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就差一个人了(2/2)
她说的这些理古兰都懂的。她还懂得也有不一定的时候,在那东海惠明心那团队当时不也是最好的么?现在呢?她说的那矿古兰也听说过,那是一个大矿。现在她能琢磨到长永是怎么来的了。
她还告诉古兰,她们矿有个领导,到西山承包了个矿,一开始挺好的,后来那老板昧着良心不给工人开工资,工人就闹事不好好干。
一年他亏了400多万,还让老板炒了鱿鱼。没办法也跑到这里来,把他西山的一些朋友约过来就干起来了,红火的很。这一说古兰心里更有数了。
在这里古兰明显的不如在东海的性子好。就在那告诉她东海不行了的老总那里,她同那人人崇拜的人顶了嘴。
当那人一个劲地问她南海的小渔村指的是哪里?哪个老人画了一个圈?听没听过春天的故事,来之前知不知道西部湾等等这些路人皆知的事时,古兰故意不搭他的腔。
当他又重复问时,古兰火了,呛怼他,你说我能不知道么,这么小儿科的东西,你问来问去有意思吗?把那老总顶得莫名其妙地直解释,说我们好茶好水的伺候着,你听不上来也犯不着生气呀。
当在一个年纪不大的女老总那里,她又不断地问这些问题时,古兰忍不住反问人家问这些干什么。人家说和她交流交流,她张口就怼人家,没这么交流的,有你这么居高临下的交流的么?把那女老总呛了个大红脸。
还有一个老总,对她大谈什么这里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等等等,都是用他们这行业贡献的钱建起来的时候,她问人家,国家大还是你们这项目大。
说人家利用国家的名义、国家的政策来赚钱无可非议,但你们不能把所有的事情、一切的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把金子都贴在自己脸上。是你们利用了国家,不是国家借助了你们。
别把话说得太满了,昧着良心,本末倒置,好意思吗?把人家没头没脑的教训了一顿。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好歹出一口气。每当这时候,付莹则是低着头谁也不看,一声不吭。
虽然有些不大愉快,但是收获还是蛮大的。
一天下来给古兰最强烈的感触就是,这里的优势太大了。
这里的区位优势、这里的优惠政策、这里的边贸资源、这里的自治权力、这里的龙头地位、这里对接的国家、这里在国家大盘里的份量,就连国家领导人来这里的次数和地方负责人进中央的人数,都是东海那边望尘莫及的。
人流、物流、资金流,对比起来,古兰心里真有老子和儿子的感觉,师傅和徒弟的关系,大巫和小巫的量级。一句话,东海那边的更像是民间互助,这里的更像是国家行为。
这里又把宣导工作做得那么地地道道、彻头彻尾。
一次小陈姑娘领她俩从一个老总家出来,进了一个珠宝店。那女老板也是同一个省的老乡,就热情地请她们喝茶。
接着就很自然地给她们讲在这里的创业经历,讲她没和朋友一样一气拉7个亲友做3单的后悔,讲她朋友一家在这里多少套房子,多少辆豪车的富贵生活。
讲了一个多小时,古兰才回过味来,这不就是在辅导么,只不过从家里搬到了店里罢了。
小陈带她们去吃饭,那店里的墙上赫然就悬挂着“雾、误、悟、物、务”5个大字的金匾,把气氛渲染得无处不在。
小陈领她们去东北餐馆,那老板非常热情,非常客气。又送菜、又敬酒,还掏出一个“出局证”来让她们印证真假。古兰就知道这又是一节课了。
就是在出租车上,那些司机也都会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地和她们侃上一段。真是耳濡目染,浸洇不已呀。古兰如此,就想那该死的长永怎么能承受得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