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觉醒年代 第二十八章螳臂挡车,旌旗十万(1/2)
韩淮安对大坝巡视一番后,召集众人道:“某以寡敌众,有死无生,众家兄弟可敢与我赴死?”
张顺回道:“此处兄弟都与鞑子有不共戴天之仇,哪家没有亲人丧身与鞑子刀枪之下,大人身份高贵都不惜身,我等卑贱之人岂能惧死,我等皆是命不保夕的流民,幸有大人将我的家小接往江南,现已毫无后顾之忧,就跟大人拼一把。”
韩淮安道:“好!你等听我号令,明日看我兄弟破鞑子大军于襄樊。”
“张顺、张贵兄弟,我带来的两百兄弟都交予你,明日已时不管下游如何,准时掘坝放水,等水势放缓,你兄弟二人带五百弟兄行快船从上游杀出,拔除鹿门山、白河口两处攻城台。”
“范天顺兄弟,你带剩余五百弟兄,在天黑之后,秘密翻过此山,绕道新野,雌伏起来,等到鞑靼大军败退,趁其混乱之际,用火焚烧鞑子城外的粮草。”
三人均上前一步,毫不犹豫地接过这几乎九死一生的将令。
韩淮安转头:“夏贵兄弟,敢不敢与我和韩犳三人现在就去踏营,进入襄阳?”
听韩淮安如此决绝,激起了几人的野性,夏贵大声叫到,“有何不敢,某入江湖十数载,那日不是过着刀头喋血的日子,脑袋掉了碗大的疤,某就将这条命付于国公。”
……
鞑靼中路军统帅察罕贴努尔向往常一样,带着部将及随从们,登上汉水北岸搭起的三丈高的望楼。
各族大军依次出营,他们先驱动的,便是那三万多的饥民。
这些饥民,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为了一口饭,自愿或者不自愿的,充当作战的炮灰。
他们表情狂热,拿着五花八门的兵器,很多人,只是拿梗棍棒罢了。
跟在三万饥民身后的是三千鞑靼的斩首队,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对后退的饥民进行斩杀。
再后面是五万列阵整齐的汉军,等三万饥民三轮进攻退下来之后,就该他们踏入那个城高水深的绞肉场了。
其他各族勇士还在大营里没有出来,他们并不着急,只有前方的八万汉人败下阵来,才是他们出动的时候,两个月来,这种机会从没有出现过,他们总是比汉军迟上一个时辰出营,然后慢吞吞地列队于汉军之后。
察罕贴努尔绷着一张平扁如树皮一样的老脸。就在昨天,双方正在攻守紧要关头,突然从汉水上游冲下三名汉将,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将正在攻城的饥民队伍冲得七零八落,三人来回冲杀,几千饥民轰然地败退下来,然后被襄阳守军顺利接回城中,这是对大元勇士的极不尊重,打得自己老脸生疼。
这勾起了自己一段不好的回忆,就在六年前,周朝的悍将韩淮安单人匹马从自己的防线中突围而走。
虽然他是利用城破混乱之际杀出重围的,但其他人可不管这些,致使韩淮安之名响彻元周两国。其在大都,一直是这些年贵种女人们心目中崇拜的英雄。
军中将佐常常将其拿来和三国时常山赵子龙相比,韩淮安名气越大,就越发显得自己无能,因为此事,自己还被天可汗慕容魁用马鞭抽打过,丢尽了老脸。
正在察罕贴努尔回忆之时,围在周围的将佐们纷纷鼓噪起来。
他抬头一看,一时间思维有些短路,反应了几息才瞪大眼睛,只见襄阳城城门大开,一队队汉人蜂拥而出,然后出城的大军不断地向两侧延伸,人数几何倍的增长。
按理说,这会正是对方阵脚未稳的时候,只要自己发动草原骑兵一个突袭,就能给对方造成巨大的伤害,就是趁机击败对方拿下襄阳都有不小的机会。
可是自己的精锐还在大营吃着抢来的粮食,喝着牛羊奶,他们两盔甲都还没有穿戴。
就是现在列阵于汉军之后,也没有机会了,因为前面乱纷纷的三万两脚羊挡住了双方,除非先把这三万两脚羊砍杀,双方才有可能接战。
大约小半个时辰,襄阳周军才出城完毕,正在此时突见中间兵势、旌旗向两边一分,一面四马战车冲将出来,战车之上树立一三丈高大纛,大纛迎风招展,上面两行大字分书“大周郓国公”“西府枢密使”,中间是一巨大的“韩”字。
正在此时两匹快马驮着信使一前一后来到塔楼之下。
“报……,周国京湖路制置使范文虎亲率三万周兵出东门主动与史天泽部接战。”
“报……襄阳总兵吕文换帅三万周军出西门急功驻扎万山的汪德臣大营。”
“这是出城决战?”
众人实在难以理解,可事实摆在眼前,又不得不相信这是真实存在的。
难道就是因为昨日把韩淮安放了进去,就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子?
在大军团会战中,个人的勇武能起到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难道韩淮安这点道理都不懂?
察罕贴努尔双眼圆瞪,原本就黑红的扁脸更加的潮红,“韩淮安小儿,欺人太甚,我就让你见识见识草原铁骑的厉害。吹起号角,全军聚集,今日就拿韩淮安小儿的人头祭旗,拿下襄阳,策马长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