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34章 真传一句话

第34章 真传一句话(1/2)

目录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如果不是林燃直接把它给点出来,陈景润可能到很多年之后才能意识到,林教授已经把密密麻麻和洲际导弹轨迹优化相关的数学知识塞进了这次数学研讨班里。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只接受年轻学生,而不接受香江大学的教授来参加研讨班。

表面上说是因为自己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想要为香江数学培养下一代。

实际上是因为学生想跟上都困难,除非是顶级天才,但在这个丘成桐还在上小学的年代,香江就没这样的数学天才。

学生们能从如此繁杂的内容中听出林燃课程所蕴含真意的可能性都不是微乎其微了,就不可能,但教授有可能能听懂,尤其是从英格兰挖回来的教授。

谁知道对方过去背景,在战争时期是否帮助过盟军后勤设计导弹呢?

但凡对方有类似背景,这个可能性就会开始急速攀升。

“如果把这个多元微分方程看成是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那么它会受到地球重力、空气阻力等方面的影响,其中这个常数毫无疑问是地球重力。

这个是空气阻力,可后续的项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这里我能理解它已经简化成了线性递推的最小二乘滤波,可应用场景又是什么?”

“这里通过小参数展开处理公式,把高维的复杂公式简化成了低阶方程减少计算量。

这应该分别是空气密度变化和地球曲率等因素,那么它正回答了钱院长反馈过来的一阶空气阻力近似方程求解!”

陈景润明白了,在林燃课堂上提到的案例像是矿石,其中有的就藏着真金。

一共数十个案例中,他在挨个分析后,就发现其中一个就蕴含了钱学森所提数学问题的解法。

更重要的是对方给的不是一个值,给的是一个可以通用的模型。

用这个模型,可以把原本复杂的方程简化为线性递推最小二乘滤波,结合对方所传授的分段定常误差模型,对于这一类问题都能通过手算来得到一个近似解。

甚至在他的认知里,这样求到的近似解,会比原来的精度起码往前推进两个小数点。

原本需要花费大量人力也不一定能算出来,哪怕算出来也最多只能近似到小数点后一位,现在能靠常规人力近似到小数点后三位。

尽管他不是做导弹设计,不清楚这个公式有什么意义,但他知道这个方程式钱学森给他的,在众多问题里的优先级排头号。

那么就对当下的华国意义重大。

哪怕只有这一个方程,他启用渠道3就不算过分。

因为在他看来,如此精巧的办法,是过去他在华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里,最前沿的数学期刊上都没有看到过。

虽然能够流传到华国来的,已经和最前沿没有太大关系,起码落后两年。

但他来香江之后,因为考入林燃研讨班的缘故,香江大学按照学生待遇给他们开通了各类权限,他是能够到香江大学数学系的图书馆里查阅最前沿期刊的。

在这些期刊里,他同样没有找到类似方法。

不过现在陈景润要苦恼的是,一共37个案例里,到底哪些是有价值的。

总之一宿没睡。

第二天顶着两个黑眼圈去上课,然后在晚上十一点的时候站在九龙塘3区08号的门前吃了一碗拉面后等到晚上十一点。

街上所有的店都已经关门了,一辆罗浮P4呼啸而过,在陈景润面前减慢速度后扬长而去。

在这短短三秒钟的时间里,陈景润过去在羊城一共训练过不多不少整整三百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