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艳阳天下 > 三 狐疑难解观主角

三 狐疑难解观主角(2/2)

目录

我听着,还真的替我们的同行感到惭愧。不过,这个字的意思我是知道的。但好在不是我出了这样的问题,也不必在这个老人面前感到自责。所以说学习是终身的:不要以为我们从学校出来了,我们有了吓人的学历和文凭,我们就拥有了一切知识,我们就什么也知道了。

下午,他领着我到地里,一人拿了一个小铲子,提了一只塑料袋,去刨黄蒿苗。过了清明节,正是黄蒿苗生长的时机。田地的地畔地塄上,到处都长着绿油油的黄蒿苗。学名叫茵陈,既是蔬菜,又是中药,是保肝养肝去肝火的良药。气温虽然还有些微冷,但这种生命力极旺盛的草就迫不及待地生长出来了,给黄土地装点上了一抹绿色。

我们一会儿就刨了一大袋子。拿回来,坐在院子里的凳子上,一个一个地把根部掐掉,摘掉死叶子,再用清水淘洗。田园里的尘土非常多,清洗了四五遍,才把泥土洗净,黄蒿苗才显出翠绿的颜色来。

我问他要做什么菜,他说做黄蒿苗谷垒。

这谷垒是什么东西?我怎么没听说过?是哪两个字呀?

他说,就是傀儡,把人字边换成“饣”字旁,是一种最古老的饭菜,很多文献里面都有记载,但他们用的都是错别字,只有这两个字才是最准确的。

这更让我惊讶,我敢肯定,99%以上的人都不认识这两个字,怎么他这样一个号称文盲的人能知道呢?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字吗?还是他自己想像出来的,我表示深度的怀疑。

他看着我迷惑的脸色,笑了笑,从书柜里拿出一本书来,是一份厚厚的词典。淡黄色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大的字:《嵎州方言词典》。他把词典递给我说,这些字在这本字典里面都能查到,是我侄子编写的。他说我们的方言,经过他考证,就是古代的一种官方语言。他因为背字典都背出来嗜好了,就收集整理我们的本土方言,自编自写了这样一本书。甚至连排版包括封面设计,都是他自己做的。

我接过书,翻到封底,看到了搜集整理排版都是作者自己做的,甚至还有自造字这样的内容。

什么是自造字呢,我困惑地问他。

就是因为这些字太古老了,一般的字典里根本没有,甚至连电脑里也没有。电脑里最全的字库叫《字符映射表》,好多字也没有。他只能用造字程序自己来造,所以有很多字就是他自己造的。

这令我更加惊讶,难怪马吉平这样优秀,他有这样一个酷爱钻研和学习的侄子。当然也是他的老师。我很快查找到了我们即将要吃的那个叫“谷垒”的东西,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把菜丝用面粉搅拌起来,放在笼中蒸熟,拌上香油蒜泥等佐料食用,也可以用油来炒制。

我仔细地翻阅着这本厚厚的词典,的确有很多字,我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马吉平看着我困惑的样子,解释道,也许他说的是有道理的。比如,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你们叫香菜,我们叫芫荽;你们叫星星的,我们叫星宿;你们叫黄鼠狼,我们叫黄鼬;你们叫猫头鹰,我们叫xùn(“熏”+“鸟”)鵩;你们叫和子饭,我们叫圪饘。你们叫獾的,我们叫猯子。你们叫玉米,我们叫玉tāo(“禾”+“兆”)黍。我们把洗衣服叫洗濯,把洗澡叫洗盥,给牲口洗澡叫溞洗。按照字典里面说的,你们说的话是方言,而我们说的恰恰是标准语书面语。这样的例子,这本书里还有很多,你没事了翻着看看。另外,我们把背后说人的坏话叫舙派。而就像在《红楼梦》那样的名著里,这个用三个舌头组成的字,出现的却不是它的本字,而是用的别字“花”。把刚生下的小婴儿叫尛娃子;把形容小或者少的东西,叫一圪尟尟,尐尐的一点儿。这些奇怪的音节其实都是有相对应的汉字的。我们把我叫做“阿”,不是念a而是念e;我们把我们叫做卬们。我们把谁叫做“孰”,这可是个典型的文言词语,既古老又高雅。我想古时候的人,完全可能都像我们这样说话的。这恐怕对你们这些从大城市来的人,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我听着他说的话,真的是一脸的诧异。觉得这里的人真是非常的奇妙,这些语言真的是高雅而别致。这可是跟他们这里的经济文化有多么的不协调。说明在古代,这里的人,文化水平并不是太差的。

