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9章、学区房概念(1/2)
《三元学院》的地址确定后,周边的房价就在悄无声息地涨起来了,一开始还是偷偷摸摸,不到三天,就光明正大了,然后,全城的人都知道了,价格从几十银币在三天之内,涨到了1金币,当全城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边后,大家才发现,那才是真正的涨价,之前都是小打小闹。
荀奎匆匆走出家门,心中无限愤懑,作为荀家子弟,他过的日子比仆人还不如,这一切都因为他没有天赋,不受主家的重视。
都知道荀家是文人世家,却没人仔细了解过,荀家数十代人,子孙数十万人,能闻名天下者几人?不是每个荀家人都适合读书的,也不是每个荀家人读了书都能有大出息的,大部分的荀家子弟也和普通人一样,一辈子碌碌无为。
荀奎的愤怒来源于他的不甘心,他没有读书的天赋,却有做生意的天赋,可惜,在荀家,只有学问高的人受重视,他这样的,哪怕每年为家族带来几百万金币的利益,依然不被主家所重视。
刘危安要建立《三元学院》的想法,第一个便是找荀家商量的,荀奎立马闻到了机会,于是向主家进言,学院附近的房子、地价必然会涨价,趁着消息还没有扩散开来,现在买入,等到价格涨起来,卖出去,立刻就能大赚一笔,不需要太久的时间,多则一年,少则半年就能赚数倍的利润。
可惜,主家压根没有理会他的进言,他不死心,连续进言,结果得到了一句警告:投机倒把,心术不正。
荀奎差点气得吐血,但他并不死心,只能走其他路线,向其他几位主事人言明利害,结果,无一例外,被无视了。
万般无奈,荀奎只能出门寻找机会,好在他在家族不受待见,但是外面的人不清楚底细,却是把他当荀家重要人物看待。
他利用荀家的身份,向钱庄借贷了30万金币,因为是身份贷,利息极高,接近高利贷了,走出钱庄的时候,荀奎内心对荀家的几位主要人物的恨意增加了几分,原本可以一分钱利息都不用支付的,现在白白给钱庄赚走了不少钱。
和房屋相比,地皮无疑是最好的投资,可惜,《三元学院》的风声已经传出去了,他这会儿入手,太迟了,附近的土地都被诸如陈大善人、巨富沈洪武之人给瓜分了,没办法,荀奎把目光瞄准了房屋,他自然知道现在入手错过了最好的时间,但是还不算太晚,现在还只是本城的人竞争,再过段日子,将会是整个第三荒的人竞争,那个时候才是价格的最高点,现在入手,还是有赚的,就是赚的少了一些。
30万金币,放在两个月之前,还没有中原人逃难过来的时候,能卖100套房子,而现在,荀奎甚至动用了荀家这个身份,也才买下6套房子,平均5万一套,而在几日之前,一套还在1万金币左右,价格涨得之离谱,很多见过大风大浪的商人都心惊。
荀奎对荀家的恨意,有增加了几分,这几日,如果不是试图说服主家而耽误了时间,他能赚多少金币?
荀家也不想想,如果不是他们苦苦赚钱维持着荀家的日常运转,荀家那些只知道读书的人,早就饿死了,还有机会看不起他们?
同为荀家后代,一脉相承,读书的人看不起他们经商的,而他们经商的心里不甘反抗,却也在心里鄙视坐在学堂里研究学问的那群人。
……
“这人是荀家的人吧?”《翠竹楼》中,刘危安从窗口看着阴沉着一张脸匆匆离开的荀奎,嘴角的笑意带着玩味。
“荀家的旁支,名为荀奎,做生意比较精明,荀家能够衣食无忧,此人占很大功劳。”何再道介绍道,荀家是他的大客户之一,对荀家,他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好像不开心。”申怡云笑着道。
“荀家重文轻商,荀奎的能力虽然很厉害,却不得重视,这几日,他奔波于荀家几位主事者之间,想说服他们投资《三元学院》附近的地段,趁机赚一笔,被驳回了,心情自然郁闷。”何再道虽然基本上呆在茶楼,很少出门,但是城内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基本上都知道,消息十分灵通。
而这,也是刘危安与他喝茶的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