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三百三十九章 根深蒂固的软弱,习以为常的妥协

第三百三十九章 根深蒂固的软弱,习以为常的妥协(1/2)

目录

朱翊钧的身上有着十分鲜明的戚继光弟子特征,他的腰刀为六尺五寸的戚家腰刀,他的刀法名叫辛酉刀法,是戚继光在嘉靖三十九年所著成,隆庆二年戚继光北上后,对这个刀法进行了改良,朱翊钧一张二尺的长枪法名叫二十四式六合金枪法。

这些特征非常的鲜明,习武的人,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朱翊钧的来历,只需要一眼,各家的起手式,各有不同,就像是中分、背带裤,就可以知道谁在说谁一样的特征鲜明。

陈大壮,在美人、银两、和腰刀之间,选择了朱翊钧使用过的腰刀,是因为陈大壮真的相信大明皇帝,当初凌云翼给了陈大壮手刃仇敌的机会,为了不给凌云翼找更多的麻烦,陈大壮选择相信了皇帝,皇帝选择了犬决陈大壮的灭门仇人。

换个皇帝,陈大壮或许会选择美人、银两,陈大壮能够感受到皇帝陛下身上鲜明的特征,他选择了佩刀,建功立业。

“赏!”朱翊钧非常满意陈大壮的选择,皇帝因为身份的原因,不能亲自奔赴倭国杀倭寇,那就让陈大壮拿着他的武器,代替他去杀人就是。

“臣谢陛下隆恩。”陈大壮拿走了佩刀。

朱翊钧十分确信的说道:“日后替朕在战场上多杀几个倭寇,朕去不了,有劳大壮了。”

“臣遵旨!”陈大壮再次俯首领命,开始详细讲解抓捕的过程,山田有信真的跑不了,因为对山田有信的抓捕,是天罗地网,山田有信就是变成海里的鱼,也要把他给逮出来。

当大明皇帝的意志点名要某个具体的人死的时候,这个具体的人,哪怕是在天涯海角,都会被抓到。

这年代,依旧是一个人口流动性极低的年代,陌生人出现,不用第二天,整个村子都知道这里有了异乡人。

陈大壮拿着天子佩刀离开了文华殿内,他还要在京师停留三日,而后带着朝廷的圣旨和恩赏,回到长崎。

大明的兵部、户部开始研究恩赏,陈璘的封伯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这一仗打的着实是漂亮,大明水师枕戈待旦,花了那么多的银子,没白花,训练有序的水师,给了倭国一点天朝上国的震撼。

陈璘被封为了首里伯,就是琉球的都城首里城,赐下了世券,世袭罔替。

而长崎总督府本身就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益者,而这一次大捷,一应大小官员,都得到了朝廷的恩赏,尤其是徐渭和孙克毅二人,被朝廷恩荫了世袭的百户。

而长崎总督府的辖区骤然扩大到现在的规模,立刻缺少人才,长崎总督府愿意提供丰厚的报酬,但是没有治理人才愿意前往,也是一个现实而且十分客观的问题。

大明对势要豪右流放之地,从大鲜卑山山道的应昌,到吕宋的棉兰老岛,又多了一个长崎总督府。

海瑞出身海南琼州,这件事是海瑞提醒皇帝的,大明的流放,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王化,比如唐宋持之以恒的向琼州流放,终于在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二年,开花结果。

丘濬在景泰二年,成为了大明的进士,这代表兴文教化之功。

廷议在紧锣密鼓的制定着各种恩赏,兵部尚书谭纶整个过程,都是兴高采烈,谭纶、戚继光、俞大猷,都是在平倭之中,脱颖而出的人,他们对于平倭举双手赞成。

“陛下,三娘子上了封奏疏。”王崇古从袖子里抖出一本奏疏来,递给了冯保,冯保送到月台御前。

朱翊钧看完之后,用力的吐了口浊气说道:“好好好,忠顺夫人,有恭顺之心,很好。”

