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章(2/2)
给任老太爷和任老太太送的是开过光的佛珠。任大爷和任三爷送的是名家大师抄录的佛经。给任大夫人和任三夫人送的是两尊温润的观音玉像。至于一直坐在下首未出声的任兰昭,慧心带着两个侍女一人手上捧着一个匣子走到她面前打开。
三个匣子合在一处,便是一套夺目精巧的头面,即便在昏黄的烛光下都异常夺目。众人的视线都落在那头面上。
“这套头面我记着幼时兰昭妹妹很是喜欢。那时兰昭妹妹年纪还小呢,如今也到了要好好打扮的年纪。这套头面就送与妹妹了。”
任兰昭不记得幼时的事了,但这么好看的头面,哪个女郎不喜欢。只是任老太爷一向以清简治家,最不喜奢靡之风。任兰昭每每出门只能打扮素净,那些头面再喜欢,她也不敢买不敢戴。如今头面摆在眼前,她第一反应就是看向任老太爷。
任老太爷垂眸喝茶并未看她,任兰嘉笑笑。
“妹妹别看祖父了,这是我送你的。祖父要斥责也是斥责我这个送礼的,哪有责怪收礼人的道理。”
任兰嘉说完,所有人都笑了。任老太爷没说什么。慧心将匣子阖上,将匣子递给了任兰昭的贴身侍女。
侍女不敢接,慧心便动作强势塞到她手中。
收了礼,还是自己喜欢的,任兰昭也开口道谢:“多谢二姐姐。”语气多了些真挚。
长辈们本就准备了礼,还没送出去就先收了任兰嘉的礼。便只能把准备的礼当回礼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直到夜深才散。
任老太太和任老太爷一同回主院。
“这嘉儿还是这般懂事,只是在寺中呆了这么几年,我瞧着性子更淡了些。你看看,至今都还茹素,手上还带着佛珠。准备的礼也都是佛珠,佛经。我真怕她是不是从此就想皈依佛门了。”
听着老妻的话任老太爷拧了拧眉,但到底没驳了老妻的话:“下月你生辰,就热热闹闹办一场吧。把嘉儿以前那些闺中好友都邀来。多见见人,想来会好些。”
任老太太点头应下:“那嘉儿的十七岁生辰呢?”
任老太太的生辰之后再过一月就是任兰嘉的生辰了。
任老太爷双手背在身后,长叹一口气:“先准备吧,但只怕宫里有安排。”
上京城中世家女郎,大多在及笄之年便成婚出嫁。再疼爱女郎的世家,也最多把女郎留至十七岁。当年安宁长公主嫁给任二爷时便是十七。
而任兰嘉和摄政王的婚事是幼帝登基时太后和弥留之际的任二爷定下的,摄政王那年便已及冠,四年过去已是二十有四,年岁也不小了。其实任兰嘉及笄之时,任老太爷就有意让她回京,不是为了成婚,而是总得办个像样的及笄礼。但任兰嘉也拒了,一拖拖到了如今。
“给嘉儿备的嫁妆清点过了吗?”
“我们府上的清点过了,只是长公主府那头得让任贵找那吴悠再对一遍。”
安宁长公主离世,偌大的家产都留给了任兰嘉,那些家产定然是要跟着任兰嘉出嫁的。和一整个长公主府比,任府出的嫁妆着实不算什么。
这么早开始清点嫁妆,是因为任老太爷清楚,自己这孙女只怕留不了多久。
同样苦恼的还有宫里的太后,见了任兰嘉后她更是忧心。自己那弟弟自幼性情阴晴不定,执掌朝政这几年更是让人摸不准他的心思,任兰嘉和幼时一般性情柔顺,只怕吃不住自己那弟弟。任兰嘉不仅是先帝表妹皇家郡主,她母亲安宁长公主更是为了救明丰帝才没的,无论如何太后都不能让她受委屈。
太后派侍女去请了一遍又一遍,在夜深时刻那道高大的身影终于进了后宫。他身着一身玄色长袍,上面绣着金色蟒纹,腰间扣了一条黑玉镶金腰带,身型高大脚踩黑靴信步走来。周身摄人的气势让宫女们都不敢抬头看他。
“阿姐。你找我。”
太后手上正拿着一张单子,听到声音抬头,她的弟弟正站在下方,薄唇轻抿着,一副生人勿近的孤傲模样。
“你来,瞧瞧这单子。”
太后把单子递给一旁的女官,女官捧着单子走到陈朝面前呼吸都放轻了些。
接过单子,陈朝随意扫了两眼。单子上多是些金银器具。他本在处理政事,见太后多次使人来请,以为是何大事。没想到就是让他看张单子。
“阿姐找我来就是为了让我看这个?”
“这是你要送出去的聘礼,你不看看?兰嘉都已回到上京了,我不信你不知道。事关你的婚事,你自己能不能上点心。”
执掌禁军十六卫的陈朝自然是知道自己的未婚妻回了上京。甚至人还没进城他就收到了消息。这未婚妻,上次见她还是在叛乱之夜,瘦小的她抱着已断了气息的母亲满脸绝望。那时的她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女郎,他很难有什么念头。
对于陈朝而言,娶谁,何时娶,他并不在意。
眼下他更在意的是距离上京城五十里外的树林中的上百具尸体。那些尸体身上皆有纹样,是安王死士独有的纹样。想来是那杨家确实钓出了安王府的人,可这些死士还没到上京就被人一剑抹喉,动作利落,现场更是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有人可以在他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杀了安王上百死士,真是有意思。比起这事,早已定好循规蹈矩走完即可的婚事他并不放在心上。
“婚事一事,阿姐全权做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