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十七章(2/2)
任兰嘉人虽远在云留山,但姜澄和温闻烟成婚时她都往京中送了礼,温闻烟出生温家,祖父便是温太师,清流显贵世家,嫁的也是正当权的中书令沈家。而姜澄娘家不过四品武将,出嫁时她父亲做主许了吏部侍郎张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只是任兰嘉对姜澄的夫家知道的不多,只听闻是书香门第,这样人家的子弟寻常不会落到了金吾卫手里。
“他犯什么事了?”
说到这姜澄也有些难堪:“过宵禁狎妓,还和金吾卫起了冲突。”
话语虽短,但却包揽了三项罪名,每一项都够金吾卫给他扣押在牢中一些时日。吏部侍郎,在朝中也算是个有着实权的官职,但耐不住金吾卫里都是勋贵子弟,本就没一个是好惹的。如今又有一个不近人情的大将军。别说是吏部侍郎,便是吏部尚书的儿子犯在他们手上都不一定能全身而退。
养出这样一个儿子,还推自己怀有身孕的儿媳出来为其走动,不用细说,任兰嘉便也知道这张家不是什么好人家。
“你夫君呢?”
姜澄低着头:“过几日便是春闱了,夫君需闭门读书,便也都瞒着他。”
即便知道又如何,吏部侍郎都摆不平的事,姜澄那个还未入仕的夫君又有什么法子。
姜澄本也不想来,是她婆母在她面前不停抹眼泪,实在无奈,她本想寻温闻烟帮忙,但这金吾卫在摄政王麾下,中书令府的手真插不进去。思来想去,还是温闻烟想到刚回京的任兰嘉,她刚和摄政王定下婚期,说不准能帮衬一二。
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姜澄说完只觉得脸发烫。
任兰嘉看向姜澄:“澄儿,我初回京,虽不知京中如今局势,但也知道吏部重要。金吾卫抓你小叔子,这几项罪名看似严重。但你公爹不可能摆平不了。金吾卫迟迟不愿放人这背后的用意不是你我能插手的。春闱在即,你还是多陪陪你夫君吧,也照顾好自己。”
在上京城的官家女眷看似日日呆在后宅,但对于朝堂的敏锐并不弱。任兰嘉这么一说,姜澄怎么还能不明白这一遭是冲着她公爹去的。
三年一度的春闱在即,年度官员考评又在眼前,这一切都绕不开吏部。眼下吏部一派都是三公之人,摄政王在掣肘吏部。
姜澄的脸白了又白,能动她小叔子,那岂不是也能动她夫君,春闱在即,想要使使手脚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一个纨绔小叔子,她尚且只是有些着急和无奈。但如果牵扯到她夫君?
姜澄猛地站起,因起的太猛,她身型晃了晃,温闻烟急忙扶住她。
她本就不想来这一趟,也是无奈。她公爹不想向摄政王服软。便让她婆母到她面前演了那么一出戏。不就是知道她和任兰嘉幼时的情谊吗?想要前途,又想要儿子,便推怀了身孕的她出来。
嫁到书香门第,一直觉得自己不够温柔贤淑而有意收敛脾性的姜澄此时怒气上头。
“我知道了,我这就回府。过些时日再和闻烟来给你添妆。”
说罢,姜澄迈着大步就朝外走,温闻烟看看她又看看任兰嘉。
任兰嘉道:“去吧,她还怀着身子。”
温闻烟这才追了出去,茶案上的几盏燕窝羹丝毫未动,任兰嘉端起自己眼前那碗,用调羹舀起一勺,尝了一口。甜度恰到好处。
从午后就开始下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日,到深夜也不见有要停的势头。已过宵禁,一辆马车从宫中而出,城中巡视的金吾卫见到这辆眼熟的马车纷纷避让。
马车上的人正靠在车内,闭眼假寐。他的身侧坐着一青衫男子。
“主子,今日张家长媳去了长公主府。”
听到长公主府,陈朝睁开双眸,他眼眸中满是血丝。那人继续道:“小的查了下,那张家儿媳幼时是郡主的玩伴,此番去长公主府,应当是为了张家次子一事。”
人是金吾卫抓的,扣住不放是陈朝下的令。他也没想到张家和她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长公主府有何动静。”
”并无,那张家儿媳进去没一会便怒气冲冲出了府,长公主府没有丝毫动静。想来是郡主拒了她。”
听到这,陈朝本微皱的眉眼舒展开。
拒了便好,他不求妻子能与他共谋朝政,只求别再因为一些情分给他妄加累赘。上京城中,绕来绕去都是姻亲亲戚。任家人都拎得清,任兰嘉能和任老太爷一般,万事不理这便很好。
小厮提起长公主府,忙于朝政的摄政王终于想起了自己近在眼前的婚礼。
“府中一切可准备妥当了?”
小厮颔首:“老夫人都备些呢,每日精神气十足,只是念叨着时间太赶,凉州那头的亲眷赶不及。“
与陈朝同龄的人,多数早已成家还有了子嗣。陈国夫人期盼这婚事许久,如今终于要成了,自然是精神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