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艳阳天下 > 一 寻寻觅觅找线索

一 寻寻觅觅找线索(2/2)

目录

那我就放心了。他高兴地说。

汽车开了不到半个小时,便到了公路边的一个村子里。

村子建在公路两旁,蓝色的砖窑,红色的平房,还有为数不多的小二楼,整齐地排列在公路两旁。青灰色的水泥路,一条条地通到各家的门口。家家户户的院子特别大,房前屋后,栽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有桃树,杏树,樱桃树,李子树。还有一架架的葡萄树,把院子里装点得郁郁葱葱,满眼都是绿色。

整个村子非常安静,仿佛进入了一个无人的世界。也许现在正值春天,正是农忙季节,人们可能都在地里干活去了,但也听不见家禽家畜的鸣叫声,这令我非常奇怪。

我问马叔。他笑了笑说,这会儿谁还养那些东西?一是忙得顾不上,二是不卫生。有那些功夫,还不如多挣点钱买别人的呢。毓猪养鸡的,也是专门养的,别人都是买的他们的。

我忽然明白了,现在的农村跟过去是完全不一样了,分工越来越细,干什么就专门干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不少村子,只出产一种产品,被称作一村一品,完全是有道理的。而这种一村一品往往是自发的,只要有一家做得好其他人就会跟着去干;而政府有关部门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服务就行。

汽车停在一座红色大门面前。我们下了车,他掏出钥匙打开大门。

院子非常宽敞,一排三间平房,瓷砖贴面铝合金门窗,铮光发亮的玻璃,把我们的影子映得清清楚楚。

屋子的客厅很大,有两间卧室。正面墙壁上,端端正正地挂着习主席的像;南北两侧的墙上,张贴着主人公各种时期的照相:有黑白的,彩色的,有的已经发黄了。有他跟省地市领导人的合影,有获奖时佩戴着彩色绶带的照片,还有在外地参观学习的照片,以及在不同时期获得的奖状。有一张是全家福,看得出是儿子儿媳,以及他们的孩子和他在一起的照片。但看不到有女主人公,这使我很纳闷,怎么没有他的妻子呢?而在全家福的旁边,有一张年轻女人的照片,虽然只是黑白照,但完全可以看得出,她是那样漂亮:圆圆的脸庞,乌黑的头发,亮亮的眼睛,白皙的皮肤,显得很有气质。她是谁呢?他的女儿吗?怎么不在全家福的照片里边?难道是他的妻子吗?他能有这样漂亮的妻子?如果不是,那他的妻子哪去了?怎么全家福里面没有呢?

看着这些照片,完全可以想像得出,主人公对他的家庭是多么的重视,对自己的荣誉和尊严看得是多么重要。这是一个很注重自己修养的人。

屋子里的陈设简单而整洁。沙发对面,是一块50英寸的电视机。房子的侧面,有一个乳白色的大柜子,柜子旁边是一个书柜,隔着玻璃,看见里边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这令我非常困惑:一个农民居然还有书柜?隔着卧室的门看去,看见里边居然还放着一台台式电脑。可见主人公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我越发对他感到非常好奇,便试探着问,家里就您一个人吗?

就我一个,他说,孩子们都在城里,分家另过。我的妻子早就去世了,现在家里就我一个人。

哪个是你的妻子?她有照片吗?

就是她,他指了指那个黑白照片,那么漂亮而有气质,优雅得像电影明星一样的女人。

我吃惊地睁大了眼睛,真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女人竟是他的妻子。

那她原来是干什么的?有文化吗?

他的回答,一下提起了我的好奇心,我非常想知道,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她是逃难来到我们这里的,不是本地人,要比我小五六岁的。她可是我们村里当时文化最高的人,老三届的初中生。

难怪难怪,如果不是那个年代的问题,她可能早考上大学了,说不定现在还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了。

可是,她是怎么死的?怎么年轻轻的就死了?

