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1章 寻找第一桶金

第11章 寻找第一桶金(1/2)

目录

送走张红波,一行人又浩浩荡荡回到205。

四小只跟饿了三天的土拨鼠似的,蹿回板凳上继续咔吧咔吧嗑花生——

这可是稀罕的五香花生米。

刘有牛说在乡下,是供销社特供公社干部的下酒菜。

刘有牛媳妇李小梅舍不得吃,扒了花生米用手绢包起来,准备回头用来给刘有牛下酒、给孩子下饭。

大人们夸赞刘大甲:“你小子机灵劲赶上《渡江侦察记》里的刘四姐了。”

刘大甲嘿嘿笑:“我听前进哥说张主任给你挂靠了集体户,既然那娘们找了妇女主任,我就去找正主任!”

“挂靠集体户可不是简单事,我一直想给娃他妈挂靠,根本不行。”刘有牛羡慕的说。

钱进解释说:“我给他送礼了,送了块手表,否则能这么顺利的让家庆进街道施工队?”

幸亏早上他多了个心眼儿。

张红波答应让他继续住下去,但他怕事后不认账,就把户口的事特意拎了出来。

没办法,张红波一看糊弄不了他,只好帮他挂靠了街道集体户。

刘有牛问:“什么样的手表?”

他想看看,自家有没有条件走后门给媳妇孩子办个户口。

钱进手里有手表的宣传页,这上面有生产厂家,他怕露馅没带给张红波。

这会正好拿出来给刘有牛看,刘有牛等人没什么见识,看不出问题。

果然。

四个大人脑袋凑一起成了朵菊花,只顾得看手表样式。

27年的手表都能震慑住张红波,更何况四个土包子?

刘家庆说:“我初中同学是公社书记家的娃,他戴了一块手表,好像是海鸥品牌的,可比不上这手表。”

刘有牛抚摸宣传页感叹:“现在海鸥牌、梅花牌手表都是一百多块,你这个不得好几百块?”

“我就知道,顶替工作哪有那么容易?不下血本不行,小钱你是割肉了!”

刘有光爷俩咋舌。

生产队一家子拼死拼活干一年,分到手的钱买不到半块表。

刘家庆嘀咕:“我还以为几十块呢。”

钱进诧异看他。

你娃看表真准!

他改了话题:“张红波说给我挂靠集体户后,我得进劳动突击队,这是什么活?”

刘有牛对此门清:“给街道进行半义务劳动的活,干杂活。”

“什么通阴沟,送煤球,看孩子,逮野狗,碰上春耕秋收还得下乡支农——比知青插队还惨,干的杂,一天还只给五毛钱生活补助!”

说着他露出同情的表情:“眼下就是秋收了,你们得下乡了。”

“收玉米、收花生,然后耕地播种小麦,甚至还要开荒,说不得得去修水库、上河工——妈呀,老累人了。”

钱进脸上露出虚假的笑容:“我热爱劳动!”

“不过能不能机械化生产?我擅长驾驶各类机械!”

刘大甲的问题直接摧毁了他的期望:“什么是机械化生产?”

钱进只好有气无力的给他们开眼界。

这方面他倒是熟。

27年的农村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耕收。

他从旋耕机开始讲起,什么插秧机、播种机、盖膜机、收割机、拖拉机、推土机、挖掘机等等,全说了个遍。

各种机械他说的很详细,因为他都会开。

他擅长开车、喜欢开车,跟着家里亲戚专门学过的。

最终到了午饭点,四个大人自觉离场,剩下钱进和四小只。

午饭好解决。

面条配午餐肉。

新的来钱路子不好解决。

钱进需要把黄金盒子再扩大一些,否则只能买卖小东西,想卖个杂志都不行。

他在商城查过了,1976年的全套《红旗》杂志颇为值钱,他这个品相的全年款能卖好几百块呢。

过水的凉面条上盖上几篇红彤彤的午餐肉。

四小只稀里呼噜的扒拉着饭菜,一个个美的跟水床上的姑娘似的,合不拢嘴。

钱进更美。

他什么都不用干,吃完饭把碗筷一推,刘二乙端着就走。

刘大甲还要自己找活:“前进哥,我给你大扫除。”

钱进摆手:“先不用了,那什么,大甲,我记得你说你家里有像章?能不能卖给我?”

刘大甲说:“前进哥你这不是往我脸上吐唾沫吗?你养活俺兄弟们,就那些不值钱的东西还说什么买卖呀?”

他带着双胞胎跑回家,搜罗了好一会,抱着个铁皮盒回来了。

里面都是像章。

钱进偷偷在商城上架一看。

确实不值钱。

足足二十六个像章,商城总共出价才一百六十块钱。

然后钱进全卖掉了。

他想赚钱,四小只也想赚钱。

刘大甲坚持给钱进打扫屋子,扫出废品连同最近吃剩下的午餐肉和肉罐头的铁盒子放一块,下午去收购站卖掉。

泰山路的物资收购站在个巷子深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