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

第二百四十八章 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1/2)

目录

白银、黄金,或者是金钱利益,是万恶之源,这在东西方都有明确的论断,所以聚敛兴利是国之大害,就连聚敛臣工王崇古都这么的坚定认为,他是个聚敛行礼的佞臣,只不过是因为朝廷需要,他不得不这么做。

金钱是万恶之源,是随着货币化的进程,必然出现的结果,金钱似乎逐渐成为了衡量万物的标准。

亲情、友情、爱情、忠诚、荣誉、信仰,没有不是金钱可以改变的,从而诞生出了一种谬误,那就是,人之所以忠诚,只是背叛的筹码不够而已。

张四维和王崇古威逼利诱,督办宣大长城鼎建案中的主事李乐,李乐明明已经接受了筹码,但是李乐最终还是去了全楚会馆,因为相比较张四维,张居正显得更加可怕。

让李乐背叛张居正的筹码,还是不够,李乐很清楚,张四维一定会卸磨杀驴,那李乐必死无疑,而且是耻辱的死去。

在基本的认知中,有些东西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但货币化的进程,金钱似乎真的可以衡量万物。

比如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在货币化后,只需要用少量的白银,就可以换取他人的劳动时间,对于势要豪右而言,久病床前真的没有孝子吗?病再久,老人家的床前,也都是孝子。

这就是泰西的教会和大明的儒教,视金钱为原罪,万恶的根本原因。

因为在金钱面前,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标注价格,那么教会和儒家塑造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金钱面前变得脆弱不堪,甚至变得模糊,存在的基础消失了,它们自然不复存在了。

“绕开关隘作战,可以视为军事冒险,而任何的军事冒险,都是将大明国运放到赌桌上赌。”

戚继光又讲了几个案例,比如魏灭蜀,邓艾就绕开了剑门关,取阴平小道,灭亡蜀国。

更加简明扼要,就是不拔外塔去对方野区逛街。

上一次动武,密云总兵汤克宽的阵亡,震惊朝野,这可是大明朝万历以来,第一个阵亡的总兵,汤克宽的阵亡意味着:大明不是战无不胜的,只要是战争就有输赢,赢了固然极好,可是输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万一北虏再次入寇京畿,皇帝又如何交待?

“如此。”朱翊钧点头说道。

谭纶也有一本,是复套,俞大猷手里也有一本,是大明水师,殷正茂也有一本是铸钱,海瑞也有一本,是治安疏。

而这座城池阻敌的时间,能给大明更多的反应时间来组织防御。

“是课业没完成,还顶撞了侍讲学士。”朱翊钧面色平静的说道:“镠儿已经收敛很多了,朕很是欣慰,至少他不再苛责下人了,这再闹出宫变来,岂不是笑话?”

土地作为大明最大的生产资料,即便是不能种地,也可以放牧,还有林木资源、煤炭等等,大宁卫刨除掉盈利的桃吐山,其他的地方,即便是仅仅放羊,就可以自负盈亏了,就是精算,也不能说大宁卫入不敷出。

“三年后,哲别攻破宣府和居庸关,从此以后,金国则完全处于成吉思汗的铁蹄之下了。”

朱翊钧对教育、约束朱翊镠也不期待一次就能纠正。

所以,太子未能出生、成丁之前,朱翊镠还必须得成才。

“臣遵旨。”冯保再次俯首领命。

其实王夭灼很聪明,甚至帮助冯保找出了不少的内鬼,皇帝大婚,皇后的位置是各方势力都想要争抢的点,比如有一次王夭灼就收到了一个奇怪的召见,一个小黄门说太后让她去慈庆宫,从宝岐司到慈庆宫,要么穿过中轴线的工地,要么走外城,王夭灼走了两步就察觉到这个小黄门面生,顺从的走了两步,拔腿就跑。

这话,没人敢接。

就像今天,她给了王夭灼数不尽的财物,明日,她也能要了王夭灼的命。

修城,朱翊钧以为会比较简单,但是万万没料到,做起来非常的困难,首先督办的人选,就是选了又选,最后谁提议谁办事的准则,就到了周良寅的手里。

“不行。”陈太后一听,立刻表示了反对,张居正的一切官职都辞去了,但他还是太傅,作为皇帝的老师,教育潞王,潞王容易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来,哪怕是潞王没有这种心思,有些大臣们,也会生出些古怪的心思来。

朱翊钧摸出了朱笔,在侯于赵的奏疏上批准下章内阁准备修城之事。

戚继光这是早有准备,来偷袭他这个十五岁的小皇帝,心心念念了这么多年,就等着朝中有这种风力,戚继光点的位置,在堪舆图上叫热河,就是后世承德的位置。

“娘亲,弟弟最近又不听话了吗?”朱翊钧看着李太后,问起了朱翊镠的教育问题,朱翊镠作为当下实质性的太子,实在是有些烂泥扶不上墙,上次朱翊钧已经打过一次了,但是最近朱翊镠又开始了他的叛逆。

“啊,这后世笔杆子们,要怒斥朕为了黄金修建了城池,随他们说去吧,下章工部督造便是。”朱翊钧笑着说道。

所以,在热河建城,战略意义重大,而这次从大宁卫进军全宁卫,即便是无法驱赶土蛮汗,如果这座城池建设妥当,也能令北古口的防务变得轻松简单。

只不过这次的叛逆温和多了,朱翊镠用不写作业抗争。

“臣在隆庆二年,就曾上奏言觅塞外良地营建营堡坚城,一、可训练骑兵;二、可与北古口互为犄角;三,进可攻退可守一如今日之大宁卫。”戚继光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早就比侯于赵早了近十年提出了这个提议。

