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

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2/2)

目录

陈璘在南衙,他还真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他犹豫了下才说道:“江苏葛氏被抄家,是因为葛氏通倭,而不是佣奴葛成杀人。”

葛成杀人那是葛成的罪责,指使的罪名也有定文,顶多把葛氏家主拉来斩首示众,这完全到不了抄家的地步,而且这种指使的罪名,很难定罪,就在于证据难以搜集,葛成一个织工,他见不到葛氏家主,都是葛氏的‘家人’传达命令。

所以这种案子,最是难以追溯源头。

但是葛氏被抄家的罪名是通倭,这才是骆秉良立刻前往抄家的根本原因。

因为葛成信誓旦旦的说,他见到了倭人购买了葛氏出产的丝绸棉布等物。倭人非常好确认,他们的发型是中间刮干净还留下一小撮,走到哪里都能被认出来。

葛成信誓旦旦的说,他看到了倭人,而且还有其他人一起作证,稍微走访询问,就坐实了通倭的罪名。

这也是俞大猷希望能够设立巡检司的原因,缉私防倭。

朱翊钧眉头紧皱的问道:“只是做生意的话,骆秉良也不会抄家才对,携怨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

稽税房成立,缇骑负责督税,没有想的那么简单,骆秉良做事也不会全无规矩,否则风力舆论能把骆秉良吃的干干净净。

大明通倭是一个重罪,但也不是说不论任何事,只要和倭寇沾上了边,就算是通倭。

室町幕府还是大明册封的倭国国王,嘉靖年间倭人争贡才下旨停止倭人朝贡,在此之前,倭国每十年都朝贡一次,若是沾上边就算了,那大明朝廷才是最大的通倭。

大明在月港的明令是禁止商舶前往倭国通商,但其实每年从月港都会流入大量的倭银,倭国的白银是大明亟需之物,只是做买卖,一般不做处置。

陈璘斟酌了一番说道:“朝廷责令权豪之家交甲弩,苏州葛氏偷偷藏了起来,将这些甲弩一并售卖给了倭人。”

“该死。”朱翊钧听闻,嗤笑了一下,果然如此,要不然缇骑也不会如此大动干戈愣是要抄家了。

这是不稀奇,辽东副总兵赵完责督办甲胄军备,辽东北虏、建奴都有了大明的布面甲,上面还有大明工匠的铭文,只能说该死中的该死了。

朱翊钧和陈璘又聊了很久南衙的事儿,才示意缇骑们把船抬出去,运到天津卫,让陈璘回松江镇便是。

因为要见外官,今日的廷议顺延一日,皇帝今日没有御门听政,只有讲筵之事。

“先生如何看待孟子说善战者服上刑这句?”朱翊钧坐直了身子问道。

“彼时列国征战,礼崩乐坏,天下无仁义可言,故此言之。”张居正还是他讲学时候那个态度。

脱离任何时代背景去讨论言行,那都不是践履之实,都是强行附会,当时孟子是为了劝仁义,至于霸道,那会儿天下遍地都是霸道,还用孟子去详细谈论?

张居正稍微斟酌了一番说道:“陛下,臣有进言。”

“先生请讲。”朱翊钧点头说道。

张居正俯首说道:“《礼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臣为世宗肃皇帝实录总裁,查得嘉靖初年,世宗皇帝曾诏敕吏部,言:学政败坏糜烂,责成吏部,将天下提学官通行考察改黜,盖仅有存者。又诏礼部沙汰天下生员,不许附学过于廪增之数。”

“世宗皇帝旧章已废除,士习日敝,民伪日滋,陛下登极以来,止三年,吏部亦未见改黜提学官一人,实则积习日久,振蛊为艰。今之士习,凋敝已极,即按先朝故事,大加洗涤,亦岂为过?”

“臣请申明嘉靖初年旧章,整饬学政以振兴人才。”

整饬学政,这也是嘉靖新政的一部分,嘉靖初年,旁支入大宗的嘉靖皇帝也是想要做个好皇帝,做个明君,在张璁和桂萼的帮助下,也结结实实的做了二十年的明主,后来嘉靖怠政专心玄修,这些新政慢慢都荒废掉了。

朱翊钧登基三年以来,大明吏部没有罢免过一个提学官,也没有清汰天下生员,这学政败坏,积弊已久。

“先生有何良方?”小皇帝问策辅臣。

“臣有《整饬学政疏》一本。”张居正翻动着自己的袖子,拿出了一本奏疏来,哪怕是没有崇正书院的事儿,张居正也要上奏说这个学政的事儿,尤其是这所谓的良知正学,哪怕是搞一点孔孟之道,也比搞良知要强,崇正之学,要是搞知行合一,张居正一万个赞同,可关键是只有知,没有行。

朱翊钧认真的看完了奏疏,这本奏疏真的很长很长。

张居正首先阐述了学政对于国朝的意义,为国朝养士之根本;明确的指出了学政败坏的恶果,博誉于一时,抗朝廷明诏,不敢违私门请托;严厉批评了如今学政的败坏,为公开幸门,明招请托;引用了嘉靖初年整饬学政的条款,题准事例,逐款开列分析其中的利弊;

