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艰程 > 第一卷觉醒年代 第十七章三角

第一卷觉醒年代 第十七章三角(1/2)

目录

大周几百年来一直受边患困扰,一百多年前女真寇边,直至汴梁城下,幸有岳武穆提兵北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还在每个男儿心中回档。

千百年来,不知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南人虽然不愿把钱粮北输,但不耽误他们对英雄的崇拜,江北防线一直在往后退让,就像悬在江南民众头上的一把刀。

现在终于又有一位如百年前岳武穆一样,犁庭扫穴,午时政事堂派骑牌官跨马宣街,一时间郑国公李明承声名鹊起,满京都是李公之名。

京师沸腾了,各处茶楼酒肆爆满,满馆皆是唱报之人,便是馆外,都黑压压聚满人,在其他三路一败再败的背景下,百姓们分外需要一场胜利,来抚慰恐惧的内心,秦凤路的大捷刚好满足了他们这个需求。

特别在世人印象中,饮马流沙河,征战塞北边,一向是历朝将士最高成就,是各人内心深处最强的渴望,历代文人,关于边塞之曲也不知凡几,所以这塞外大捷,就分外的振奋人心。

与此同时,永兴路杨怀玉,丧师失地,丢了西京西安,“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杨怀玉为一己之私,置十数万将士安危于不顾,于大战关头弃师而去,终导致官兵大败。现关中、汉中糜烂,此等鼠辈,往非官家信任,简直给大周西军抹黑,给杨老令公丢脸,最终不会有好下场!”

京湖路的吕文德弃守樊城,也同样引起京师百姓的愤怒,但吕文德在京师自有喉舌,舆情在几日之后就被扭转过来。

此时金陵,是整个地球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个都市,教育程度高了,对时事关注自然就要多一些。比起西域李明承的大捷,哪怕是鲁国公打下杨怀玉丢失的西京,也是远远比不上实实在在襄樊战场的关注程度高。

原因无他,长安距此万里,而襄樊和淮泗近在咫尺,前段时间,淮泗路下邳大捷,大家摩拳擦掌的就等着前方大军回师献俘,官家告捷太庙,全城犒赏,金吾不禁的高乐一场,可是等来的却是文官集团试图利用此次胜利为条件割地求和的动议。

而以前只要不利的消息传来,总是能捂就捂,能盖就盖。大周官僚体系对这方面的操作已经很有经验了。绝不会一下子就闹得满城风雨,坊间连提大茶壶的都能恨恨骂上两句。

这次不同,为了凸显鲁国公战绩,其他三路一败再败的消息也走漏了风声。

明眼人一看这里边有人在煽风点火。

政事堂一时间失了方寸,前线战败,这是事实,又无法否认,要紧的还不是战败,是谁应承担责任。

不到几个时辰,坊间边事败绩,就转移了风口,大周官僚体系口径出奇的一致。武臣或者不听号令,或者坐失军机,或者不堪力战,或者望风而逃,总之都是武臣的不是。领兵文臣京都枢密的庙算是不会错的。

在有心人的拨弄下,老百姓群情纷纷,已经有太学生到几位统兵大帅府外闹事。在上位者看来,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周是官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又不是和百姓。他们关注的,是这件事情背后更深的东西。

皇城东北,中山之外,贾似道太尉府邸中。

四面雕空的后院花厅当中,近日金陵风潮当中最为人关注的人物之一,太尉贾相公就穿着一身道袍,光头没戴帽子,挽了一个道髻,手持如意,静静呆坐。四下香炉当中香气袅绕,身边几上放着一个茶盏,却早就没有了热气。

贾似道身边,一个伺候的人都没有。府中下人,知道贾太尉今日心气不顺,在自己府邸当中,不好不歹的要养什么静,谁也不敢上前打扰。

要是惊动了国舅,虽说大周扑杀仆婢有罪,可是如贾太尉这等人,打死了家中仆婢,谁敢多说什么?只当爹娘生养的一条性命是白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