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黄巢挽天倾 > 第三十三章 行个方便

第三十三章 行个方便(2/2)

目录

“告诉使者,本官午后便与他同去州府。”

郑翊应声领命,面上露出几分松快,正欲转身离去,却听门内黄举天又叫住了他:

“等等——今日是哪一日?”

郑翊略一思索,答道:

“应是八月十二。”

‘算算时间,成亮他们也快到了。’

待郑翊退下,黄举天沉吟片刻,又对李景让道:

“先生,举天此去州府,恐怕要到十五之后才能归来。”

李景让不由停笔,眉头微蹙:

“怎去这么久?担心王弘业对你不利?”

黄举天摇头失笑:

“先生多虑了。举天只是想深入琼山县,了解当地百姓的瘴疾,以便下一步施政。”

李景让仍面有忧色,提议道:

“不如老夫与你同去,之后再北上广州面见卢使君。”

黄举天却摆手拒绝:

“不妥。先生性情刚直,若王弘业当场与您对质奏本,恐生变故。

“再则,我与先生治瘴已见实效,早一刻上报节度使,便能早一刻在岭南推行此经验,造福百姓。”

李景让沉吟片刻,虽有些勉强,但还是点头应允。

待到与黄举天简单用过午膳,这老人忽然想起一事,提醒道:

“举天,你莫要从正门出去。”

李景让解释道:

“澄迈百姓不仅立了生祠,还延请画师,预备为你塑像。如今蹲守在县衙门口,等着见你一面。”

黄举天听罢,不由得失笑摇头。

如此情形,确实只能绕道后门了。

待他将长枪擦亮,整点好行装;

临行时却踌躇片刻,回头对李景让道:

“先生去到广州,不必急着赶回澄迈县衙。”

李景让自然听说了,前两天县衙发生的事。

对于黄举天踹陈延风的那一脚,他未有半句责备,只是摇头叹道:

“正因无人主持,老夫更需及早回来坐镇。否则,百姓如何安心?”

黄举天见劝不动李景让,只得作罢。

他翻身上马,又叮嘱郑翊务必多加看顾李景让,直到自己归来。

郑翊抓着缰绳,期盼黄举天能说出一句“随本官同去”,却只听得一声干脆利落的“驾!”

他望着黄举天高大的背影渐行渐远,不免有些幽郁。

“罢了,去长安最快也得年后。”

眼下,他得先回家与父亲郑汪轮商量,想想如何说服郑家的族老们,将黄县丞的塑像抬进小佛塔。

-

黄举天骑马,跟随刺史使者一路疾行,终于在入夜前抵达琼山县。

但见州府外黑夜如磐,府内灯火通明。

黄举天踏入府门,很快被引至正厅。

等候约半盏茶,琼州刺史轻笑一声,姗姗来迟。

王弘业年约四十有余,身形清瘦,面容端正,俨然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名士。

但黄举天细观之下,却能发现他眼神中偶尔闪过的游移,疑似随时都在权衡利弊。

“黄县丞远道而来,辛苦了。”

王弘业语气温和,言辞不显上官威仪,全是长辈对晚辈的礼数。

黄举天拱手一礼,神色恭敬却不卑不亢:

“下官奉命前来,不敢言辛苦。”

两人寒暄几句,王弘业便开始对黄举天在澄迈的治瘴之功,赞不绝口。

黄举天则谦逊回应,称皆是仰赖朝廷威德与上官指导。

听见“上官指导”四字,王弘业心中暗喜,知道黄举天是个明白人。

毕竟他长期待在广州,对治瘴之事可谓一窍不通,眼前的上官除了他,还能有谁?

于是王弘业话锋一转:

“听闻黄县丞在澄迈县推行青蒿疗法,颇有成效,不知可否详述一二?”

黄举天早已明了王弘业的用意,从容答道:

“刺史明鉴,此法乃下官偶然所得,尚在试行之中……”

于是,他将青蒿古方,需以冷水渍后绞取的药方细细道来;

对提取更高浓度青蒿素的关键步骤,则略去不提。

王弘业虽不懂医理,但并不妨碍他大赞今科状元郎,文才医才兼备,言辞间满是欣赏之意。

待茶续了两杯,他才状似无意地提到:

“瘴气之患消弭,乃千秋之功,应及时告知中枢,为圣上与世人所喜。”

话中未提卢钧,几乎是在明示黄举天表态。

黄举天并未立刻回应,而是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随后缓缓道:

“刺史所言极是。只是下官以为,此事关系重大,若贸然上报中枢,恐有疏漏之处。

“不如先由我家先生稍作斟酌,再行上报,方为稳妥。”

王弘业心中一动,暗想:

‘言外之意,分明是要我许他些好处,才肯将功劳让与我……年纪轻轻,定是李景让教他的。’

王弘业儒雅的面上笑意更浓:

“黄县丞心思缜密,本官甚是欣慰。只是不知,黄县丞可有何顾虑,需本官代为周全?”

黄举天微微一笑,语气谦逊却意味深长:

“下官初到琼州,人微言轻,许多事还需使君多加提携。”

王弘业知道,黄举天这是在暗示他开出条件。

于是略一沉吟,笑道:

“黄县丞年轻有为,本官自当多加关照,必在奏章中为黄县丞美言几句,保你前程无忧。”

黄举天并不需要王弘业的美言,更不屑于接受空头许诺。

若他真在意大唐政坛前程,只需让李景让通过卢钧的渠道,将治瘴之功一五一十上报即可。

他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却意味深长:

“他日论功行赏,刺史或将调回中枢……而下官与中枢某位贵人有嫌隙,刺史可知?”

王弘业点了点头。

他在长安略有人脉,黄举天殿试时举报仇慕阳、引发文宦对立以及李德裕自证等事,早已通过私人信件有所耳闻。

见黄举天几乎将话挑明,王弘业索性收敛笑意,直截了当地问道:

“黄县丞,想要多少财货,你大可直言。”

显然,他已认同了李德裕在一日,黄举天便难有升迁的道理。

黄举天淡淡回道:

“只需刺史帮下官做两件事。”

王弘业眉头微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其一,刺史不可吞没先生的功劳,并推荐他主政崖州。”

王弘业稍加思索,觉得此事并无不妥,便点头应允:

“本官可以答应。”

“至于第二件事——”

忽然。

黄举天起身走向雕花木窗,伸手将其推开。

夜风拂面,远处崖州方向的草鸮啼叫声隐约可闻,似乎还有时断时续的哨音,如前世的摩尔斯电码般响动。

黄举天嘴角上扬,站在月光、烛光与阴影交织之处,缓缓道:

“我欲灭陈家,还请刺史行个方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