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女学博士》(1/2)
历经狂风骤雨的洗礼,陆家终于洗清冤屈,往昔的阴霾渐渐散去,阳光重新洒落在这片历经磨难的土地上。陆昭然与萧蘅这对在风雨中携手前行的伴侣,也迎来了生活的崭新篇章。
在劫后重生的喜悦中,萧蘅陷入了对未来的深深思索。往昔的岁月里,她见证了太多女子被传统礼教的枷锁束缚,空有才华与抱负,却无法施展。那些被困于深闺的无奈身影,那些渴望知识与自由却只能暗自叹息的眼神,如同重锤一般敲击着她的内心。她深知,女子不应只是依附于男子的藤蔓,而应如坚韧的乔木,独立撑起一片天空。于是,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她心中萌生——投身教育事业,成为扬州女学的博士,为那些渴望知识的女子开启一扇通往光明未来的大门。
当萧蘅踏入扬州女学的那一刻,她仿佛踏入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教室里,一双双明亮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睛望向她,那眼神中蕴含着对知识的热忱,对命运改变的期许。萧蘅的心中涌起一股澎湃的力量,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课堂上,萧蘅引经据典,将古代贤女的智慧与才情娓娓道来。讲到班昭,这位续写《汉书》的奇女子,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韧的毅力,在史学的天空中绽放出璀璨光芒,萧蘅不禁感慨:“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竟能踵而成之,实乃女子之楷模。”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讲到蔡文姬,其一生坎坷,却凭借非凡的音乐与文学天赋,留下了动人心弦的《胡笳十八拍》,萧蘅深情地说:“文姬之才,令无数须眉汗颜,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之句,道尽人间沧桑,亦显其才情之高绝。”
萧蘅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致力于培养女子的品德。她常常教导学生:“《礼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女子亦当修身养性,以贤德为范。”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女学的学生们不仅学业日益精进,更在品德修养上有了显著提升。她们不再是足不出户、唯唯诺诺的闺阁女子,而是怀揣梦想、自信独立的新女性。
陆昭然则在陆家恢复家业的征程中,大展身手。他将往昔历经磨难所积累的智慧与勇气,毫无保留地融入到商业经营之中。面对商场的风云变幻,他沉着冷静,犹如驾驭巨轮的舵手,引领着陆家的生意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在盐务经营上,陆昭然深知诚信乃立业之本。他严格把控盐的品质,绝不以次充好。每一批盐货,他都亲自检验,确保其纯净度与质量。他常对伙计们说:“《论语》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陆家的盐,要对得起百姓的信任。”在他的坚持下,陆家盐行的声誉逐渐恢复,生意愈发兴隆。
陆昭然还极具创新精神。他敏锐地察觉到市场的变化,大胆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当发现江南地区丝绸贸易前景广阔时,他果断投入资金,与丝绸商合作,打通了一条从江南到北方的丝绸贸易通道。这一举措不仅为陆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在经营过程中,陆昭然也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他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能力、有抱负,都能在陆家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常说:“古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我等亦当求贤若渴,方能成就大业。”在他的悉心经营下,陆家的生意蒸蒸日上,再度成为扬州商界的翘楚。
苏九娘一直陪伴在陆昭然与萧蘅身边,见证着他们的幸福。她看着陆昭然与萧蘅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心中虽难免泛起一丝失落的涟漪,但更多的是真诚的祝福。她深知,自己对陆昭然的感情,是一份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在黑暗中为他点亮的一盏明灯。
九娘时常回忆起与陆昭然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扬州夜市的惊险追逐,她挺身而出为他引开敌人;为助他查明真相,她深入虎穴收集证据……那些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如同珍贵的宝石,镶嵌在她的记忆深处。她明白,自己的命运早已与他们紧密相连,虽不能与陆昭然共结连理,但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她亦感到无比欣慰。
闲暇时光,陆昭然、萧蘅与九娘常聚在一起,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那些在战火纷飞中相互扶持的日子,那些在权谋斗争中不离不弃的时刻,都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回忆,都让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也让他们的感情愈发深厚。
陆昭然感慨地说:“想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山河破碎,我们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方能有今日的安宁。”萧蘅轻轻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那些苦难虽如噩梦,但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了责任与担当。”九娘微笑着说:“是啊,一路走来,我们都成长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在回忆中,他们也不禁想起那些在困境中给予他们帮助的人们。那些在战火中并肩作战的将士,那些在权谋斗争中挺身而出的正义之士,那些在生活中给予他们温暖与支持的亲朋好友……他们深知,没有这些人的帮助,他们无法走到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