再不懂揣测陛下圣意的人,也听出来了,陛下心情真的很好。

三娘子的奏疏说了一件事,那就是三娘子在下次朝贡的时候,会带着一批特殊的俘虏,交还给大明,而这批特殊的俘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墩台远侯夜不收。

大明的墩台远侯,夜不收哨,这些个斥候,从事着刺探敌情、查探水文地理、秋天放火的危险工作,以确保朝廷知晓草原部落的动静。

刺探敌情是需要深入虏营的,而这个过程往往十分的凶险。

俺答汗一共抓着十七个墩台远侯,就像当初的苏武牧羊,匈奴的单于一直希望劝降苏武,以此来证明自己更得人心,俺答汗也一直在劝降这些墩台远侯,而最长羁押时间,超过了十三年。

俺答汗失败了,这十七个墩台远侯,都没有成为敌人的鹰犬和走狗。

而这一次三娘子打算在来年朝贡的时候,把这些俘虏,全都送到大明来,这也是在算是在应昌签订条约,汉人事归汉人管这一具体条文的实践。

三娘子把持着政权,也把持着财权,但是她唯独没有把持戎事,俺答汗自始至终都是军权的唯一掌控者,掌握了军权就掌握了掀桌子的能力,大明的军队是国朝的压舱石,草原更是如此。

一条大船失去了压舱石,一定会翻船,但只有压舱石也不能前行。

三娘子并没有付出太多的代价,她劝说成功,俺答汗肯把人交出来,因为三娘子需要一份礼物,让大明皇帝、大明朝廷能够心动的礼物。

俺答汗上次派了两个万人队进攻了应昌,让大明和大明金国之间的关系跌入了冰点,需要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让大明满意。

显然,这十七名历尽磨难的墩台远侯,非常合适。

张居正看完了奏疏,眉头稍蹙,而后慢慢的舒展开来,他笑着说道:“大司寇有心了。”

“哦?”朱翊钧看向了王崇古,张居正从来不会空穴来风。

王崇古看着张居正就略显无奈,活着的张居正真的是洞若观火,这奏疏里一个字都没有提到他王崇古,结果还是被张居正给看了出来,他俯首说道:“三娘子书信询问臣该拿些什么,臣就给参谋了下意见。”

“先生又是怎么看出来的?”朱翊钧大感惊奇的问道。

张居正笑着说道:“三娘子是大明金国的摄政夫人,吃肉的人,是不会看到吃草的人,三娘子是不会想到,这些墩台远侯,陛下会如此看重。”

就算是让三娘子侍寝三个月,三娘子也决计不会想到,大明皇帝会在意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远在边方的墩台远侯,会在陛下心中如此的重要。

一定是有人帮三娘子出了出主意,这个人物,自然是拿出奏疏的王崇古了。

“先生厉害。”朱翊钧由衷的说道,皇帝发现,张居正思考问题,最喜欢的做法,就是换位思考,把自己换成那个人,去思考问题。

这一种可怕的天赋,导致张居正在朝堂上,有一种洞若观火的敏锐,仿佛托塔李天王手里的照妖镜,妖魔鬼怪,无处遁形。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三娘子能不能提前来?啊,她不来也没关系,把墩台远侯送来就行,王次辅,咱们的墩台远侯回家,到底要付出怎么样的代价呢?”朱翊钧的面色极为凝重,三娘子只要不开太过分的条件,都是可以答应的。

这和朱翊钧过往的态度完全不同,朱翊钧这个皇帝当的,爹味儿十足,给你的,你必须要,不给你的,伱不能讨,这次是可以商量条件,甚至可以做出一些让步的。

“羊毛生意的顺畅。”王崇古并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了三娘子的需求,羊毛生意是财权,也是三娘子控制诸部的最好手段,而三娘子希望可以保证羊毛生意稳定。

