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杨越的考量(1/2)
“刘大人所言不差,这东海三面环海,一面群山,与中原腹地相比,确实少见牧羊大群,更谈不上什么肉奶丰盈。”
他这番话像是顺着刘勉的意思,实则平淡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挑动人的神经。
刘勉眉角一挑,用折着的扇柄轻轻叩击桌沿,冷冷道:
“那你倒是说说,这一锅羊粥,怎么熬出来的?若是有藏私的银子,本官建议你趁早供出来,省得朝廷追究时,更是了无退路。”
“银子?”
杨越似是忍俊不禁,重重摇头。
他双手一摊,指尖轻点桌案:
“大人错了。这些羊奶、羊肉,还真不需朝廷拨款一文,它们——皆是从西凉换来的。”
此言一出,四座哗然!
刘勉手中的折扇“啪”地一声摔在了地上,脸色顿时铁青。
他猛地站起身,双眼瞪得如铜铃一般,气势骇人:
“你说什么?西凉?!杨越,你胆子不小啊!你可知西凉乃异国属地,擅与其私通,可是死罪,还敢换东西?!”
周围的衙役们被这声怒吼吓得哆嗦不止,其中有些年少的已是面容煞白,像是下一刻就要晕厥过去。
然而,杨越却稳如泰山,眼里藏着一抹深不见底的笑意。
他悠然站直了身子,负手而立,整个人如一柄出鞘寒刃,纵然不见锋芒,却依旧令人心悸。
“大人息怒,下官又岂敢私通异国?”
他的声音低沉冷静,却字字清晰。
“此举不过是因地制宜,权宜之计罢了。这东西分为民、物与技,每年西凉商贩送来,他们用羊群来换我们的海盐茶叶。海盐茶叶多的是,羊却难得,换得不过是一场礼尚往来,于法无违。”
刘勉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杨越还有这样一番解释。
他眼珠转了转,随即冷笑一声:
“好一个因地制宜,你倒是会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可你可知,这等大宗贸易,必经朝廷许可!杨越,你多大的胆子,竟敢绕过朝廷擅作交易?你给我解释明白,不然,本官今日就亲笔写折归报朝廷,看他们如何治你的罪!”
杨越闻言低头轻笑。
复而,他抬起头,目光竟透出几分锐利:
“大人言之有理,此事确实于理不合。但大人可曾想过,这些羊奶羊肉,若不换来,东海数千灾民今日靠什么活命?臣自知僭越,只是愿将脑袋赌上一把,保全人命。”
此时,大堂之中瞬间死寂无声,仿佛只剩下杨越沉着冷静的声音在回荡。
刘勉怔住,很快,他的面色更加阴沉。
他上前一步,盯着杨越的眼睛,冷声问:
“保这些灾民?你未免想得太简单了!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容不得你这等无名小县的七品芝麻官肆意妄为!”
杨越却不退反进,与刘勉不到半臂之距,目光坚定,像是穿透了眼前浑浊的利刃。
“大人,民为国之本,本在则国稳。灾民皆是中原百姓,失了他们,东海还能称作是东海么?臣这里的盐换的是性命,若大人一定要报臣僭越之罪,那东海千余人是死是生,便只能仰仗您——一句话。”
刘勉气得胸膛剧烈起伏,他举起手指指向杨越,嘴唇嗡嗡抖动,却又说不出一个字。
他不是不明白杨越话里的理,可这份压人心头的逻辑却让他无法接受。
半晌,他终于扭过头,怒道:
“哼!你这张嘴,倒是比那锅羊粥还会熬!”
刘勉长长吐了口气,从袖中掏出手帕,狠狠擦了把额头的汗,像是逼退了心中那股火气。
他眯了眯眼,回头盯向杨越,阴阳怪气道:
“先不说本官会如何报到京中,只怕……西凉那帮蛮人,是真的眉头都不敢皱一下便乖乖与你换羊?还是说,”他语调一转,盯着杨越的表情,像探针般试探,“你,杨越,又瞒了我什么?”
杨越这才轻轻眯起眼,嘴角泛出隐约笑意。
他没有立刻答话,只是将视线扫了一圈,慢悠悠从容取过一旁冷却的奶粥碗。
舀起最后半勺,他轻轻抿了一口,眼神里却有一抹意味深长的光芒划过。
“大人,您真以为,我杨越办事,会如此简单么?”
杨越话音落下,却无人敢出声开口。
空气中一股诡谲的气氛逐渐弥漫开来,而杨越却神态自若,仿佛他仅仅是在闲庭散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