我紧跟着问。

反正不是好死的,死得非常惨烈,我都没法想像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怎样的血腥和恐怖。不过,反正我也没有实际看见过,只是凭想像罢了。

他痛苦地摇了摇头,好像不堪回首。

看着他讳莫如深的样子,好像实在不愿意说下去,我也就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但完全可以想像,这个女人的命运是多么的悲惨,多么的让这个男人痛不欲生。

我实在不愿意触动他的痛点,只能尊重他的选择。但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对他的逐步了解,我是完全可以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的,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那你是什么文化呢?我赶紧换了一个话题问,以转移他痛苦的回忆。

他轻轻地摇着头说,没文化,一个文盲,没念过一天书。

听他这样一说,我就更加疑惑了。

那你怎么还有书柜和电脑?

我困惑地问道。

自学的,他说,自己没事了就慢慢地学。先从汉语拼音学起,慢慢地认个字,主要从《新华字典》里面学的字。学会了字看书就没有问题了,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读书;有了电脑还有电子书。电子书看书是非常方便的。

他说着,从茶几上拿起一本电子书递给我。那是亚马逊的电子书。我打开一看,大吃一惊,点开“我的图书馆”,里面有政治的,军事的,历史的,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书,总有好几十本,好多书连我也没看过。

这让我莫名惊诧,觉得我采访的不是一个农民,而是一个专家学者,而他居然没有上过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我坐在沙发里,慢慢品着他给我沏好的茶。虽然茶是上好的龙井茶,但我无论如何也品不出茶的滋味了,就像无论如何也搞不清现在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他怎么会有这么奇特的经历?一个穷愁潦倒的农民,一个在当时学历不算低的逃难的妻子,一个文盲却读了这么多的书的人;一个著名的窃贼,一个名闻遐迩的致富带头人,这些标签,怎么可以同时贴在一个人身上呢?这到底是为什么?他经历了什么?他的这些云山雾罩的经历,一下拉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决定暂时不走了,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和他交朋友,坚决要搞清楚他的人生过往,无论遇到多少个千难万险,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一定要让他开口说话。要让他把他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一点都不能有所遗漏。用一句大堂上常用话来说,一定要撬开他的嘴。不老实交代,绝不会放过他。

我相信我会有这样的力量和能耐的。因为我是记者,而且是农业记者,专门跟农民打交道的,不相信我不能让他把最真实的话说出来。我期待着,一切就看我的能耐了。

在我和他朝夕相处了几天之后,他也渐渐地了解了我。知道我是要认真地了解他的,从内心里而不是从表面上:我是真诚的,友好的。他用不着对我有戒心,有任何防备的必要。

在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我们拉灭了灯,早早地躺在床上,窗帘也没有拉。窗外的月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温柔地,悄无声息地,像一碗清柔的水,静静地泻在我们的面上,好像给我们各自的脸上镀了一层金膜。每个人都好像变成了一尊佛像,我们好像都被羽化了。被月光剪截了的树影,婆娑地映在窗户上,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剪影;屋子里安静得好像没有了生命,连空气也凝固了。只有挂在墙上的钟发出轻柔的“滴答”声,更增加了屋子的宁静。

他静静地躺着,眼睛望着屋顶,直直地盯着。似乎要把他的思绪,拉到遥远的几十年前,在历史的长河中,掬出其中的一掬水来,品一品,尝一尝,回味和咀嚼着其中的酸甜苦辣。重温早已逝去的岁月,拷问已经锈蚀了的灵魂,让早已平静如水的灵魂,重新激荡起波澜来。但他的声音,平稳而安闲,娓娓道来,平静如水,轻如羽毛。像一个沉静而浑厚的朗读者,用平稳的声音,朗读着一部鸿篇巨制,在告诉世人们一个不屈的灵魂,在怎样挣扎着,绝望着,也奋发着。经过了几十年的岁月,无论如何,终于挣扎和奋斗过来了。

我悄悄地打开了放在枕头边的录音机,机子悄无声息地运转着,准确无误地机械而刻板地,记录着一个人几十年的人生,让我莫名惊诧,叹为观止,浮想联翩,不能自已……

下边便是主人公,对自己几十年的人生之路,毫无保留地发自灵魂深处的畅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