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1/2)
元隆五年,正值寒冬。
空中撒着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给上京城裹上了一层雪白的外衣。
清晨,城中鼓楼晨钟敲响,人流涌动,人来人往间,洁白的雪被踩踏成泥,湿滑而斑驳,显得脏乱不堪。
街上的人裹着臃肿的冬衣,哈着气,搓着双手走在寒冷的街上脚步匆匆。但在路过西街菜市口时,都会轻缓步伐,眼神瞥向地上一滩滩掺杂着浓厚血迹的积雪。
妇人们大多都不敢多看,急急忙忙扯过自家的汉子,快步离去,嘴里直呼晦气。而年轻汉子在路过时不少人还会啐上一口唾沫,满脸鄙夷。
正如这灰暗的天气一般,上京城内近日来也笼罩在压抑的气氛中。离新年不过半月了,牢中又提了一批死刑犯处斩。地上的新鲜血迹正是几年前勾结叛军的杨氏一族的,男丁女眷无一例外。
五年前安王谋反,先帝遇刺,幼帝即位,这上京城北街菜市口的处斩台上就再没断过血。血迹刚干涸就又来新人。这都是当朝摄政王的手段。当年安王谋反一案,牵连了不知多少人。安王谋反未成,逃离了上京,留下了许多参与谋反的人都被关押进了狱中,而摄政王也不一次性将人杀光,只隔三差五拉几个出来砍个头以此来警醒世人。
当年安王谋反,虽直捣皇宫,但城中还是有不少平民百姓遭难。所以纵使五年过去了,但只要是和谋反之案相关的人被处斩,百姓们还总是愤愤不平。
一穿着青色棉袍的小厮路过菜市口时也愤愤唾了一口,他身侧的小厮侧目:“你怎如此气愤,这刚处斩的杨家和你也有仇怨?”
青袍小厮的鼻子冻得通红,他搓了搓手,捂在脸颊处。
“你新来府上,你不知情。府里的二爷就是因为那场的叛乱没的。”
问话的小厮只是一管事的远方亲戚,刚从外地入京,还不清楚主家的事。只知道府里的老太爷曾经是阁老,辅佐过三代帝王。在清流中甚有威望。次子更是迎娶了皇家嫡长公主。只不过英年早逝,如今府里的人都不敢多提这位早逝的二爷,看青袍小厮主动提起,他刚想多问两句,青袍小厮加快了脚步。
“不聊了,快些将管事要的东西采买回去。郡主马上要回京了,在郡主回京前得把她的院子都归置好。这差事要办不好,别说你我了,就连管事都得吃排头。”
小厮虽不知道二爷是怎么没的,但也知道他留下了一个独女,出生就被赐封郡主。离京已多年了。
小厮在外头忙着采买,离皇城不过几步距离的位于永兴坊中的任府内也正四处忙碌着,有管事嬷嬷睨着眼盯着,小厮侍女们也不敢偷懒。
“动作都给我麻利些。”
这寒冷的天,下人的手泡了冷水发红生疮,但有管事嬷嬷在旁小厮也只能忍着默默干活。
上京城里热闹着,距离上京城上百里外的云留山上如往日一样寂静。山上白雪纷飞,地上树枝上都积了厚厚一层雪。位于山顶的归云寺中几个身着僧袍的小和尚正拿着一根长棍在练功,伴着殿中传出的诵经声动作整齐划一。
云留山地势高,道路崎岖,这严冬寒节,寺中已经好几日不曾见到来上香的香客。
“悟心。”
从殿中走出一个满脸褶皱,僧袍陈旧的和尚,他年纪看着虽大,但长得慈善,手中正捧着一个匣子。
听到叫唤,空地上一个年纪瞧着不大面孔圆润的小和尚停下动作,将手中的棍子放到架子上走到老和尚面前,双掌贴拢行礼。
“住持。”
老和尚将手中的匣子递给他。
“替我去后山一趟,将这匣子送去。”
这后山悟心也不是第一次去了,他接过匣子,熟门熟路朝外走去。后山的院落本也是归云寺的,很是简朴,这几年院子虽住了人但外观也无甚变化。悟心刚走到院子外就见过一个挎着竹篮的身着绿衫的女子。她也看到了悟心,眉眼一弯,柔柔一笑。
“悟心小师傅,你怎么来了。”
“素念施主,住持让我来送东西。”
来了这后院几次,悟心也知道素念只是个侍女,悟心赤诚,住持既然把事交给他。那他也应该把东西送到正主手中才是。
“兰嘉施主可在?”
素念朝他招招手;“在呢,快来,我刚好做了糕点,天气这么冷,悟心小师傅一会正好用些热茶。”
悟心虽年纪小小就入了佛门,但到底是个孩子,偶尔也贪嘴。
进了院落,悟心就发觉了院中和外头的不同。地上别说积雪了,那就是一根杂草都看不见,衣着朴素的侍女正在往地上撒着不知何东西。悟心走近一下,才发觉,她们撒的竟然是粗盐。
悟心咂舌,这可是盐啊,在这处竟然随意挥洒。
他身侧的人好似早已习以为常,只笑着问院中侍女。
“姑娘可醒了?”
“素念姐姐,姑娘刚起呢,正在用早膳。”
素念将手中的竹篮交给侍女:“里头是刚采的花,送到厨房去”。随后转头朝悟心说:“我带你去见姑娘。”
院落不是很大,绕过前院走过一道连廊再过一道门便是后院。后院所有门上都挂着厚厚的门帘。走到正房门外,素念刚掀开门帘,她身后的悟心就感到一股暖意从屋中涌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