还有,他说,我们这里把“小”叫侯,好像这个是从公侯伯子男这样的爵位里边来的,侯跟公比较起来,侯当然是第二个,也是小的意思吧?当然这可能是牵强附会,不过还是能说得通的。

比如书里说,人们常闂人的“龟孙子”。其实这个“龟”不是乌龟的龟,而是回归的“归”: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叫归省。娘家侄子的孩子,称呼她叫老姑姑,而她称呼这些孩子们,就叫归孙子:自然不是乌龟的龟,而是回归的归了。这句话也就不是闂人的话了。

我们这儿还有一句闂小孩的话,叫侯死孩儿,其实也不是闂人的话:不是指死去的孩子,那个死是开始的“始”,指刚生下的小孩,我们这里叫尛娃子。

为什么人死了要说终年多少岁?终生就是指人的一生,终就是死去,“始”就是开始,指刚生下的尛娃子。“始终”就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把肥胖叫xi,那个字是大字下边一个准旨的旨。在古代,这个词本来是指脂肪的脂,后来被准旨的旨假借走了,才在它的旁边加了一个肉月旁,才有了现在这个脂肪的脂。你想像一下,一个人身上有大块的脂肪,他肯定是一个肥胖的人。看看我们的方言有多么厉害,多么形象。但这些字别说字典里了,连电脑里边都没有,只能自己来造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方言词典,而且是我们这里人生活的百科全书。你要了解我们本地人,有了这本书,风俗习惯,生活特点,吃喝拉撒睡儿童游戏所有的活动,都能够找到。给我们县的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你走的时候我送给你一本,最好能帮一下,给中国语言学会那些专家们看一看,不要让这样非常有价值的书给埋没了。

我翻着这本书,听着他的解释,完全被震撼了。绝对没有想到,这一个号称贫困落后的地方,居然有这样的,完全可以达到非物质文化水平的东西。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报道一下,推荐一下,绝不能让这么好的东西,就这样被埋没在这封闭保守的地方。

晚上,他把洗好的黄蒿苗从面盆里拿出来,放在案板上,切成小段,放在另一个面盆里,舀了一碗面粉,边往黄蒿苗上面撒,边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着,一层层的。又把切好的葱叶撒在上面,再用筷子搅匀。这时正好锅里的水烧开了,他放好蒸笼,铺上打湿了的笼布,将拌好的黄蒿苗倒进蒸笼里,又在上面加了一层蒸笼,把馍馍和窝头放进去,盖好盖子。等锅里的热气腾腾的上升之后,便改成小火,慢慢地蒸着。过了二十分钟,他打开锅盖,只见翠绿的黄蒿苗变成了墨绿色。他把锅里的水倒出,倒了一些食用油,等油热了,把切好的姜葱蒜倒进去,用铲子搅了搅,然后把蒸好的黄蒿苗,倒进油锅里,不停地搅拌着炒。厨房里顿时香气扑鼻。炒好后,他拿出两只碗来,抄到碗里边,端到茶几上,把窝头和馍馍放在盘子里,也拿到茶几上。拿出两袋牛奶说,今天由于要蒸黄蒿苗,不方便熬米汤,就喝牛奶吧。

我说,好吧,怎么方便怎么喝,牛奶更有营养。

他打开电视说,你平时都看什么电视?我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往往要边吃饭边看电视,这样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时抓,也许能治消化不良。

