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使团风云 第12章 家很热闹(1/2)
张母看着眼前短短半个月就已经瘦的垮了像的儿子,又不自觉地用手绢擦拭眼角。
她的脑海中,不断臆想着儿子在牢房里受的各种刑罚。一时心如刀割。
这几日见不到儿子,张母整日以泪洗面。
张父坐在堂中,手里捧着茶盏不耐烦的抿嘴道:“行了,行了。儿子不在你哭,儿子回来了你又哭!”
张母不愿和张父有过多的口舌之争,今日张子铭回家她心里高兴。
将儿子拉到身旁的椅子上坐下,张母捏了捏张子铭的胳膊道:“那捕快有啥可当的,光受罪了。听话,明个让你爹去找知县大人说说。咱不干了!”
张父将手上的茶盏猛地放在椅子旁的小几上道:“男人不吃点苦头,怎么能长成。要不是你从小惯着,由着他的性子胡闹。能出这一档子事嘛?”
张母回应道:“对,这是你儿子。不是我儿子,你不用怀胎十月。说起风凉话来就是顺嘴!”
“反了!”张父大喝一声,见张母仰着脑袋靠在张子铭的身旁。张父一时又卸了气,坐在椅子上道:“这事听儿子的!”
对于这个给我自己生了独子的发妻,张父多多少少也是宠着的。虽说偶尔拌嘴吵架,但是两人的心里都没记恨过对方。
张子铭不太会处理这种事情,上一世小的时候父亲成天不在家。偶尔回来,呆的时间不长便要走。
印象里父母没吵过架,多的是父亲离开后母亲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偷着哭。
家里没有这么热闹过。
张父张母吵吵闹闹的场景,反倒是张子铭自小一直期望的生活。
“既然老天爷真的帮我实现了心愿,那我应该好好珍惜。”
张子铭虽然对张父和张母内心陌生,但是这幅躯体的记忆和残留在心里的感情。张子铭其实很好代入。
“娘,我的爹说的对。男人应该闯出一些名堂,我也不想再被人背后骂我是败家子了!”
“好!”张父大喊一声,满眼欣慰的看着张子铭。他觉得张子铭这次的苦没白吃,总算开窍了。
张母心疼的揉着张子铭手臂上露出的伤疤,叹息一声道:“只要你喜欢就好,娘,就是心疼你。咱们家吃喝不愁,穿戴不缺。你说你何必受这罪呢。”
张父刚要插嘴打断张母的话,他觉得张子铭好不容易长了点志气。可不能就这么被张母给浇灭了。
可门外忽然跑进了一个六七岁的男童,穿着一身土黄色的粗布衣裳。头发盘在头顶上,用黄色布块搓成圆丸子状,盖在脑袋上。
圆脸蛋,丹凤眼。小小的孩童却很有礼数,从门口跑进来之后见张父和张母都在,便依次弯腰行礼道:“侄儿见过叔叔,婶婶。”
“灵溪,来大哥这来。”
张子铭不知为何,第一眼看这孩子就打心眼里喜欢。
孩子都是可爱的,但是前提是要懂礼数,而不是借着不懂事的幌子到处闯祸。
“大哥,这些日子你受苦了。爹爹说今晚亲自下厨要给你搞些好东西补补!“
“咳咳!”张母皱着眉头埋怨道:“这老二怎么回事,啥话都给孩子说!”
张子铭不知道张灵溪口中的好东西是什么,但是听见母亲这么说,自然是猜了个七七八八。
一个身穿黄色锦衣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冲着张子铭一乐后对张母道:“大嫂,又在背地里埋怨我什么呢?”
见张母不说话,锦衣男子走到张子铭身旁道:“听衙门里的人说,你又破了个案子?”
此人名叫张喜来,是二十年前张家老太爷还活着的时候收养的孤儿。
张家祖祖辈辈一脉单传,张老太爷又收了一个儿子,觉得是天大的喜事。故此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张喜来与张子铭相差十岁,两人自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
这些年,张喜来没少替张子明背锅。因为张子铭,张喜来将张家的家法挨个都受了一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