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复明惟王爷也!(2/2)
死于荒外的晋王李定国也多次以腊丸密书同钱谦益联络,让钱为永历朝廷联络东南抗清义民。
种种事实都表明钱谦益这二十年来是不遗余力在反清复明。
东西并进的战略计划因西南和东南明军主力无法并进,导致二张在长江苦侯无果,只能退兵。
“老宗伯一直没有放弃复明,在西南朝廷危亡时又为国姓提出有名的“楸秤三局”战略方针,并屡次写信督促国姓出兵北上长江。为打消国姓顾虑,老宗伯更是抱病前往苏淞说劝水师提督马进宝按兵不动,为国姓所部海船入江提供便利。一切都很顺利,南都指日可下”
说到这,罗子木再次打住,面上也是无比唏嘘之色。
后面的事王五知道。
上天给明朝开了一个玩笑——占尽优势的郑军竟然因为轻敌大意败了,且在仍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不顾友军匆忙撤军,以致南都城内的清军都为之目瞪口呆,直言侥幸。
最后一次复兴机会就此逝去。
仔细想想罗所说的这些事,王五对钱谦益不由改观。
钱氏失节是事实。
可若说弘光元年钱失节乃是其一生污点,无法原谅,那当初清廷占领南都后对江南可是传檄而定!
也就是说弘光元年江南无论是士绅还是百姓都无人抗清,哪怕是率先在江南竖起抗清义旗的陈明遇、阎应元、冯厚敦三公,其实在清廷剃发令下来前,他们也是降了清的!
剃发令一下,绅民才知非亡国易代而是亡天下,毁绝文明传承,遂奋起抗争。
历史本就是极其复杂之事。
论迹不论心。
看所做所为才当是客观公正之评价。
说免难听点,如果不是多尔衮心血来潮强令汉人剃发易服,极大概率不会有后面长达二十年的抗清战争。
或者说汉人军民反抗烈度不会这么大。
在边上一直听着没说话的浮尘子道长也不禁挼须道:“这么说来,老宗伯倒是个抗清的义士了,先前贫道倒是误会他了。”
“没有老宗伯的暗中支持,我们哪里能在海上撑得下去,我奉尚书之命在江南活动遇险多次,都是老宗伯暗中托人解救于我只老宗伯年事已高,今年已经八十三,本是应去探望他老人家,但因尚书嘱托甚急”
罗子木正说着时,王五心中突然一个激灵。
印象中张煌言是今年因为绝望自散义军被清兵抓住就义,而罗子木说钱谦益之前一直暗中支持张部义军,且年事已高怕是撑不了多久,说不定也是在今年去世。
如此,张煌言会不会是因为钱谦益之死才觉彻底绝望?
两者之间应该有关联。
念及此事,不由问罗子木:“钱氏如今尚在?”
罗子木说他自江南潜来武昌时听说老宗伯病重,时常昏迷,可能撑不了多久。
随口又说钱家族人与老宗伯的夫人河东君柳如是好像在打官司,争产什么的。
具体情况不知,都是道听途说。
“河东君么?”
王五微微点头,这可是个奇女子,印象中钱谦益死后没多久,河东君就悬梁上吊了。
好像是钱家族人争产凌辱这位奇女子,河东君气急之下以死逼退那帮族人。
王五怀疑钱谦益降清后能幡然悔悟,至死都在反清复明,可能是受柳如是的影响。
便同当年李成栋受小妾影响举旗反正一样。
想到这里,倒是不忍柳如是这位奇女子就此香消玉陨,若能营救还当伸一把手才是。
“呀,老宗伯若是病重,万一就此仙逝,如何能作血书?”
浮尘子想到这一节,不由有些惊慌。
钱谦益确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领袖,也是文坛盟主,他若也给吴三桂来一封血书,纵是吴三桂还不肯反,可清廷晓得的话怕是吴三桂就要寝食难安了。
纵是还能憋着,面对清廷以及天下人的猜疑,他还能憋多久?
王五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一直以来他都想让吴三桂造反的进度条加快,因而才让张长庚将查如龙的血书如实上报清廷。
不过这个查如龙份量太轻,但要是有钱谦益、顾炎武、归庄等人的血书,这个进度条怕是真能加快了。
因为钱、顾、归等人,实际就是明朝遗民。
或者说他们能代表天下复明之士。
影响当能与韩王所言并肩。
吴原本为天下复明之士唾弃,却突然成了天下复明之士争先恐后上血书效忠的“领袖”,王五觉得吴三桂不动心是绝不可能的。
自己再暗中推一把,说不定真就提前引发三藩起事了。
只钱谦益要是好死不死的现在死了,那“血书大联盟”无论份量还是影响,恐怕都要小一些。
这倒是个麻烦。
罗子木怔了一下,旋道:“无妨,血书便是遗书!”
“遗书?”
王五若有所思,钱谦益真要给吴三桂留了一封遗书,想想也有趣的很。
再想苏州还有个法宝等着自己去取,另外也要同张煌言亲自见一面以安其心,不由抬头看向浮尘子:“道长过些日子可愿与我去江南走一圈?”
“江南是个好地方,贫道敢不从命?”
浮尘子哈哈一笑,对于去江南一事颇是向往。
王五点了点头,他现在是汉军都统兼荆州总兵,想偷偷去江南有些麻烦。
这件事得好生计划才行
作者注:关于钱谦益生平事迹均取材于信史《南明史》(顾诚版)、《南明史》(钱海岳版),以及明末抗清志士归庄、陈子龙、黄宗羲、阎尔梅等人书稿中关于钱的记录。
有疑问者可自行翻阅,哪怕简单百度一下也行,不必武断指责作者洗白钱氏什么的,因为完全没道理。
另历史上乾隆组织了对钱谦益的官方抨击,亲自将钱定为与洪承畴并列的贰臣,下旨禁绝钱氏著作,甚至与钱同期有交往的人著作中有关钱的相关文字“亦在禁绝之列!”
水太凉便出自这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