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顺治算起,到宣统退位,清朝一共有10个皇帝。同治、光绪无后裔,宣统三岁登基,六岁退位,虽然最终也没有子女,但姑且不计算在内。其余7位皇帝,一共生下了皇子皇女146人,在这146位里,居然有74人死于15岁之前。
故而,帝之凌只能够从皇室之中另外找了一个不成器的,让其作为太后的继子,登基称帝作为傀儡。
但也只能说是错有错招了,都还没用帝之凌动手段,这哥们就自己犯错了,居然想要女干Yin自己的母后。
虽然说这一位只是一个继子,是皇室血脉之中过继到太后这里的,虽然太后比他也大不了几岁,可是,至少在名义上,这是母子的关系。
有的时候,有的人,果然是老天爷赏饭吃,瞌睡了就直接送枕头。都不用他自己篡位,这个皇位就几乎直接掉到他的手中了。
帝之凌这一回,直接给自己的登基称帝找到了最有利的理由。
大夏立朝,龙与帝就已经相互共存,当时的大夏太祖,曾经为帝氏留下一道遗诏,他日若大夏后辈若有不成器者,帝氏后人可取而代之。
事实上,大夏太祖立下这么一道遗诏,是想要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柄悬在头上的利刃,让他们居安思危,用来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的。
再怎么说,大夏立朝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帝一要美人不要江山,而大夏太祖则是一个为了江山什么都可以舍弃的性格,这两个人不要说是相互扶持着建立大夏了,恐怕这兄弟俩早就已经自己掐起来了。
如果真的发生这一幕,就算是大夏太祖,也没有多少把握可以胜过帝一。
故而,既然帝阀这么强大的一个内部遗留问题,从立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留下来,而大夏太祖又没办法解决的掉,也就只能以此来督促后人了,希望后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这把刀切切实实架在后人的脖子上的,他们才会绞尽脑汁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奈何,帝阀强盛至今。就算是为此,同样开国就存在的曹氏一脉被扶持起来了,后续帝王又先后扶持起了李氏与独孤氏,可是,依旧没能够撼动得了帝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