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炮火弧线 > 第32章 7月7日夜的情况(盟主加更)

第32章 7月7日夜的情况(盟主加更)(1/2)

目录

罗科索夫准将祭奠逝去士兵的同一时间。

博格丹诺夫卡以东二十五公里,格列兹诺镇,镇上最大的波耶老爷的庄园已经被普洛森人占领,改成了第一装甲集群的司令部。

下午七点,艾瓦德·冯·施泰尔马克大将在一大群随从和参谋的簇拥下,进入了庄园主建筑的大厅。

施泰尔马克抬起头,看了大厅顶上华丽的吊灯一眼,说:“这个东西遇到炮击的时候会掉下来伤人,撤掉。”

司令部的勤务人员立刻行动起来,找来梯子准备拆除吊灯。

施泰尔马克的副官在旁边做了个请的手势:“将军,地图室设置在这边。”

“先去看看晚上睡的房子,反正你们肯定没有更新完地图信息。”大将挥挥手。

副官立刻改变引导的方向:“这边请,从楼梯上去。”

几分钟后,大将进入卧室,看到那张华丽的天鹅绒大床就皱起眉头:“这是什么东西!海德林,你应该知道我不喜欢这种东西!把这个扔出去,烧掉,拿我的行军床来!”

副官海德林赶忙对勤务兵们下指示,几分钟后天鹅绒大床就被拆开,从窗户扔了下去。

施泰尔马克大将的行军床被摆在原来的位置。

大将监督这一切完成,才满意的点头:“海德林,作为一个军人,要时刻保持戒备。天鹅绒不适合军人。”

这时候通讯参谋拿着一份电文出现了:“将军,从装15师发来的急电。”

“念。”

参谋立刻念到:“致装甲集群司令部,我部在洛克托夫进攻受阻,敌军投入了统帅部提到过的新式坦克特三四,对我军有巨大装甲优势。

“我师现在只剩下53辆三号坦克和4辆四号坦克处于战备状态。而且因为战场被敌人控制,无法将遗弃坦克回收维修。

“敌人利用机动性,奇袭了我部司令部,伦道夫将军以身殉国!第十五装甲师师部,7月7日1730时电。”

大将扭头看着通讯参谋,眉头紧锁。他上前两步,拿过电文,仔细的读了几遍,这才咋舌道:“伦道夫少将死了?”

参谋长:“这可能是我军开始进攻以来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

“我知道。”大将把拿着电报的手背在身后,开始在房间里踱步,“新型坦克!统帅部说这种坦克至多只有一百辆!装15师有没有报告遇到了多少辆新型坦克?”

“没有。他们发回来的报告就您手上拿的那份。”通讯参谋答。

参谋长:“我记得昨天——也就是六号,装15师报告他们经历试探性进攻的失败后,仍然有91辆三号和27辆四号处于战备状态。

“一下子损失这么大,敌人怕不是出动了50辆以上的新式坦克。”

施泰尔马克大将一边踱步,一边抱怨道:“南方集团军群情报部门给我们的情报说洛克托夫只有两个步兵旅,结果那边冒出了军团重炮,又冒出了成建制的新型坦克部队,这些敌人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吗?”

话音刚落,又有通讯兵拿着电文进入房间,交给通讯参谋:“刚刚完成译码。”

施泰尔马克直接上去把电文抢过来自己看:“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电:根据空中侦查,敌人一个步兵集团军的部队正在向洛克托夫开进,预计明天晚上抵达。

“第一装甲集群应当尝试在集团军抵达之前占领洛克托夫。”

施泰尔马克念完,转手把电文塞给参谋长:“一个步兵集团军,根本没提坦克的事情。”

参谋长:“也许明天可以让装15师再试一试?”

“不不,”施泰尔马克大将摆手,“这十几天的攻势作战,证明了一件事,就是我们的装甲师配属的步兵太少了,如果敌人有重炮有五十辆新型坦克,那他们可能有七到八个步兵营。我们的装甲师才四个装甲掷弹兵营,其中还有一个是摩托化侦察营!”

说罢他又踱步了一圈,再次开口强调:“应该增加装甲掷弹兵的数量!普通步兵根本跟不上装甲部队,在进攻的过程中总是脱节。

“安特人一片混乱,所以我们的装甲部队能势如破竹,但是最近安特人开始顽强了起来!我们需要步兵去攻克那些防守严密的城镇!”

参模长试探性的问:“那……我们不进攻了?”

“要进攻!等敌人的步兵集团军抵达,拿下洛克托夫会更难。让第24装甲掷弹兵师加入进攻。既然伦道夫少将光荣殉国了,那进攻指挥就交给24装甲掷弹兵师的弗朗茨少将。”

参谋长点点头:“让步兵军官指挥攻占城市的战斗,非常合理。”

施泰尔马克点点头,又说:“还有!让空军狠狠的轰炸敌人的阵地!尤其是要炸掉那些坦克!既然敌人的新型坦克这么难缠,就让空军来解决他们!

“50辆坦克是很难隐藏的!”

施泰尔马克说完挥挥手。

领了命令的通讯参谋正要走,大将又开口问道:“洛克托夫的敌军谁指挥的?”

“据说是阿列克谢·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准将。”

施泰尔马克大将皱眉:“这些安特人的名字真长,所以这是谁?”

“白马将军。”参谋长说。

施泰尔马克大将皱眉:“白马将军?皇帝信赖的年轻军官用来推卸责任的那个人?”

参谋长:“如果我没记错名字的话,就是那个。”

施泰尔马克皱眉:“伦道夫被这家伙打死了?通讯参谋,致电15装,了解一下伦道夫少将之死的细节!”

————

卡林诺夫卡,7月7日1940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