王崇古进一步补充说道:“三娘子说,对于草原人而言,养多一些羊,是长生天的恩赐,刚出生的孩子能够熬过寒冷的冬天,而陛下就是长生天在人间的使者,将希望和生存带到了草原之上。”

草原苦寒,能多养羊,就多几分过冬的底气,可是草原必须要养马,否则会被敌人吞并,会没有足够的生活所需要的资财。

“很好,俺答汗是有福气的。”朱翊钧再次感慨俺答汗的幸运,有这么个夫人在,大明和北虏的穷民苦力们,都能喘一口气,好好的活着,而不是为了首领的野心,把命丢到无人问津的角落。

“朕内帑还有五十二万银,给毛呢官厂扩产吧,这件事还是交给王次辅督办。”朱翊钧决定对毛呢官厂扩产,来告诉三娘子,只要墩台远侯能够顺利回家,羊毛生意,没有问题。

王崇古极为委婉的说道:“陛下,毛呢官厂账上还有钱,而且很多。”

精纺毛呢,大帛币生意的故事里,就有一个草原的水草有限,供养的羊毛数量有限,帛币的数量,就不能无故超发多发滥发,就是朝廷想要多发,草原也没有那么多的羊,所以帛币的价值会随着白银的涌入,价格动态稳定。

毛呢官厂受限于原料的供应,扩产从来不是无序的,需要按照羊毛的供应量,才不断的调整。

陛下就是给150万银,草原没有足够的羊毛提供,也没有什么作用。

“那王次辅告知忠顺夫人,朕对墩台远侯回家之事,十分的在意。”朱翊钧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大司马,南海子的墩台远侯家眷安置,修缮一番,把各墩台的夜不收家眷接到南城,大宗伯,在南城兴文教,多安排几间书社学堂。”

“臣等遵旨。”谭纶、马自强俯首领命。

大兴县南海子安置墩台远侯的家眷,这件事从景泰二年就有,时光荏苒,随着兴文匽武的大势之下,这个安置的地方已经是杂草荒芜,万历富国强兵以来,南城开始重新启用,这一次的扩建,是皇帝自掏腰包,拿出了一个先帝皇陵的预算,扩建南城。

五十二万两银子,是大明皇帝的私房钱,是从内帑出钱。

“臣有疑虑。”王崇古面色不忍的说道:“臣恐流言蜚语。”

“大司寇多虑了。”万士和却连连摆手说道:“大司寇不必忧虑,贱儒而已。”

“贱儒是什么样的呢?是既对现状不满,又无力改变、恐惧改变,但凡是稍有改变,就惊惧万分。”

“既反对权威人物,又希望出一个圣人能够想出一套完美无瑕的解决办法,解决现存的种种矛盾,而后这个圣人能够把所有矛盾解决后,不要名利,自觉的、悄无声息的离开。”

“既对变法的艰难退避三舍,又对变法的成果垂涎欲滴,既对自我之上的权贵恨得咬牙切齿,又对自我之下的小民穷凶极恶。”

“既对身边的肉食者的面目一清二楚,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又对过去的肉食者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贱儒这辈子能做成的事儿,也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因为自己咬不碎,永远的冠冕堂皇,永远的阳春白雪,永远的只想坐享其成,永远只知道站在高处,对着别人指指点点,目光却看不到自己。”

“贱儒的骨头都是软的,根深蒂固的软弱,习以为常的妥协,这样的贱儒,为何要畏惧?”

万士和的语调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强,他一开口就没停下,直到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才端起了桌上的茶杯,喝了口水,仍然一脸气冲冲的模样。

“万太宰别说了,别说了,这越听越像是在照镜子。”马自强给万士和续了一杯茶,六部尚书,只有他马自强有点心虚,这一句又一句,就像是在对着他骂一样。

有人看笑话,有人照镜子。

马自强成为礼部尚书,有一个功劳,是为陛下刻录了《四书直解》和《帝鉴图说》,虽然作者是他和张居正两个人合作,可马自强知道,他就是拿来刻录了一份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