“娘亲,朕倒是有个想法,不如把朱翊镠送到西山宜城伯府,先生闲着也是闲着。”

“嗯。”李太后略显头疼的说道,她很心疼儿子,大儿子是皇帝心疼不得,二儿子身上就倾注了太多的爱,这些爱就是宠溺,在朱翊镠身上,慈母多败儿这句谶言,展现的淋漓尽致。

戚继光真的很感谢皇帝,万历年间作战,从来没人督战催促,朱翊钧去信,也是作为弟子,汇报自己的习武进度,偶尔唠叨朝堂,从不催促戚继光,也不指挥。

“比如靖难之役,洪武三十四年冬,成祖文皇帝挥师南下,也是一路未曾攻破坚城,三十四年冬,至直沽镇,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卫,而后行军至沧州,一路绕开了德州、临清,直扑东昌府,次年二月,直扑徐州,攻破徐州渡河后,灵璧之战后,成祖文皇帝大业已成。”

王夭灼低声说道:“臣妾的意思是,给陛下拿去理财啊,坐吃山空立地吃陷,还不如给陛下,每年计利,也好过无源之水。”

戚继光十分肯定的说道:“绕开关隘,其实也有这种打法。”

“为何一直没建呢?”朱翊钧看完了戚继光的奏疏,奏疏上就只有一个红色的×,虽然这个×已经褪色了,但是格外的刺眼。

举头三尺有神明,但是天生贵人哪来的恭敬之心,对天地、道义之事,根本没有任何的敬畏。

关隘是周围几百里范围的路都不好走,自然而然的形成关隘。

“那就送去吧。”朱翊钧站了起来,微微欠了欠身子说道:“母亲,娘亲,孩儿告退。”

李太后的这种宠溺,加剧了朱翊镠的胡闹,李太后其实也知道不对,但是孩子没有爹,这严父角色的缺失,导致了朱翊镠野蛮生长,李太后肯承认朱翊镠胡闹,就是让长兄如父的朱翊钧去约束了。

“宦官喜宁破紫荆关,宦官难道还能换个主子不成?”朱翊钧把戚继光想说,但是没说出来的话讲了出来。

张居正的丁忧致仕的风波,短暂的平静了下来,朝政在逐渐恢复运转,穷兵黩武的皇帝,还要对全宁卫动武,反对穷兵黩武的风力在酝酿,邸报上无数的笔正,在对动武提出质疑。

侯于赵的想法是基于大宁卫的成功经验,但是大宁卫距离北古口距离又过于遥远,所以,另选一地建城,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你若是足够强,自然可以千里奔袭,如果不够强,还是老老实实的敲掉一个关隘是一个,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朱翊镠不读书,李太后就觉得是教书学士的问题,朱翊镠苛责下人,李太后就认为是下人做得不对,朱翊镠胡作非为,李太后就认为是下人蛊惑。

大部分人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体系公序良俗,大部分人认同的价值观,在货币化的进程中沦丧,爱、责任、荣誉等等无价的东西,是道德的基础,而天下无穷万物的货币化,导致了道德的模糊。

喜宁到底是瓦剌太师也先派出去的,还是堡宗派出去的?显然,大明的臣子们也都非常清楚,宦官是没办法换主人的,堡宗自己亲自到宣府、到大同、到京师叩门的事儿,被堡宗的亲儿子明宪宗记录的明明白白。

反对者说的很有道理,塞外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建这样一个城池,必然要强军镇守,建好建,养难养。

朱翊钧能明白这个道理,王夭灼也能明白,少年的苦难让王夭灼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关切,太后的关切是建立在王夭灼不会背叛的基础上,王夭灼不会背弃,死都不会背弃。

李太后不懂朝政,但是她很清楚,张居正和皇帝要走的路,非常非常的艰难,成了,大明获利,不成则皇帝身死道消。

戚继光将手中的长杆点在了一个位置,笑着说道:“陛下,这里四通八达,易守难攻。”

“想什么呢?”朱翊钧看着王夭灼惊慌失措的模样,笑着问道。

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抵抗意志,只要还有抵抗意志,绕开关隘、城池的做法,都是极为愚蠢的军事冒险。

这王夭灼,也是小小年纪一把年纪,精明的很,知道大明朝最擅长理财的不是户部尚书王国光,而是大明皇帝朱翊钧,就一个羊毛生意,皇帝折腾出了多少花样来,回报率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是的,没人。

“你不是还要到皇叔那儿学乐理吗?去吧,朕去京营。”朱翊钧停下,是走到了岔路口,他要去京营,而王夭灼要去格物院上音乐课。

“修!”

“条件很多,其实归根到底就一个,敌人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意志,就可以长驱直入了,但凡是敌人仍有抵抗意志,则不能成行。”戚继光没有拆分开来一二三点,而是选择了直接总结。

关隘截断的是粮道辎重。

堡宗简直是大明皇帝的地板砖的存在。

戚继光仍然要讲解戎事,戚继光不是要把陛下培养成用兵如神的猛人,而是培养成一个可以看得懂塘报的君王,这些军将为何在前线会这么做,陛下得看得明白,才不会被蒙蔽。

戚继光判断也先是心急了,因为成吉思汗就干过一次,绕开关隘作战,是一种很冒险的行为,强如成吉思汗,都不敢冒险的事儿,也先选择了冒险,土木堡的大胜,也遮蔽了也先的双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