我平时很少看电视,大多数时候上网看手机,你看什么我就看什么吧,我说。

好吧,他说,由于平时不看电视剧,看的东西非常杂乱,咱们先看看传奇故事吧,看看金飞先生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是他忠实的粉丝。他为我打开了一个让我非常惊奇的世界,虽然离我们不远,但也不会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网络电视就有这个好处,十年的内容都能看到,只要你有时间,完全可以一集一集地看下去,不受时间的限制。这个节目可能收视率高,更新得也及时,咱们看看昨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

电视开了,说的是一个,有关老年人被收藏诈骗的故事。

我好像无心看电视,非常关注饭碗里的黄蒿苗。这真是一种神奇的植物,绵软香甜,药典上是中药,而且是治肝病的要药,但一点没有药的苦味,非常香甜可口。我连窝头和馍馍也没有吃,又取了一大碗,连着吃了两碗。

等我们吃完饭后,节目也播完了,他让我看看直播节目,自己去收拾碗筷。

他把洗好的碗筷放到橱柜里,来到我跟前,坐在沙发上说,昨天晚上有一站到底的节目,咱们现在看看吧。

我惊异地看着他,怀疑我听错了,惊奇地问,你还看这样的节目?那可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顶尖学生参加的节目,难度深度广度均非常高,很难明白的。

确实是难度太大,他说,真不知道哪来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知识,好多我也不懂,但我就是喜欢,喜欢了解这些。我是这些年轻人的粉丝,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学富五车的学者,好像自己也变得年轻了,也有学问了。我非常敬佩他们,他们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知识的明星要比那些演艺明星,更值得我们去追捧,敬重和热爱。可惜了,像我这奇怪爱好的人,真的是不多。大家一下聚拢起来,一看电视,全是那些明星们的八卦新闻和他们表演的那些节目,在我看来,一点意思也没有。当然这也不是我天生的,也是受了我那侄子的影响。他就是这样看电视和上网的,他有三大法宝,我还比他多一点,我有四大法宝,是我了解这个世界的强有力的武器。

哪四大方法?我好奇地问他。

电视电脑电子书,这是他的法宝。我除了这“三电”以外,还比他多一样法宝,就是收音机。人老了,晚上睡不着,醒来以后,如果睡不着,就听收音机,天南海北的事情,都能知道,就像那法国电台说的一样,打开法广新闻,世界就在你面前。

除此之外你还看哪些综艺节目?我问道。

多了,他说,比如你们央视的机智过人,挑战不可能,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还有最强大脑等等。这让我看到,中国人非常聪明,勤劳和善良,那根本不用说,只要社会体制正常,政府极力提倡,中国人民的创造发明和聪明机智,完全可以爆发出来,华为的成功不就证明了吗?

他从茶几的抽屉里,拿出了一盒芙蓉王烟,抽出一支递给我,我摇摇头说我不抽烟。

你们年轻人能做到这一点真是不错。他说,我也不抽烟,买烟只是为了招待客人,男人的三大法宝,我一个也不会。

什么三大法宝?

我奇怪地问。

就是抽烟喝酒搓麻将嘛,我连麻将的原理都不懂,从来没有涉及。坚决奉行六不主义原则,所以我才能对这个世界了解得那么多。

他把香烟又放进茶几里,似乎是漫不经心地说。

什么是六不主义?

我好奇地问。

除了不抽烟,不喝酒,不搓麻将外,上网不打游戏,不看直播,不玩手机。除了栽树种地,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读书,除此以外,实在没有别的爱好。在别人看来我活得没滋没味,无聊傻蛋,但我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不知老之将至。

他笑着说。

难怪难怪,我一下明白了,难怪他一个文盲,一个农民,居然懂得那么多,了解那么多,有那么多的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他在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拼命地来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这要比那一般的所谓知识分子,更有知识,更有思想。我忽然发现,我对他的认识和理解,实在太肤浅了,完成有必要沉下心来,认真地挖掘他灵魂深处的东西。也许我对他的了解,仅仅是九牛一毛,我一定要让他以最透明的形体,最真实的思想站在我面前;我要像一个精确的ct一样,看清他的五脏六腑,让他整个人都晾在阳光下。通过我的这支笔,剖开他灵魂深处的庐山真面目。这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完成的。但我有耐心,有毅力,一定会圆满地结束这一次的采访的。

我期待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