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王修中榜(2/2)
“今春多雨,南方多地洪涝成灾,北方则旱情严重。尔等有何良策,可解民之倒悬?”
云墨染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几位考生面面相觑,都有些不知所措。他们熟读四书五经,精通八股文章,却对这些实际问题一无所知。
那些关于格物之学的考题,他们也只是勉强答对,如今面对这关乎国计民生的考题,更是如同盲人摸象,不知从何下手。
他们之中,有人绞尽脑汁,却只能写出一些空洞的套话;有人则干脆放弃思考,开始在考卷上胡乱涂鸦。
然而,在角落里,一位衣着朴素的考生,却显得格外从容。
他提笔蘸墨,在考卷上挥洒自如,笔走龙蛇,仿佛胸有成竹。
这位考生名叫田力,出身贫寒,从小便跟着父亲在田间地头放牛。
他自认学识比不上许多大儒,也没有什么名气。
但他对农事却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熟知各种农作物的习性,也了解各种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对于这次的考题,他感到无比的幸运。
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观察,结合秦羽在书院教授的格物知识,写成了一篇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的策论。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很快,考试结束。
几位考生陆续交卷,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惫和不安。
田力最后一个交卷。
他将考卷递给秦羽,秦羽接过考卷,略略扫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考卷上,田力的字迹虽然略显稚嫩,但内容却十分精彩。
他不仅分析了当前气候异常的原因,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例如兴修水利,推广抗旱作物,等等。
秦羽接过田力的试卷,细细品读,嘴角渐渐露出一丝笑意。
这篇文章虽略显稚嫩,却字字珠玑,句句肺腑,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着对民生的关切,对百姓的真情。
他将试卷递给云墨染,后者只是微微颔首,便将目光转向殿下的众考生。
这无声的举动,却已将最终的决断权交给了秦羽。
“尔等饱读诗书,却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整日沉迷于圣贤之言,却不知黎民百姓才是国之根本!”
秦羽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如同惊雷炸响,震得几位考生面面相觑,脸色煞白。
“治国之道,不在于吟诗作赋,而在于安邦定国,尔等所写之策论,空洞无物,华而不实,有何用处?”
秦羽的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位考生,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难道尔等以为,治国只需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即可?”
几位考生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他们自幼熟读圣贤之言,却从未真正接触过民间疾苦,如今被秦羽当众训斥,顿感颜面扫地。
“秦大人,我等所学皆是圣贤之道,岂能与市井小民相提并论?”一位考生壮着胆子反驳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服。
秦羽冷笑一声:“圣贤之道?圣贤可曾教尔等不顾百姓死活,只知吟风弄月?圣贤可曾教尔等纸上谈兵,空谈误国?”
那考生被秦羽的质问怼得哑口无言,只得悻悻地低下头去。
然而,就在秦羽准备宣布最终结果之时,他的目光落在了王修的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