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第四十五章 知青纷纷把家还

第四十五章 知青纷纷把家还(2/2)

目录

三十名知青迅速的列成两队,迎着冷冽的寒风,昂首挺胸,表情肃穆,踩着整齐的步伐,向着目标进发。

丁惠明扛着一面皱巴巴的大旗,昂首阔步的走在前方,如果忽略掉他那时不时发颤的身躯,那就更好了。

站台上人来人往,大家对这群步伐整齐的队伍纷纷投以好奇的目光,直到看到旗子上写的字迹方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他们啊!

旗子上写着十三个大字,‘云省农垦知青首批赴京请愿团’!

一路上,丁惠明他们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云省知青请愿团来四九城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全城。

本地居民、知青家长以及回来过节的知青,不约而同地赶到广场声援他们,各种食品、饮料和御寒衣物迅速的堆成了小山。

丁惠明看到这么多人声援他们,心头愈发的火热,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愈发坚信,他们这次一定能够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兄弟姐妹带回一个好的结果。

上面并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两天后,就有重量级人物接见了他们。

经过大半个月的时间,问题终于暂时得到了解决,首长语重心长的回复他们,上面已经派了专门的调查组赶到西纳。

云省的知青们得知这一消息,矛盾已经平复下去了,他们相信,四十条里的不公正条款一定能够改变的。

谁知,地方却出了一记昏招,他们派出了一个调查组,自称是上面来的。

发现受骗的知青们愤怒至极,此举进一步的激化了矛盾,以致于知青指挥部喊出了更加激进的口号。

‘不回城,毋宁死!’

同时,通电省W和ZY,如果真正的调查组不来,他们就举行规模空前的千人大绝食。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上面,那位老人在私底下说道,我们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后来,在ZY调查组的协调下,这件事得到了解决,官方批准了知青办提出的‘六条’办法报告。

该办法放宽了知青返城的条件,提供了病退、困退、城镇职工退休可以让身处农场的子女顶替,参均的复员后可以回城等等,一共六条渠道。

至此,知青返城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随着‘六条’办法的实行,这阵飓风在短短的几周时间内,迅速的吹遍了大江南北,无数身处边疆农村的知青纷纷闻风而动,知青们要求返城的申请表如雪花一般飞到当地的知青办。

其实,云省知青请愿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早在78年年初的时候,各地国营农场办理病退、困退的风气就开始不断蔓延。

那些稍微有点门路的大多都离开了农场,真正留下来的最老实的那一批人,他们大多都是普通工农子女,没有渠道。

直到‘四十条’发布,他们的‘知青’身份变成了青年职工,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回城渠道彻底被堵死。

知青返城就犹如钱塘江大潮,浩浩汤汤,势不可挡,丁惠明他们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即便没有云省‘丁惠明’们,也会有新省、黑省、蒙省的‘丁惠明’们站出来。

浩浩荡荡的知青返城大潮汹涌而起,期间上演的悲欢离合难以言表。

几百万回城的知青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各地知青办的领导简直是头大如斗,知青返城总要吃饭的,但是一时间哪能安排得了那么多的知青。

总不能盲目的让工厂招生吧,知青办的负责人倒是想这么做,但是人家大企业地方管不到,小企业又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岗位。

幸好在返城大潮开启前,上面发来了一份指导文件,其中记录了好几种经验,最好用的莫过于‘大碗茶’模式了。

茶摊的成本低,利润可观,一个茶摊平均可以吸纳4-5个劳动力,如果用得好的话,绝对是一个‘大杀器’。

不过,文件上也写明了,大碗茶模式在初期的效果极好,但是一年过后,茶摊上的职工就会有所懈怠,工作积极性会逐步减低。

最后一行的建议如是写道:不建议盲目跟风,请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相机决定茶摊数量。

大碗茶模式在四九城已经实行了近两年的时间,其中的利弊分析的明明白白,下面的人也不是傻子,既然上面这么说了,那么他们肯定不能大肆开设茶摊。

四九城,某部。

杨崇喜再一次的向上级提交了放开‘个体户’的建议,去年他在知青工作大会上的建议,最终并没有被采纳。

不过,他的冒险也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起码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与思考,最近这段时间,有不少人私底下找到他,和他探讨这个问题。

发往各地知青办的指导文件中,大碗茶模式就是由杨崇喜主动建议的,在建言的同时,他也把李杰的名字给报了上去。

杨崇喜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件事,现在的风气越来越开放,之前的那些顾虑,现在都不是顾虑了,是时候给那个小子正名了。

就这样,‘韩春明’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高层的视线之内。

去年年底的会议上,高层已经达成了共识,未来的工作重心肯定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开放。

但是,现在的干部队伍中,老龄化的现象非常严重,亟需补充新鲜血液。

一个在两年前就能看出症结所在,而且还能提出解决办法的年轻人,值得他们去关注。

或许,他会在未来大放异彩,或许,也有可能泯然众人。

不论怎样,‘韩春明’这个名字总归是在某些人的心里留下了印象。

半个月后,杨崇喜提交上去的报告得到了回复,经过研究决定,他的建议被部分采纳了。

鉴于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可以有限度的开放‘个体经济’,必须严格把控审核,行业也仅限于修车、裁缝、黑白铁加工等服务业和手工业。

(黑白铁是民间小作坊对加工普通铁块和镀锌铁板东西的叫法。)

虽然口子放开的非常小,但是杨崇喜对这个结果已经非常满意了。

万事开头难,有一便有二,这个口子肯定会越来越大的,迟早有一天,个体户的限制会被放开的。

杨崇喜开心之余,也不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杰,在他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一个电话打到了杨建华的学校,吩咐儿子去把这个喜讯告诉李杰。

第二天,李杰便从杨建华的口中得知了这一消息,他知道这件事也是非常的开心。

既然政策开始慢慢放开了,他筹备许久的海博翻译社也可以正是走向舞台了,不过,李杰没有立马行动。

毕竟现在文件还没下来呢,再怎么说,也得等上个把月的时间,等到第一家个体户出现了之后,再去办也不迟。

——————

PS:不好分段,就两章合一章发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