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修真小说 > 大道飘渺 > 第六十八章 陵寝低语

第六十八章 陵寝低语(1/2)

目录

牧州共有四郡二十七县。

玉狐狸王莹口中的大墓,位于漳河郡偏远的妙泉县境内。

妙泉县地处偏僻,境内人烟稀少,并未开通飞舟直达航线,因此李默只能先乘坐飞舟,前往相对靠近的漳河郡的郡城,再骑马前往那处大墓。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州府安乐城虽然在漳河郡内,却并非是漳河郡的郡城。

乘坐在前往郡城的飞舟上,李默流露出深思之色。

晋国的因果之道,认为凡事皆有因果,因此开发出了种种神通、秘术,跻身为中原六大国之一。

然而夏国的堪舆之术,也同样是基于因果之道所开发。

坊间传言。

夏国的堪舆之术,可分为搬山、御岭两派,并形成了所谓的隐秘组织。

其中的搬山派,起源已不可追查,内部组织成员也极为神秘,多为夏国五域的高层人物,拥有测算天象、寻龙定金之力。

因牵扯因果,不为外人所知。

而御岭派,则是各国的习武之人,在接触到堪舆之术后,自发组织而成,几乎人人都可自称御岭派的人。

其堪舆墓穴的方式,则是依靠双脚踏遍山河,俗称撞运。

但对于御岭派之人而言,并不认为这是撞运,而是前人种因,自己得果。

至于两派所探墓穴,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者为近代修士的私人洞府。

这些洞府的主人,因为种种原因,发生了变故。

有些是在外面意外陨落,有些是修行期间未知原因法力反噬而亡,总之这些私人洞府,因为在外界无人知晓,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沦为了后人眼中的陵寝。

此类墓穴数量繁多,也是堪舆者们最容易接触到的墓穴,并且开墓后一般不会有危险,收获多寡因人而异。

二者为上古修士们的地宫陵寝。

许多典籍都有记载,大约在一万年前至五千年前的漫长时光内,大量人族修士由于未知原因陨落,因此留下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地宫陵寝。

所以这段时期已经被许多现代修士从上古时期单独划分出来,列为了中古时期。

在此期间,山海界人族肯定遭遇到了某种大敌。

此类墓穴数量不少,是所有堪舆者都渴望打开的墓穴,开墓后往往会存在各种危险禁制,收获多寡,因人而异。

三者为上古宗门遗迹。

这类遗迹的时间,往往定格在五千年前左右,也就是中古时期的末尾。

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山海界人族似乎经历了一场浩劫,大量上古宗门沦为历史,人族化神期以上的高阶修士,也是在此阶段之后成为传说。

自此之后。

山海界再也没有出现过炼虚期以上的修士。

此类遗迹极其稀少,乃是所有修士梦寐以求的宝藏。

传言此类墓穴,开墓后必然牵扯因果,往往是看似没有危险,却会伴随种种厄难不祥,传得神乎其神,颇为惊悚。

“九江雷龙周泰堪舆到的墓穴,多半是一位上古灵照山修士的墓穴,而非中古时期的陵寝,也就是说至少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了。”

李默的推测不无道理。

毕竟若是中古时期遗迹的话,他区区一个山贼,就算是修行到了后天境,最多也就是堪比低阶练气修士罢了,即使经过漫长时间,守护阵法禁制急剧削弱,他擅自进入墓穴也几乎不可能幸存下来。

而若是堪舆到了一个近代修士的墓穴,应该不太可能出现《灵照剑谱》这种古代之物。

根据种种典籍描述。

上古时期的山海界,天地灵气浓郁精纯,修行资源充裕富庶,高阶修士强悍繁多。

一些未能参悟大道的高阶修士,寿终正寝后的陵寝规模往往异常宏大,但内部的阵法禁制却往往较为薄弱,甚至是没有,似乎要以此化身所谓的机缘造化,供后人参拜搜寻。

由此可见古代修士们的安逸祥和。

而到了中古时期的陵寝,则往往伴随着诸多凶险大阵禁制,显然是在防范某些敌人,修士的心性也在潜移默化改变。

三天后。

李默乘坐飞舟,终于来到了漳河郡的郡城。

他再次以灵目门弟子的身份,来到郡城天命司租借了一匹快马,朝着妙泉县方向疾驰而去。

走大路的话,五天左右应该能够赶到。

途中荒无人烟,李默除了走错一次路,稍稍耽搁了几个时辰外,并没有遭遇到其他危险。

县城内的人不多,也就只有两三万人的样子。

李默怀疑这很可能是牧州最贫瘠的县城。

他牵马在此稍作休整,沿途街道上到处是破衣烂衫的牧民,身上散发出扑鼻羊膻味。

“老板,来一碗羊汤面,四个炊饼。”

“来嘞!”

片刻后,老板端来热面,李默问道:“请问野狼谷怎么走?”

端来热面的老板闻言后,脸上的笑容顿时化为愕然,旁边几桌的食客也都纷纷回头,看向了李默。

李默见此,不动声色。

一名叼着烟杆的老者,闻言叹息了一声。

“娃子,野狼谷可不是好玩儿的地方,别以为野狼谷里面就只有野狼了,当初多少英雄好汉为了淘金,最后都死在了里面。”

其他人有的嘲笑,有的摇头,有的叹息。

老板也好言劝说。

“是啊,客官,百里野狼谷,老牧民都知道那边邪性得很,一般都不会过去,前些年据说有人从里面带出了金沙,引来了一群淘金客,后来……”

他摇了摇头。

“都死了,一个都没出来,有人说里面有鬼,还有人说里面有妖兽,也有人说是什么古战场,说什么的都有。”

“天命司的巡查使们不管吗?”

“我们这边地界,才加入大乾国几年而已。”

老板自嘲一笑,摇了摇头后,正准备离开,却见李默足足掏出了一百枚铜板,放在了桌子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