结合考成法提出了当下考察改黜提学官、学校筹办、人才遴选、清汰生员等十八条整饬学政新政。

这十八条,每一条都是张居正为了整饬学政的殚精竭虑。

“先生大才啊,这本奏疏,还有杨太宰之名?”朱翊钧看完了奏疏,只能佩服张居正的谋划,真的是滴水不漏,他已经说明了,要举当以渐,绝不是操之过急。

杨博已经走了半年了,张居正这个时候才掏出这本奏疏来,显然不是为了夺杨博的功劳,而是因为彼时时机不成熟。

张居正俯首说道:“臣和杨太宰曾经多次就整饬学政沟通,承杨太宰不弃,臣略有所成,只是当时政令阻塞,不能成行。”

杨博是个君子还是小人,就像嘉靖皇帝是个明君还是昏君一样,都是对立而统一的存在。

“先生要加一个算学进去?”朱翊钧察觉到了十八条里的盲点,颇为惊喜的问道。

张居正点头说道:“陛下要稽税房、稽税局查账稽税,户部要盘账、整理国税度支,南衙、浙江、福建、江西、两广要清丈,这都需要算学的人才,现在勉强够用,但是日后就说不清了,自然要培养。”

“度数旁通乃是国之大计,自然要加一门算学进去。”

“万历五年春闱不考,但是到了万历八年就一定要考算学了。”

朱翊钧对加算学极为赞成,但有些担忧的说道:“好好好,加一门算学好啊,就怕到时候科臣又要喋喋不休,说先生为自己孩子科举铺路,专设算学。”

“那就让两个孩子万历五年中式就是。”张居正颇为诚恳的说道。

朱翊钧眉头一皱说道:“科举为国选士,可是众目睽睽,操纵科举之事,先生可做不得。”

“他们好好考就能中式。”张居正却是信心十足,他的孩子他很清楚,学业极好,上次是张居正特意交待不要考中,为了推行政令,委屈了两个孩子。

张居正从实力的角度出发,他不用操纵科举,两个孩子也能中式。

朱翊钧拿起了朱笔,奋笔疾书之后,开口说道:“先生所奏,倶深切时弊,鞭辟入里,所开条款,条条切实可行,着各部遵行,若仍有违怠旷职者,吏部、都察院务要指实考察奏黜,不许徇情,若有姑息徇私,一并处置。”

“下章礼部、吏部部议。”

张居正俯首说道:“臣谢陛下隆恩。”

陆光祖回京,那可是一片骂人,人人都说陆光祖是缙绅叛徒,为了起复狼子野心,若不是他在崇正学院的集会上,振臂高呼,群情激奋之下,葛氏也不会做了这个出头鸟。

现在好了,骆秉良在南衙的名声已经不是恶臭可以形容了,动不动就抄家灭户,着实是可恶至极,但是又毫无办法,无论是昆山顾氏,还是江苏葛氏,那都是历历有据,办的案子,都是铁案,不是污蔑,就只能叫嚣几句鱼肉缙绅,不了了之。

在隆庆年间,鱼肉缙绅还是个罪名,到了万历年间,因为清丈、清理侵占、还田等事儿,鱼肉缙绅已经不是罪名了。

不鱼肉缙绅,缙绅就要鱼肉朝廷了。

这陆光祖刚回京,弹劾他的奏疏,就如同雪花般飘进了文渊阁内,这些弹劾的奏疏,统一被吕调阳贴了空白的浮票,朱翊钧都画了个叉号,任由言官制造风力舆论,却是一言不发。

朱翊钧在等,在等科道言官跑到承天门前磕头,彼时朝天阙,朱翊钧耐着性子解释了,若是这次还要闹腾,那缇骑的板子,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平时上奏朱翊钧可以耐心解释,朝天阙那就是破坏规则,是逼宫。

日上三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葛守礼、海瑞,掌翰林院事王锡爵、掌国子监事王家屏、范应期等人齐聚在了全晋会馆之内。

葛守礼平静的说道:“我看好都察院的御史们,王学士定要看好翰林院,王家屏、范应期你二人看好国子监,但凡是有一个人跑去皇极门磕头,咱们全都引咎致仕好了。”

王家屏还以为葛守礼叫他们来是商量联袂朝天阙之事,可是一听居然是要把所有人看好不得擅动,疑惑的问道:“这可是夺情起复,忘亲贪位者诋臣也,上干天怒,俱获重谴之事。”

“胡说八道,哪个夺情起复的事儿,获得天谴了?瞎说什么呢。”葛守礼立刻训斥道:“你盘算下,国初从阁臣到廷臣,一体夺情,最长的也不过给了六个月的假期处理丧事,哪个明公夺情起复的被天谴了?”

范应期还真的认真盘算了一番,摇头说道:“那倒没有,但事关纲常人纪、士君子立身大节,而可苟焉!”

“你非要找死是吧,伱去,你去!快快快。”葛守礼也不再废话,挥手让范应期去朝天阙,去皇极门前磕头去!

范应期赶忙说道:“葛公教我,为何这事不能前往?”

葛守礼靠在椅背上,无奈的摇头说道:“唉,咱们这个陛下哪哪都好,看着挺明媚的仁君典范,就是这心思…太重了。”

葛守礼幸亏嘴上有把门,没把心里话说出来,他就没有见过这么阴险的皇帝!

“葛公何不明言?”范应期满是疑惑。

感谢“西南第一山”的1000点打赏,感谢支持和认可,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