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润州危机》(1/2)
裴玦利用御史台的调查,在朝堂上弹劾陆家,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引起轩然大波。这一弹劾,使得原本就暗流涌动的局势愈发紧张起来,整个朝堂都笼罩在一片风雨欲来的氛围之中。
陆昭然父亲陆大人,此刻深陷这风暴的中心,忙于应对朝堂上如潮水般涌来的压力。平日里在商场上纵横捭阖、沉稳干练的他,此时也不免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家族盐行的生意,向来是陆家的根基所在,如今却因这场突如其来的弹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店铺的经营陷入停滞,货物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伙计们人心惶惶,陆家盐行往日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萧索与低迷。
而在润州,平静的表象下正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危机。江匪们得知萧靖与盐商勾结的消息后,恰似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再次蠢蠢欲动。他们在暗中集结人手,磨刀霍霍,准备对润州城的一些重要据点发动袭击。这些江匪长期在邗沟一带为非作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当地百姓的心头大患。如今他们瞅准时机,企图趁乱大捞一笔,给本就动荡不安的局势又添了几分阴霾。
萧蘅得知江匪动向的那一刻,一颗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心急如焚。她深知江匪此次来袭,润州城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城中百姓也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展现出了非凡的果敢与担当。一方面,她迅速组织城内百姓加强防御。她穿梭在大街小巷,奔走呼号,动员城中青壮年男子拿起武器,参与到城防之中。她亲自指挥,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防御事宜,将百姓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搬运石块、木材等防御物资,有的负责巡逻放哨,有的负责照顾伤员。在她的带动下,润州城的百姓们众志成城,士气大振。
另一方面,萧蘅派人快马加鞭向父亲求援。信使快如疾风,马蹄扬起一路尘土,向着远方疾驰而去。然而,此刻萧靖也正因朝堂上陆家的风波而分身乏术,一时难以抽调足够的兵力回援润州。
陆昭然得知润州危机后,心中没有丝毫犹豫。尽管之前与萧蘅之间因为家族利益和立场的不同,产生过一些矛盾和分歧,但在这关乎百姓生死、城市安危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决定放下过往的恩怨,伸出援手。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润州若失,扬州也将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整个局势将变得更加难以收拾。
他迅速安排一些手下,带着物资和武器,悄悄运往润州。这些物资和武器,是他在短时间内竭尽全力筹集而来的,凝聚着他对润州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守护正义的决心。运送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出发,宛如一条黑色的长龙,在崎岖的道路上蜿蜒前行。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敌人的耳目,不敢有丝毫懈怠。一路上,他们遭遇了诸多困难,道路崎岖难行,时而要穿越茂密的山林,时而要渡过湍急的河流。但为了能及时将物资送到润州,他们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润州城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城中百姓人心惶惶,恐惧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角落。妇女们紧紧抱着孩子,躲在家中瑟瑟发抖;老人们望着城墙上忙碌的身影,默默祈祷着这场灾难能够早日过去。江匪们在城外虎视眈眈,他们的呐喊声和咒骂声不时传入城中,让人心惊胆战。
而陆昭然和萧蘅也在这场危机中,逐渐认清彼此在自己心中的位置。萧蘅看到陆昭然不顾前嫌,送来物资和武器,心中对他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对之前两人之间的误会感到愧疚。她意识到,陆昭然并非是只看重家族利益的狭隘之人,而是有着广阔胸怀和担当的有志之士。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他的援手让她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陆昭然在关注润州局势的过程中,也越发牵挂萧蘅的安危。他深知萧蘅此刻正身处险境,亲自指挥着城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每当想到她那坚定而又略显疲惫的身影,他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帮助润州城度过这场危机,保护好萧蘅。
在这紧张的局势下,润州城的每一刻都充满了变数。江匪随时可能发动攻击,而援军却迟迟未到。陆昭然送来的物资和武器,虽然给润州城带来了一丝希望,但面对人数众多、凶悍残暴的江匪,仍然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然而,润州城的军民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们在萧蘅的带领下,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毫不畏惧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城墙上,士兵们严阵以待,目光坚定地望着城外,手中紧握着武器,随时准备与江匪展开殊死搏斗;城中百姓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为守城的将士们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萧蘅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江匪的营帐,心中思绪万千。她想起了《孙子兵法》中的那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她深知,要想击退江匪,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还需要对敌人的情况了如指掌。于是,她派出探子,深入江匪营地,了解他们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及行动计划。
经过一番侦查,探子们带回了重要情报。萧蘅得知江匪计划在次日凌晨发动总攻,企图趁着夜色的掩护,一举攻破润州城。她深知这将是一场生死之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