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踏上修炼之路(2/2)
孟阑摇头“正是因为衡络脉中庸,很多人都不会重视他,唯有贯通了过多经脉时才开始考虑衡络脉来平衡各个经脉之间的内力,正因为如此它才是你的首选。“
看萧闲一脸疑惑,继续解释道“隐脉之能往往霸道异常,从前不是没有短命鬼刚刚冲破隐脉便因为自己的隐脉之能爆体而亡。“
“所以我要先贯通衡络脉来保证我不会因为隐脉之能暴毙?“萧闲恍然大悟“正是如此“孟阑满意点头,转身回屋取出一本功法,丢给萧闲道,“贯通一条经脉需要依次突破,开,休,生,伤,杜,景,死,惊八门,今天下午我要去明觉司办事,你在这里把开门贯通,注意,贯穿了休门之后,如果你第一次贯穿生门一定要有他人在场,否则很容易走火入魔。“
萧闲点头称是,孟阑飘然而去
萧闲低头看了看孟阑丢给自己的功法,功法名为《庸人经》
他打开翻了翻,发现这门功法竟是以衡络脉为基础,而后依次突破八奇脉一步登天的功法,功法开头便写,“谁道凡人不可捣乾坤?“口气之狂,令人心惊,真是奇人之作,丝毫不见庸人之言,继续往下看,功法介绍到先破衡络,进而接连突破天枢,灼煞,破军,雷殛,星铭,魂印,暗踪、冥环八奇脉,炼至大成,神挡杀神,仙来斩仙
再往后翻,还有些相配套秘籍,这功法怪得很,秘籍更怪,名为《刀剑决》竟要求修炼者手持一刀一剑与敌交战,这世上有刀法有剑法,萧闲还从未见过刀剑合用之法。
不过这都是后话,萧闲盘膝坐下开始冲击衡络脉的开门
这衡络脉乃是阳脉之一,贯穿双臂,连接心脉又直达丹田,萧闲调动自己丹田之中少得可怜的内力冲击开门,天资不好者可能需要数月,显然萧闲不在此列,仅仅两个时辰开门便已贯穿,顿时萧困感觉浑身酥麻,一股真气从天灵腾出,少年仰着头,感受着武者的世界
良久,萧闲睁开眼睛,发现已经到了晚饭的时间,千户府本来该有几个丫鬟家丁,但这孟阑初来乍到,还没来的及寻找,所以这偌大的宅院目前只有孟阑和萧闲二人。
萧闲摸了摸有些饿的肚子,跑到厨房做了几个小菜,摆到了千户府正厅的桌子上,又摆上两副碗筷,满意的看了看自己的成果,虽然他的厨艺算不上很好,但是这几个小菜的卖相还是挺像那么回事的,又跑到宅院门口看了看孟阑有没有回来,发现还是未归,心中有些失望,回到了正厅继续盘腿开始冲击休门
不知道过了多久,正在疯狂点头的萧闲感觉有人拍了拍他的脑袋,正是孟阑,天已经完全黑了,孟阑回来,发现院子里没了萧闲的身影,本以为萧闲已经去睡觉了,没想到却在这正厅看到了萧闲,看了看桌上凉掉的饭菜,心中生出一股暖意
孟阑自幼也父母双亡,从小被玄华门收养,自己的师父也在十几年前坐化,此后便孤零零一个人生活到现在,如今三十二岁却突然有了家的感觉
萧闲咧嘴一笑,擦了擦口水,道“师父快吃饭,都要凉了“,回头一看桌子上的饭菜早就凉了,哎呀了一声“我去热热“
“不用了“孟阑笑道,说罢便拿起筷子狼吞虎咽了起来,萧闲见状也坐在对面跟着一
起风卷残云,不一会便一扫而空。
孟阑制止了要收拾碗筷的萧闲,道“去睡觉去吧,辛苦你了“
萧闲还想说什么,孟阑板了板脸道,“快去睡觉!明早我还要看看你今天的功课如何“
萧闲嘿嘿一笑,颇有些骄傲道“我连休门都突破了,就等你看着我突破生门了!“说着便一溜烟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孟阑张了张嘴,不知道是惊叹萧闲的天赋还是活力,笑了笑便开始收拾碗筷
第二天清晨,孟阑刚走出自己的房间就发现萧闲盘膝坐在院中,正在闭目修炼,不过早已贯穿了灵枢脉的孟阑却是能一眼看出萧闲正眯着眼睛瞥着自己房间的方向,估计正期待着自己的到来
孟阑哑然失笑,走上前去轻咳两声,萧闲立刻假装才发现他的到来的样子一骨碌爬起来,一脸不好意思道“师父早,弟子正在巩固昨天的功课,早饭我去城南老布头的早餐店买了两个包子在饭桌上“
“你哪来的钱?“孟阑奇怪道,他不记得自己给过萧闲零花钱
萧闲挠了挠脑袋,“弟子在山寨里面攒了些零花钱,师父放心都不是抢的,都是山上些草药卖到城里换的”
孟阑想了想,从怀中掏出了个布袋,丢给萧闲道“这里大概有个四五百文,你先拿去用,不够了跟我讲“
萧闲接过看着孟阑傻乐,此时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萧闲跑去开门,发现门口站着两名披甲郡兵,顿时吓得一激灵,随后有一名相貌平平的中年人,梳着武将中颇为时兴的胡子、微笑的看着萧闲,后面还跟着几名家丁和丫鬟。
“怎么了?“孟阑的声音从萧闲背后传来,萧闲回头看了看孟阑,结结巴巴道“有…有兵“
孟阑捏了捏萧闲的肩膀道“你怕什么?“
萧闲恍然,对啊,自己怕什么?
“于都尉!今日怎么有空来我府上一叙?快请进“孟阑上前寒暄,虽然自己是五品千户,对方只是六品都尉,但强龙不压地头蛇,自己初来乍到,该要有的礼数不能少
“孟千户,折煞我了,进就不进了,军务繁忙,我看你在此安定,定然缺几个听使唤的人,我这不给你带来了,快叫千户大人!“………
双方寒暄了半天,于秋终于是带着那两个府兵离去,留下了这些丫鬟家丁。
“小闲,去给这些人安排些事做“说着又从怀中掏出一袋银子,丢给萧闲,“开销从这里出“
“啊?欸。”萧闲抱着银子引着这几个家丁丫鬟进了宅院,这秋天的院子终于是多了些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