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弃学人助学(2/2)
农民春种秋收最快也要四个月出成果,商人只要眼光好,两三天就可以资金回笼。资金回笼快,就能迅速做大、做强、变富。
再说的冠冕堂皇一些,商业是商品流通的渠道,其重要性不可低估。人们需要商品,任何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商品。
但是,没有商人,工厂里的产品只能躺在厂库里无人问津,没法再生产,而消费者需要却得不到。只有经过商人的流通才能使商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用品。所以,商人是不可乏缺的、是很光荣的职业。”
李明知道,范老师是为学校教出优秀的人才而来,用心良苦。站起来给范老师躹了一躬:“老师,你放心,学生不会给你丢脸的,也不会给老校长、给所有的老师、给学校丢脸的。
我大胆地说一句豪言壮语:今天我以四望中学为荣,他日四望中学必以我为傲!”
范老师激动的泪花涟涟:“好,有志气!老师看好你。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为社会服务。只要把所学的知识用出来了,做出了成就,就是殊途同归。”
范老师站起来,准备离开时又说:“你们两人主意已定,我就不再多说了,现在要去朱薇家看看。”
李明:“朱薇家的情况我知道,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学杂费。我现在给她赞助五百元,放到老师你这里,复读这一年的费用就不愁了。老师到她家里的时候,不要说是我赞助的,就说是学校同情她家困难,免了她的学杂费。”
范老师震惊了:“你才刚经商,需要用的钱多了,就给贫困生捐资,思想境界真高!”
李明:“老师,我们商人所赚到钱是广大消费者的,拿出一点来回馈社会理所应当。请你转告老校长,我店决定捐出一万元助学,帮助像朱薇一样急需得到援助的贫困生。”
范老师感动了,眼睛有了雾水:“李明,好样的,不愧为四望中学的好学生,老师为你而骄傲。”
范老师收好五百元钱,去了朱薇家,朱家的情况果然与李明说的那样。
朱薇因生病高烧而没考好高考,差一分名落孙山,躲在被窝里哭了三天三夜。
悲观伤痛之后还得正视现实,朱薇想复读,却为没钱而发愁。范老师来劝学,朱薇自然是一脸渴望之情。
朱薇一家六口,家境清贫,供朱薇上完高中,已经是很不容易。爸爸去年又大病了一场,雪上加霜,经济就更困难了。
朱薇家里除了种地,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
越是穷人越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身体的素质也就越差,朱薇的爷爷奶奶都是药罐子。
朱母无可奈何地对范老师叹道:“我们这贫穷的家境实在是没有钱,没条件让她复读啊。谢谢老师关心!但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崽崽打地洞,除个别人例外,孩子一出生就注定了基本上与父母是一样的命运,朱薇注定是与我们一样的种田命。”
范老师安慰说:“朱薇同学是块读书的料,今年的高考落榜的原因是意想不到的生病发高烧的原因。尽管如此,也只差一分就上线了,说明她的功底是很扎实的,明年肯定考个重点大学,那样的结果比今年中考还要更好。
至于复读所要花的钱,你们不用担心,有人给朱薇出了五百元,这一年的学杂费不用愁,只管安心读书就是。”
范老师把五百元钱拿出来交到朱薇手里。
朱薇握着一叠钞票,眼泪夺眶而:“老师,告诉我,这个好心人是谁,我要一辈子记住他。”
范老师:“赞助你的人说了,你是个不可得的好苗子,他不想你被学费难而阻挡在大学门外,他不求回报,请我为他隐瞒了名字,只要你好好读书,实现你自己的理想就够了。”
朱薇愣住了,朱薇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弟弟都愣了,朱薇妈妈吃惊地问:“范老师,世上还有这么好的人?不会是你做了好事而不想让别人知道吧。”
范老师急忙辩解说:“我可不敢贪夺天工!我家的情况朱薇是知道的,一人工作养活全家五口,一年的工资才不到七百多块钱,哪有这个能力一下就拿出五百块!
你们不要胡思乱想了,只要朱薇努力读书,明年考出好成绩,就是实现了赞助人的初衷,赞助人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